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8)
2023(8622)
2022(7461)
2021(6934)
2020(5777)
2019(13302)
2018(12862)
2017(24971)
2016(13562)
2015(15308)
2014(15518)
2013(15408)
2012(14706)
2011(13397)
2010(13665)
2009(12730)
2008(12658)
2007(11489)
2006(9868)
2005(8886)
作者
(40821)
(34369)
(34319)
(33045)
(21783)
(16687)
(15843)
(13495)
(12973)
(12124)
(11646)
(11626)
(11173)
(10934)
(10758)
(10698)
(10611)
(10131)
(10002)
(9942)
(8566)
(8337)
(8269)
(7935)
(7884)
(7799)
(7550)
(7515)
(6869)
(6861)
学科
(64032)
经济(63979)
管理(34962)
(31696)
方法(28105)
数学(25356)
数学方法(25156)
(23016)
企业(23016)
中国(18231)
地方(17279)
(16891)
(13081)
(13043)
(12291)
贸易(12287)
(11802)
农业(11475)
业经(11245)
环境(9921)
(9375)
(8827)
金融(8825)
(8793)
(8386)
银行(8366)
地方经济(8296)
(8004)
理论(7968)
城市(7860)
机构
学院(202346)
大学(201887)
(84549)
经济(82534)
管理(74572)
研究(72061)
理学(64219)
理学院(63308)
管理学(62193)
管理学院(61791)
中国(52133)
科学(45691)
(43039)
(37109)
(36690)
(35325)
研究所(33928)
中心(32816)
业大(30860)
(29983)
财经(29870)
(28959)
师范(28722)
农业(27996)
北京(27044)
(26984)
经济学(26444)
(26169)
(24209)
经济学院(24107)
基金
项目(136220)
科学(106844)
基金(98801)
研究(96627)
(86798)
国家(86126)
科学基金(73127)
社会(61741)
社会科(58484)
社会科学(58462)
基金项目(53493)
(52507)
自然(47953)
自然科(46780)
自然科学(46765)
自然科学基金(45866)
(45330)
教育(43731)
资助(39476)
编号(39124)
重点(31044)
成果(30506)
(30289)
(29641)
课题(27250)
(27154)
科研(26118)
国家社会(25542)
创新(25537)
计划(25160)
期刊
(94762)
经济(94762)
研究(60288)
中国(34544)
学报(31615)
(30957)
科学(30042)
(27117)
管理(23759)
大学(23100)
学学(21960)
农业(20736)
教育(17653)
(16683)
金融(16683)
经济研究(16338)
业经(15690)
技术(15627)
财经(14188)
问题(14161)
(12222)
(11520)
资源(11258)
商业(10980)
(9952)
技术经济(9920)
统计(9859)
(9720)
(9637)
现代(9565)
共检索到292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  陈亚玲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中不断涌现出新消费景观和高档住区,这两者不仅具有空间上的毗邻性,在形成上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基于对若干高档住区的实地考察及与相关政府部门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访谈,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探讨了上海城市新消费景观与高档住区形成之间的因果关联性。消费景观与高档住区相伴而生并导致了上海住区的分化,其间隐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不利于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永俊  何平  胡希军  张艳明  
我国当前城市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我国现代住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分析了国外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思想和理念,指出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可以为我国的住区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慧慧  蒋文伟  梅艳霞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航空影像,应用Arcgis,Fragstates软件平台,选取适合的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浙江宁波鄞州新城区城市景观格局。结果表明:鄞州新城区景观格局主要有建筑等硬铺装地面、水域、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农田及生态涵养绿地和道路等6种类型。建筑等硬铺装地面和道路为城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49.96%,破碎化最为严重;水网密集且均匀分布;道路连接性较好,形成较完整的道路体系;农田及生态涵养用地主要分布在鄞州大道以南的区域,面积较大,景观类型较为单一;公共绿地表现出较高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破碎化比较严重,景观类型复杂。各景观类型斑块大部分以小尺度斑块为主,总体比例达到71.0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兴坡  李璟  周亦昀  陈子薇  丁永生  
为了优化上海城市生态网络结构,综合应用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上海城市生态品质提升途径。首先,应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获得了2008年和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绿地等景观类型分布,应用Fragstats软件获得景观格局指数,比较了城市景观格局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演变;其次应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叠置,确定了生态网络结构的间断点;最后与《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比较,提出了城市生态网络发展建议。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2008~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地和水域的面积比例由38∶51∶5∶6演变为46∶39∶7∶8。(2)上海市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复杂化,连通性下降;建设用地的优势景观类型地位强化,郊区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入侵,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且破碎化;绿地系统面积增大,但连通性不足,结构待优化。(3)经最小阻力分析获得上海市105条潜在生态廊道线路,在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具有较好的环状度;经叠置分析识别出上海市骨干生态廊道的62个间断点,主要分布在青浦区、松江区、浦东新区以及奉贤区。(4)经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生态网络骨架基本保持,但局部的生态网络结构存在问题,上海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廊道空间萎缩,东南部生态空间出现碎片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恭映璧  胡曰利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大;(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3)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方琳娜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以1993、20012、007年3期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3期土地利用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S分别计算三个时期土地利用图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①大兴区的景观类型主体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从1993-2007年,大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草地、水域、荒土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②大兴区景观格局的总体破碎化程度逐年增加,斑块形状相似性变小,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景观分离度持续增加,各类景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晋平  张云香  
本文提出了用于分析复杂景观异质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 ,介绍了应用GIS技术测度该指数的方法。在ARC/INFO支持下 ,对关帝山森林景观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格局的控制因素 ,掌握了研究地区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用于复杂异质景观的格局分析可取得良好效果 ,其生态学意义明确 ,实用性强。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图层与景观图层叠加进行全景观取样的方法 ,简便、可靠、实用。关帝山森林景观受以居民点为干扰源 ,沿河流、道路延伸和扩展 ,经农田向外围渗透扩散的干扰格局和环境异质分布格局的共同控制。从复杂、破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薇  姚崇怀  
武汉科技新城位于武汉市东部,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今后的发展对于武汉市甚至湖北省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武汉科技新城的现状情况,在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该地区进行适时适度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用景观格局原理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通过保护其生态基础设施,以尽量小的代价实现科技新城的发展,满足人类活动的用地要求,从最大程度上保护研究区的生态功能和山水格局。通过对武汉科技新城进行实地调查,以及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原理、方法,对武汉科技新城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孙亚南  宋云婷  
以长春市为例,在系统阐述新城市空间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用地现状图和人口普查资料,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来长春市新城市空间的用地空间与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展开讨论。从用地空间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用地呈现出显著的"外延式"扩展特征,用地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但提升明显,用地结构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展对其它类型用地的"挤压"效应明显。从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人口空间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整体,核心区人口的"外流"趋势凸显,人口结构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技术化特征显著,人口分布与用地扩展的"非协调性"问题突出。行政因素、市场因素、微观主体因素等共同促进了新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倪建伟  
后危机时代,我国投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使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呼之欲出,而城市化是提升消费的现实路径。本文以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为例,通过对其城市化战略与扩大内需现实矛盾的描述和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创新城市化战略、扩大消费需求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安排,以期对我国形成以消费为主的内生增长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宇  欧阳华  肖笃宁  陈高  
基于研究区2001年Landsat7ETM+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APACK分别从景观生态类型面积统计、景观水平指数、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及斑块类型间水平指数定量化分析了2001年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研究区1987年和1994年的景观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关于格局指数间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景观具有典型的“基质—廊道—斑块”结构特征;②研究区景观具有较高破碎化、较低多样性及粗糙质地特征,景观稳定性差;③各景观格局指数相互之间并不完全独立,有些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良纲  刘存丽  董雅文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域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3年4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南京市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景观格局从1988年到2003年期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旱地明显减少,城镇、农村居民地、工矿等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空间破碎度增加,斑块的自相似性增强。分析认为,人口总数、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南京市景观多样性演变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兵  余新晓  宁金魁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该文对北京市怀柔区2002年5月的E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山区由于自然地貌条件制约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破碎化程度最高;城区景观类型在人为有目的的经营活动干扰下,整体形状比较规则,表明人为的景观规划活动直到了明显作用,但各斑块形状仍处于较不规则状态,说明内部规划改造活动强烈;深山区的景观类型破碎化指数值主要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灌木林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浅山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值最大,为1.36,城区和深山区分别为1.26和1.28,说明适度干扰对景观多样性有较大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魏朝富  谢德体  
借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框架,辨识影响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岩溶区景观分布不均匀,少数几类控制着整体景观。嵌块体几何形状较复杂,被分割程度较低,破碎化现象不明显,空间异质化程度低。各亚区景观多样性,均处于最大值2.81的中间段,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景观类型起支配地位。人工干扰程度和丰富度依I、II和III区地势降低的态势而增加,异质化程度、不均匀性和优势度则呈相反趋势。分维数差异不明显,形状指数变幅较大,不同区景观嵌块体几何形状较复杂且差异悬殊。森林景观嵌块体密度和分离度按I、II和III区的顺序依次增加,耕地、园地和居民工矿用地则分别依次减少。边界密度除了III区水域为63.03外,其余都在1.82 ̄9.14之间。景观整体特征I和II区相似,而与III区存在显著差异。内地质作用在大的环境背景下控制着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基本框架,外营动力在较短时空尺度上决定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纵深态势。研究可为区域岩溶景观格局调控、景观规划和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为岩溶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积累数据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金国  王丽华  
文章在简述旅游地演化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景观的特征要素提出城市旅游地演化的概念模型。并且以大连为例,利用ArcGIS作为分析手段,从整体角度和分区角度(环形和方位分区),探讨了大连城市景观自1980年以来的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旅游景观面积先递减后增加,面积先递减4.81km2,后增加34.78km2,比重先下降3.2%后增加1.6%,公园与广场景观面积及面积比显著增加,面积增加了14.05km2;②非旅游景观面积比重1989年后递减,比重递减了8.5%;③1989年后内圈和中圈景观旅游化过程显著,其中内圈和中圈非旅游景观比重分别下降5.8%、5.86%,内圈和中圈的公园与广场景观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