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1)
2023(7432)
2022(6259)
2021(5951)
2020(4911)
2019(10791)
2018(10587)
2017(19659)
2016(10067)
2015(11399)
2014(10753)
2013(10558)
2012(9557)
2011(8722)
2010(8415)
2009(8022)
2008(7495)
2007(6257)
2006(5369)
2005(4912)
作者
(25550)
(21299)
(20943)
(20264)
(13418)
(10017)
(9605)
(8208)
(8079)
(7376)
(7273)
(6974)
(6616)
(6546)
(6503)
(6477)
(6374)
(6099)
(6011)
(5979)
(5305)
(5010)
(4927)
(4862)
(4744)
(4708)
(4596)
(4455)
(4156)
(4114)
学科
(42532)
经济(42488)
管理(24827)
(22318)
方法(19295)
(17215)
企业(17215)
数学(16615)
数学方法(16511)
中国(16123)
(12391)
贸易(12384)
(12136)
(12062)
业经(9227)
(8662)
农业(7790)
(7599)
(6988)
银行(6987)
(6853)
关系(6753)
(6639)
环境(6611)
(6513)
金融(6511)
(6441)
产业(6134)
(6094)
理论(6057)
机构
学院(139065)
大学(138453)
(66413)
经济(65508)
管理(50642)
研究(50329)
理学(43647)
理学院(43177)
管理学(42598)
管理学院(42333)
中国(39946)
(28978)
(28165)
科学(26958)
(24120)
财经(23052)
经济学(22306)
研究所(21985)
中心(21833)
(21294)
经济学院(20053)
(19050)
师范(18931)
北京(18724)
(17834)
(17676)
(17538)
财经大学(17274)
业大(15614)
师范大学(15350)
基金
项目(91961)
科学(73983)
研究(70765)
基金(69216)
(59595)
国家(59126)
科学基金(50805)
社会(48530)
社会科(46141)
社会科学(46137)
基金项目(35272)
(32524)
教育(32399)
自然(29708)
自然科(29094)
自然科学(29087)
自然科学基金(28584)
资助(28337)
编号(28267)
(28038)
成果(22711)
(21924)
国家社会(21386)
中国(20861)
重点(20768)
(20360)
教育部(19564)
(19426)
课题(19197)
人文(18735)
期刊
(73933)
经济(73933)
研究(45773)
中国(26640)
(19875)
管理(19341)
科学(18612)
学报(17981)
(16806)
教育(15580)
经济研究(14925)
大学(14363)
学学(13277)
农业(12201)
(12201)
金融(12201)
业经(12092)
财经(11748)
(10559)
(10330)
技术(10196)
世界(9568)
国际(9292)
问题(9152)
商业(7519)
(7420)
图书(6695)
统计(6283)
技术经济(6228)
(5940)
共检索到209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蒋成浩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消费呈现出符号化、观念化的特征。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当代社会已然笼罩在消费文化语境之中,在这样的语境下,新世纪的文学有着诸多复杂的面孔,各种文学之外的无形之力在角逐。从消费文化语境入手,考察新世纪诗歌的喧哗与躁动,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新世纪诗歌的审美特征,发现其存在的困境与超越的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潘爱军  陈凤珍  
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遭遇多重挑战,书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此语境中,北大提出"文化书法"理念。文化书法注重对书法正脉的追求,有着文化、思想、艺术、价值的多重考量。在文化意蕴上,文化书法注重文化性、文人气质、跨文化整合创新、生态性、经典性。文化书法注重深入经典,守正创新,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学精神。文化书法不仅致力于理论的探索,也致力于实践的拓展,推进中国书法的世界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尼燕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起步护理、涉足财务、做好审计、专注医保、启航运营……当选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成为卫生计生行业首批经济管理领军人、荣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我深知,过硬的业务实力是能打胜仗的基础,永不停歇的奔跑是担当大任的储备。在岁月年轮里,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无论人生的轨迹如何前行,我都会用诗歌记录工作的体会、生活的况味和亲情的阳光,并以此来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尼燕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起步护理、涉足财务、做好审计、专注医保、启航运营……当选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成为卫生计生行业首批经济管理领军人、荣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我深知,过硬的业务实力是能打胜仗的基础,永不停歇的奔跑是担当大任的储备。在岁月年轮里,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无论人生的轨迹如何前行,我都会用诗歌记录工作的体会、生活的况味和亲情的阳光,并以此来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莉  
在现代社会地理转型、文化转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肖普和约翰·阿什贝利考察了现代化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失落、矛盾和选择。受现代性裹挟和影响,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造成大量乡村家园的被弃。美国现代诗歌中的风景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又回归乡村的历史变迁,既揭示了美国人对以乡村家园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和伦理的热爱,对前现代时期田园牧歌式乡村生活、家庭、经济模式的留恋,对城市化负面后果的担忧,也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对现代化科技进步和城市生活的接受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美国现代诗歌的这种矛盾心理彰显了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和多重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勤  
文章回顾了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分析了诗歌翻译困难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作用,结合实例说明诗歌翻译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处理方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定华  
叶舟的诗歌因其熔铸了昂扬热烈的青春气质、直抵词根的先锋精神、浑厚深湛的文化力量而观感独特,魅力突出。这样的创作对个体的人寄寓了别样的关怀,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值得当今诗坛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利华  左洪涛  
黄景仁,字仲则,其诗名显著,"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他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数千首诗歌,其诗歌以独特的文学意蕴和风格特色,在清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游幕生活密切相关。他在游幕期间创作的诗歌,成就颇丰。这些诗歌抒发了生活困顿之苦与身世沦落之悲,倾吐了磊落不平之气与愤世嫉俗之情。探讨其游幕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窥见游幕生涯对黄仲则诗歌创作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娟  
泛神论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赋予其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故而诗作具有人与自然融溶合一的浪漫情怀。它在中国的传播,激活了中国诗学传统,促使在反传统以后处于近乎失语状态的"五四"人与传统诗学精神遇和,影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五四"人还对泰戈尔泛神论思想主动选择和改造,使之带上反传统、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代印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中国古典诗歌中颇有关乎"廉政"这一话题者,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不无裨益。因而有必要深入挖掘这类作品中有助于反腐倡廉的内涵,进而有效发挥其鉴戒与启迪的功用。中国古代的廉政诗歌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剖白心志——藉隽永之辞句,示廉洁之情怀;其二是托古讽今——借古人之针砭,刺当代之痼疾;其三是直陈时弊——揭现实之疮痍,促朝廷之警醒。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跃进  
把根留下─—关于《中国古代诗歌赏析与研究》刘跃进几千年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1982年开始在清华上文学课,当时抱着两个现实目的:一是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二是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感。其实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传统文化的根留在同学们的心中。这愿望当...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东新  范云晶  
以北方草原题材诗歌为重要范本的中国古代草原诗歌,具有独特的文体样貌,这表现在美学特征、气质风格、精神内核等多个方面。文本表层呈现出的远阔诗境、雄浑诗风及动态特征,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内容,展现了多种样态的诗意美感。而存在于精神深层,具有可变性和复杂性的家园意识,则凸显出中国古代草原诗歌隐在的涵纳多元、同化异己、融会贯通的异质包容性。经由文本和精神两个层面,中国古代草原诗歌完成了自身的诗意建构,并在意象运用、题材扩展、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显示出对传统诗歌范式的超越性。深入探究中国古代草原诗歌的外形与内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其文体类型意义以及显在与隐在的文学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晖  李先逵  
诗境(诗的意境)是中国文化思维的鲜明特征。文章提出“诗境规划思想”,则城市规划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寻求与创造诗境城市的过程。这对于树立城市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突破目前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现象(即规划就等于依照标准模式与固定程序进行“编制”)和重建城市规划领域的中华文化话语权均有着积极意义。文章以具体的规划实例,阐述了始终怀有一颗诗心、合理借助和发展风水论、再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包括生态理论等)来反照、并最终在中华诗学精神启示下寻求意境升华,不失为一种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当代规划方法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