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8)
2023(3936)
2022(3496)
2021(3083)
2020(2726)
2019(6150)
2018(6114)
2017(11640)
2016(6062)
2015(7050)
2014(7421)
2013(7259)
2012(6931)
2011(6040)
2010(6086)
2009(5472)
2008(5794)
2007(5116)
2006(4313)
2005(3899)
作者
(17166)
(14398)
(14284)
(13621)
(9218)
(6935)
(6736)
(5624)
(5413)
(5063)
(5029)
(4827)
(4582)
(4458)
(4451)
(4389)
(4315)
(4259)
(4208)
(4168)
(3573)
(3517)
(3485)
(3331)
(3258)
(3252)
(3172)
(3121)
(2879)
(2860)
学科
(27338)
经济(27316)
管理(19034)
(17679)
贸易(17666)
(17659)
(17107)
(16054)
企业(16054)
方法(15006)
数学(11703)
数学方法(11586)
(8964)
(6473)
中国(6349)
业经(6147)
(6072)
财务(6069)
(6060)
财务管理(6059)
地方(5845)
关系(5817)
企业财务(5640)
(5567)
出口(5566)
出口贸易(5566)
理论(5321)
(4683)
(4296)
产业(4136)
机构
学院(91700)
大学(89659)
(42037)
经济(41359)
管理(33682)
理学(29282)
理学院(28968)
研究(28904)
管理学(28475)
管理学院(28318)
中国(22212)
(18995)
(18080)
科学(16031)
财经(15201)
(14105)
(13732)
经济学(13234)
(13231)
中心(12955)
研究所(12618)
(12558)
(12132)
经济学院(12120)
(11584)
业大(11502)
师范(11483)
商学(11227)
财经大学(11227)
商学院(11135)
基金
项目(58885)
科学(46374)
基金(43408)
研究(43139)
(37183)
国家(36843)
科学基金(31616)
社会(28948)
社会科(27605)
社会科学(27603)
(22827)
基金项目(22665)
教育(19877)
自然(19824)
自然科(19400)
自然科学(19399)
自然科学基金(19027)
(18387)
资助(18320)
编号(17517)
成果(13816)
(13710)
重点(13439)
(12435)
人文(12082)
教育部(12066)
国家社会(11971)
课题(11698)
(11688)
科研(11559)
期刊
(45897)
经济(45897)
研究(27769)
(15352)
中国(14681)
管理(12898)
学报(12743)
(11554)
科学(11507)
(10359)
大学(10215)
国际(9933)
经济研究(9812)
学学(9781)
业经(8335)
商业(7426)
农业(7413)
财经(7315)
(7276)
金融(7276)
问题(7167)
教育(7018)
(6388)
技术(6194)
(5898)
贸易(5898)
世界(5214)
国际贸易(5032)
(4919)
统计(4915)
共检索到137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覃松  崔凡  黄秀女  
国际贸易的非均衡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笔者提出消费文化差异及其居民自控能力差异会通过消费渠道影响进口需求,进而导致国际贸易非均衡状态的形成机制;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采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在1998—2007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消费文化和居民自控能力对进口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儒家国家的进口消费需求比非儒家国家低38.7%,而且儒家国家居民由于较强的自控能力使得其进口消费需求在统计上显著小于非儒家国家,这可能是东西方国家产生贸易非均衡状态的重要原因。笔者还以总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从储蓄方面验证了前边的假设,也同时证实了模型的稳健性,并根据研究结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翠妮   董超  
为了明确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地区差异,为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数字贸易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界定数字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构建数字贸易“两元三环三相”架构和产业体系,通过引入“数字贸易调整系数”对2007—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对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非均衡性、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增加值及其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平台三个组成部分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全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分化与不平衡现象,东部地区更为突出;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数字贸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净  
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方面。文章认为,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涤陈  
一、文化与商业文化世界各国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把文化界定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界定不失为精确,但它并不易真正理解和把握;我们不妨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或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海艳  符翠丽  聂真真  
文章利用1987年至2012年的中美贸易的双边数据,应用扩展的引力模型,从文化差异视角分析消费需求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多维度的文化差异中,消费需求对两国贸易收支有直接关联,然而未必是导致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更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政府权力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对贸易有着显著影响。进一步推断:我国需立足于长远利益,提出战略性的文化整合方案,并且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前提下,促进我国在对外贸易上实质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慧敏  刘洪钟  
政治利益与决策如何影响经济成为近年来学者关注与争议的焦点。文章基于中国视角,选取96个国家1992~2015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双边政治距离、经贸往来与文化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如下:首先,政治距离显著降低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双边贸易往来,双边文化的差异则加深了彼此的政治风险,显著提高了双边贸易对政治距离的敏感性(偏效应)。其次,上述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危机后的经济复苏阶段,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往来却独立于双边的政治距离。最后,当对所涉及的贸易产品进行细分研究时,发现主要是在食品和活动物、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这四类产品的贸易中显著存在上述贸易损害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文军  孙力军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从贸易发展均衡与非均衡的视角对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旨在深化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两者关系的认识;同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均衡的贸易发展使得一国货币政策和对外债务更加谨慎,从而具有平稳通货膨胀的作用;而贸易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外汇持续累积效应和国际价格传递效应,有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占绍文  辛武超  
本文主要针对全球26个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大国探讨贸易双边文化差异对文化创意产业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文化创意出口国的文化开放性越低、越能保持自我独特性时,其在文化创意双边贸易中的出口值越高;若就贸易双边的文化差异而言,两国的文化开放性差异与两国一般贸易往来较没有显著关系,对于文化创意双边贸易却具有重大影响:两国贸易对方国间对外来种族接受度的差异越大,双边文化创意贸易越高。这一发现,一方面凸显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保留本土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文化创意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的独特性,不管是在改革思维上或是学术研究上,均值得给予特别的关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吕桂萍  
学术界曾从人性角度对内部控制范畴的客观基础做了尝试性探讨,试图解决目前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严重缺乏这一先天不足。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仍未取得对深化内部控制实务具有实质性指导价值的理论成果。文章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一书,阐释了自控力、意志力与内部控制制度三者的关系。文章认为,如何构筑具有实务指导意义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不仅关系到内部控制能否完善自身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克服内部实务中经常出现制度建设难以把握边界的不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强文丽  田楠  刘爱民  成升魁  
降低食物供给的非均衡性是实现“零饥饿”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1986—2018年全球食物生产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洛伦兹曲线和锡尔系数,对全球与区域食物生产非均衡性及贸易影响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 1986—2018年,全球各类食物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产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谷物在植物性食物中的比重减小,油料、蔬菜和水果所占比重增加。不同区域和国家食物营养来源具有显著差异,且尺度越小,差异越大。(2)谷物、糖料和水果生产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蔬菜、油料、薯类、水产品生产集中程度较高。豆类、蔬菜、油料、糖料和嗜好类人均产量非均衡性呈增加趋势,薯类、水果、畜禽类和水产品的人均产量非均衡性呈降低趋势。人均热量产出非均衡较低,脂肪和蛋白质产出的非均衡性较高。(3)贸易对全球人均食物及营养供给的非均衡性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其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贸易对糖类、油料和嗜好类非均衡性降低作用最显著,对脂肪供给非均衡性的降低作用较大。制定以营养为导向的食物生产和贸易政策,对提升食物供给均衡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罗良文  
文章利用1996-2008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文化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正相关关系,文化差异平方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负相关关系,文化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倒u型。进一步研究发现6个文化维度差异中的权力距离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和放任与约束差异均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倒U型,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平方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负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不确定性规避差异、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差异和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差异均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成U型,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威   何元皓   张高飞  
自控力是高校学生学业成就增值、取得人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在系统梳理自控力多维理论概念内涵、我国高校学生自控力匮乏行为表征的基础上,构建本土化自控力观测指标体系,利用全国大学生追踪数据,分析自控力对学业成就的驱动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控力匮乏构成我国高校学生的群体性危机,在学习、生活、网络场域呈现努力控制失败、延迟满足失败、不良作息惯习和数字分心症候特征。自控力通过学业参与的中介作用,对学生当期与长期学业成就形成显著驱动效应。研究为高校提升学生自控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祖波  
一、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按照荷兰文化学专家霍夫斯坦特教授的定义: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语言、传统、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与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相适应的物质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友伟  李玉举  陈晓文  
中国—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展,备受各方关注。通过分析中澳双边贸易、投资的互补性和非均衡性的特征,结合两国共同面临的良好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贸易空间的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