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3)
2023(5498)
2022(4499)
2021(4363)
2020(3719)
2019(8064)
2018(8139)
2017(16120)
2016(8692)
2015(10294)
2014(10839)
2013(10731)
2012(10137)
2011(9110)
2010(9429)
2009(8938)
2008(9180)
2007(8888)
2006(7890)
2005(7174)
作者
(26592)
(22249)
(21898)
(21018)
(14119)
(10778)
(10265)
(8562)
(8471)
(8162)
(7548)
(7476)
(7107)
(7065)
(7015)
(6644)
(6581)
(6557)
(6440)
(6370)
(5757)
(5491)
(5315)
(5176)
(4982)
(4978)
(4962)
(4956)
(4597)
(4368)
学科
(39900)
经济(39769)
管理(28192)
(27280)
(23421)
企业(23421)
方法(19243)
数学(15650)
数学方法(15455)
中国(11675)
(11585)
(9630)
业经(8857)
(8788)
(8498)
贸易(8491)
(8181)
(8119)
理论(7993)
(6908)
金融(6907)
(6853)
银行(6838)
农业(6831)
市场(6821)
(6599)
(6500)
地方(6239)
教育(6047)
(6012)
机构
大学(138159)
学院(137535)
(55358)
经济(54075)
管理(50310)
研究(44876)
理学(42472)
理学院(41925)
管理学(41037)
管理学院(40781)
中国(36672)
(29402)
(27989)
科学(26031)
(23283)
财经(22007)
(21429)
(20704)
研究所(20453)
中心(20217)
(19845)
(19463)
师范(19304)
北京(19013)
业大(17553)
(17464)
经济学(17198)
财经大学(16307)
农业(16222)
师范大学(15505)
基金
项目(79685)
科学(62716)
研究(58573)
基金(57999)
(49427)
国家(48916)
科学基金(42026)
社会(38169)
社会科(35748)
社会科学(35735)
(29842)
基金项目(29633)
教育(27997)
自然(26715)
自然科(26160)
自然科学(26152)
自然科学基金(25712)
(25138)
资助(24993)
编号(24256)
成果(20868)
(18198)
重点(17305)
课题(16923)
教育部(16065)
(15741)
大学(15691)
(15523)
人文(15325)
(15142)
期刊
(71906)
经济(71906)
研究(44793)
中国(30449)
(22265)
管理(21723)
学报(21547)
(19759)
科学(19715)
教育(17770)
大学(16948)
(15813)
金融(15813)
学学(15741)
农业(13013)
财经(12471)
业经(12203)
经济研究(11703)
技术(11190)
(10791)
商业(8974)
问题(8653)
(8283)
(7096)
国际(7012)
理论(7011)
(6997)
图书(6826)
统计(6764)
技术经济(6690)
共检索到222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长征  
消费文化与营销范式之间是一种动态的辩证关系,当代消费文化的变迁必然要求对传统营销范式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的特征,包括超现实与享乐主义、不确定性与承诺的丧失、分裂与折衷主义以及主体的去中心化与颠倒的生产和消费等,内在地为目前的关系营销设置了障碍。为了适应当代消费文化的变迁,必须对目前的关系营销范式与技术进行某些后现代主义的修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小春  
后现代主义在对于人、消费、消费者、企业、沟通的本质的认识方面挑战了现代营销,迫使我们考虑进行营销变革。最基本的营销变革应该是从单边性营销向嵌入性营销转变,其派生变革包括从管理性营销向合作性营销转变、从集中性营销向分散性营销转变、从计划性营销向随机性营销转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杨  杨雪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峰  
由于各类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兴起、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外资银行的进入 ,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重视对市场营销的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勇军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主义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目的维度和方式维度建构生态消费范式,是克服西式消费主义的理论尝试,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消费范式也是有所裨益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施晓光随着美国日趋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消费型的社会,及其内外政策日趋从国家型政策转向地方型和国际型政策,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术语和各种假设业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核心,并对美国整个社会乃至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组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明初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从人文学科转到自然学科。作为人类知识典范的数学也受到这个思潮的冲击,不仅数学哲学观正在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且数学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思维的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西方这一思潮进行分析与批判,可以为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后现代主义自1870年英国画家查普曼用"后现代绘画"一同,来指称那些比法国印象派绘画还要前卫的作品以来,"后现代"陆续被引进了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一方面一些急于超越"现代性"的人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赵军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长征  
随着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许多传统的营销范式与技术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效力。本文采用一种文化分析方法,通过对消费文化的考察,识别和区分了集中体现后现代消费文化特点的几种具体、典型的后现代消费形态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营销所需要的各种整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莉莉  王小丽  
在现代主义范式的桎梏下,师生关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将严重阻碍教育改革初衷的实现。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超越师生关系中所存在的这些现代范式的藩篱,重构一种平等、对话、宽容、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现代性是当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共同的核心主题。从当代教育社会学中可以区分出后现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当代教育社会学从阶层和性别向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资本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表明其具有了后现代意蕴,这也标志着后现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批判教育学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实践,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具体表现形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栗林林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倡平等、差异和多元的价值观,强调对话与交流互动,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这种极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带来了重要启示。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正确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建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理论思潮的先锋派极大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在阐释后现代主义基本观点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具有方法论的后现代主义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话语框架和分析模式之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反思研究范式,后现代将公共管理活动定性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发展模式,通过真实、坦白和真诚的对话和沟通,以消解传统公共管理的思维禁锢和理解障碍,达到反抗等级制度、反对权威话语、释放民主价值和超越僵化理性之目标,从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范畴、理论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后现代分析框架与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