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2)
2023(2057)
2022(1808)
2021(1658)
2020(1485)
2019(3114)
2018(3048)
2017(6140)
2016(3081)
2015(3462)
2014(3543)
2013(3403)
2012(3246)
2011(2773)
2010(2707)
2009(2462)
2008(2347)
2007(2089)
2006(1713)
2005(1564)
作者
(7975)
(6690)
(6662)
(6294)
(4159)
(3106)
(3095)
(2557)
(2505)
(2299)
(2252)
(2221)
(2058)
(2049)
(2027)
(1996)
(1984)
(1969)
(1933)
(1903)
(1623)
(1592)
(1583)
(1556)
(1498)
(1481)
(1468)
(1441)
(1372)
(1333)
学科
(11849)
经济(11820)
管理(10130)
(9345)
(8148)
企业(8148)
方法(7421)
数学(5474)
数学方法(5419)
(4020)
人民(3797)
文化(3697)
业经(3623)
消费(3581)
理论(3257)
(3210)
结构(3125)
农业(2953)
水平(2893)
消费水平(2891)
中国(2847)
产业(2795)
(2630)
市场(2612)
(2418)
贸易(2417)
(2303)
收入(2236)
教育(2167)
经济理论(2046)
机构
学院(45892)
大学(45426)
管理(20296)
(18754)
经济(18440)
理学(18284)
理学院(18089)
管理学(17803)
管理学院(17712)
研究(11674)
中国(9074)
(8677)
(8447)
财经(7206)
(6801)
师范(6754)
(6579)
商学(6308)
商学院(6269)
科学(6243)
(6027)
中心(5716)
(5588)
业大(5508)
经济学(5502)
师范大学(5478)
财经大学(5451)
经济管理(5356)
北京(5168)
(5020)
基金
项目(31533)
科学(26264)
基金(24614)
研究(23333)
(20664)
国家(20427)
科学基金(18673)
社会(16705)
社会科(15806)
社会科学(15805)
基金项目(13214)
自然(12053)
自然科(11854)
自然科学(11853)
自然科学基金(11680)
(11655)
教育(11130)
编号(10025)
(9610)
资助(9604)
成果(7628)
(7414)
人文(7006)
教育部(6825)
国家社会(6763)
(6453)
重点(6415)
项目编号(6288)
大学(6245)
科研(5943)
期刊
(21534)
经济(21534)
研究(12631)
管理(7561)
中国(7000)
科学(6132)
(5792)
学报(5596)
教育(5065)
大学(4859)
业经(4629)
(4617)
学学(4580)
商业(4097)
经济研究(4023)
财经(3703)
(3241)
金融(3241)
(3187)
农业(2999)
图书(2815)
技术(2732)
商业经济(2581)
消费(2579)
问题(2305)
(2265)
统计(2180)
书馆(2078)
图书馆(2078)
(2054)
共检索到62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德珠  连玉君  黄有光  李东辉  
本文放松了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框架下,以"自我控制"认知偏差及相应的模型参数设定对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进行了技术表达,进而阐明了消费过度(欧美国家)和消费不足(东亚国家)这两类消费行为偏差的形成机制。本文采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作为消费文化的替代变量检验了文化与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解释东西方消费率差异时,预防性储蓄等传统理论的解释力远低于不可观测的国家个体效应。儒家虚拟变量和性生活指数能分别解释国家个体效应的28%和58%。这表明消费文化等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因素比传统变量更能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差异。实践层面上,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雪莲  赵璐曼  
本文在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出口和投资均受到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研究了对经济拉动作用持续增强的消费问题。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与2016年第二季度政策调查匹配数据,从更具现实意义的消费者主观心理角度,考察了财富过度自信与过度不自信认知偏差的形成机制以及该认知偏差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普遍存在过度不自信认知偏差。高财富水平、高学历和年轻群体中过度不自信认知偏差的比重更高。(2)他人信息完整程度可以修正财富过度自信与过度不自信认知偏差。(3)财富过度不自信认知偏差对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具有享乐特征的消费支出和耐用品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财富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则会促进家庭消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朋波  
为什么那些竞争意识强、极具竞争力的企业会在极短时间里失去市场地位?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恐怕是这些企业对"竞争"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竞争意识越强就败得越快。长期以来,竞争都是社会的一种基本形态和活动,尤其是工商企业间的竞争由于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和市场地位更是显得异常激烈和残酷。如今,"竞争"这个词在商界更是变得炙手可热,可以说,现在的企业家在公开场合如果不谈谈市场竞争之激烈和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很有可能会认为是不懂得洞察环境、甚至是不合格的表现,而波特教授提出的"三大竞争战略"也成为了MBA和EMBA课堂上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叶德珠  
消费者存在"短视"认知偏差,表现出过度消费倾向。流动性约束和"支付的痛苦"可以作为消费者防止过度消费的两个自我保护措施。信用卡类产品使消费者可以即期消费、延期支付,破坏了消费者自我保护措施的效力,使得过度消费更经常地实现,导致消费者的福利损失。政府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强制规定信用卡发卡、服务收费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最低标准,教育消费者,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降低认知偏差、锁定消费路径的技术补充,防止消费者信用破产和预防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引旺  
企业的风险决策,深受乐观主义、损失规避和捷径思维的认知偏差影响。在此之下,企业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偏好风险。矫正认知偏差是企业纠偏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冀宁  干甜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投资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认知偏差对其投资决策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国外关于投资者认知偏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对认知偏差及其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所具有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偏差及对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均进行了详尽的梳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爱保  赵鑫  
过度自信是个体过高估计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行业管理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公司的并购以及管理者的薪酬和晋升都会产生影响。经济心理学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波涛  李延喜  栾庆伟  
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对资本结构决策中的财务保守行为进行了解释。通过基于前景理论和权衡理论,建立考虑递减敏感性心理和厌恶损失感两种认知偏差的资本结构决策模型,并求解财务保守行为发生的条件,发现:如果决策者的厌恶损失感足够强烈,而递减敏感性心理不太严重,或者财务困境成本足够低,他会选择财务保守。最后得出结论:决策者的心理认知偏差和企业较低的财务困境成本是导致资本结构决策中财务保守行为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对于促进企业融资决策的科学化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席龙  许华岑  黄进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贷款交易数据,对消费信贷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消费信贷中的性别悖论在我国确实存在。本文发现:(1)女性较男性的贷款违约率更低;(2)女性相比男性获得消费信贷更难;(3)自我评价越谨慎的女性获得贷款也越难。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信贷决策者在贷款评估时,存在文化价值标准和经济价值标准上的偏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许永洪  朱建平  
在经济处于景气阶段的时候,现实中大多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数值依然落在不景气区域内,这就产生了指数偏差。本文从乘数效应和消费棘轮效应两个角度证明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偏差的来源,并对密歇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发现该指数绝大多数年份处于不景气区间,与美国过去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水平不符,存在指数偏差。为了调整指数的偏差,本文提出了缩放、平移和缩放-平移三个指数偏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提出的三个模型均较好的修正了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偏差,三个指数修正模型可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梦根  尹德才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对经济决策产生巨大影响。CPI偏差一般被定义为CPI与生活费用指数之间的差异,CPI偏差问题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从来源上看,CPI偏差大致涉及六种类型:商品替代偏差、零售店替代偏差、质量变化偏差、新产品偏差、公式偏差和权重偏差。从测度方法上看,CPI偏差主要有直接测度和间接测度两种思路。CPI偏差理论和测度方法研究将为中国提高CPI数据质量和加强价格统计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清  
易得性直觉偏差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影响消费者的主观风险认知来影响其消费行为。在易得性直觉偏差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消费者的主观风险认知变得日益敏锐,并由此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驱动力,促使其消费行为回归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率的提高,不利于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为改善这种状况,应尊重感知风险认知偏差的客观事实,改善民众的主观感受;从消费领域入手,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减少因经营者主观故意而引起的消费风险,增强经济惩罚的威慑力;顺应消费者感性化消费趋势,树立政府在产品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形象。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苏萍  武文静  马姗子  
聚焦国内在线评论呈现出的极度正向偏移分布的偏差现象,探讨在线评论中的中国消费者主动评价偏差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单凭基于解释水平的认知差异研究难以体现出目前被广泛运用的"好评返现"等激励消费者发布在线评论的方式的实践价值,同时仅依据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研究又不足以说明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对产品评价的动态变化。在结合解释水平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消费者主动评价偏差的形成机制,即认知差异机制和动机机制,同时可以构建消费者自主评价偏差的整合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俊明  
文章通过对超市服务的研究,采用严格的逐步限定参数的方式来构造限制模型,提出了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方面的差异会对认知偏差产生影响。通过对性别和年龄的交叉分组分析发现,性别和年龄对总体认识偏差不存在交叉作用,但是年龄越低的女性,总体认识偏差对满意度的直接影响越大;而男性年龄越大,显著维度认知偏差的强度越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舒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