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3)
- 2023(9474)
- 2022(7878)
- 2021(7300)
- 2020(6002)
- 2019(13031)
- 2018(12846)
- 2017(24619)
- 2016(12273)
- 2015(13001)
- 2014(12293)
- 2013(11639)
- 2012(10221)
- 2011(8939)
- 2010(8907)
- 2009(8473)
- 2008(7763)
- 2007(6888)
- 2006(5766)
- 2005(4822)
- 学科
- 济(44567)
- 经济(44528)
- 管理(44273)
- 业(43774)
- 企(38546)
- 企业(38546)
- 方法(18018)
- 技术(15247)
- 数学(14882)
- 数学方法(14741)
- 财(14691)
- 中国(13715)
- 农(13260)
- 业经(12735)
- 技术管理(11894)
- 制(10197)
- 务(9771)
- 财务(9760)
- 财务管理(9747)
- 贸(9369)
- 贸易(9360)
- 产业(9019)
- 企业财务(8920)
- 易(8877)
- 农业(8560)
- 理论(8322)
- 地方(8278)
- 银(8270)
- 银行(8259)
- 行(7898)
- 机构
- 学院(163497)
- 大学(158052)
- 济(69282)
- 经济(68100)
- 管理(67094)
- 理学(58718)
- 理学院(58189)
- 管理学(57375)
- 管理学院(57056)
- 研究(47698)
- 中国(37003)
- 财(32370)
- 京(30519)
- 科学(26609)
- 财经(25980)
- 江(23594)
- 经(23577)
- 中心(22514)
- 经济学(21567)
- 所(21193)
- 范(20074)
- 商学(20071)
- 业大(19993)
- 师范(19877)
- 商学院(19870)
- 经济学院(19460)
- 财经大学(19366)
- 农(19179)
- 州(19120)
- 研究所(19104)
- 基金
- 项目(112283)
- 科学(91777)
- 研究(86613)
- 基金(82209)
- 家(69842)
- 国家(69218)
- 科学基金(62151)
- 社会(57928)
- 社会科(55111)
- 社会科学(55100)
- 省(46216)
- 基金项目(43643)
- 教育(40215)
- 自然(38224)
- 自然科(37472)
- 自然科学(37465)
- 划(37154)
- 自然科学基金(36855)
- 编号(35037)
- 资助(30952)
- 创(30438)
- 创新(27282)
- 成果(26600)
- 重点(25076)
- 发(24585)
- 部(24453)
- 国家社会(24021)
- 课题(23962)
- 制(22878)
- 人文(22365)
共检索到233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雪彬
消费成本结构视角下,我国流通业态创新呈现出主业态凸显、多业态并存、消费阶层明晰的显著特征。依据流通业态不同环节特征,本文构建"数字+物流"联动模式、"批发+零售"互补模式与"连锁+物流"共配模式,并进一步探索创新模式实现路径,以期为流通业态转型升级提供有力驱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翼
本文从价格成本、过程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三个层面界定了消费成本,并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实证研究了消费成本结构视角下的零售业态结构差异化情况。结果表明,网购与实体店铺购物存在明显区分度,价格、信息搜索、交通和时间等消费成本都具有比较优势,而百货店在消费成本方面普遍存在比较劣势,便利店则在价格成本上存在劣势。此外,网购也仍存在物流成本、维权成本等方面的比较劣势,网购也容易给消费者产生依赖性,从而增加时间成本。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帆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下其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均呈显著正向影响。分居民类型来看,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分地区来看,商贸流通业业态创新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还未呈现显著性。当门槛变量大于1.105且小于3.251时,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呈现最大化。最后,本文提出创新商贸流通业区域合作模式,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丹清
收入水平提高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进而对产销活动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传统由供应方主导的产销模式难以有效维护消费者主权,不利于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市场效率的提升,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更成为阻碍生产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和国内消费需求扩大的重要障碍。通过研究日本"生活协同组合"流通模式,提出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应该重视转变短缺经济遗留的生产至上观念,进行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的流通革命,创新流通模式,回归消费者主权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娴
2017年我国实体零售业开始回暖,"新零售"是基于消费者大数据来整合营销的一种泛零售业态,新零售时代下将重构"人、货、场"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新零售业态的演进动力,接着进一步指明了未来新零售的转型创新对策。笔者认为新零售的到来有利于自有品牌发展,零售商将成为"产品+"的价值供应商,并需要整合全渠道营销资源以服务于消费者的信息搜索、产品比较、购买渠道、支付方式、配送服务及售后服务。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 转型升级 新零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依绍华 吴顺利
本文构建数字化情境下的“流通-居民”跨部门共生理论模型框架,剖析流通业态创新和品质消费间的互动机制与共生演化过程,并结合宏微观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流通业态创新与品质消费间存在双向互促效应,但总体呈现需求引领型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数字化能够强化二者间的互动共生关系,提高互促强度。因不同地区和发展阶段下的经济发展主导力量和消费习惯不同,致使流通业态创新与品质消费的互动机制存在时空差异:二者间互促关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逐渐增强;东部地区的需求引领型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更突出,中西部则互动性不足。此外,共生关系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非对称差异同样明显,且受人口特征、户籍结构影响较大,在城市户口、受教育程度高、老年户主家庭中的互促程度更强;数字化赋能下的流通业态微观创新路径,使流通经营模式、组织形态、营销技术与家庭品质消费间的互促关系也愈加凸显。对此,政府部门应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改善制约流通业态创新和品质消费协调共生的不利环境,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仙 王鹭
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型零售交易模式相继涌现,倒逼零售业态不断革新。本文从零售业态创新的内在机理出发,构建面板模型,深层次分析零售业态创新过程中新零售技术与流通组织发挥的具体功能。结果表明,代表新零售技术应用的大数据技术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能够显著推动零售业态创新,而流通组织中批零商比例增加会对零售业态创新起到反向作用。据此,提出促进零售业态创新、提升消费者价值体验的实施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歌
业态是商贸流通行业特有的概念。在多业态发展趋势下,本文结合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的限制因素,指出可以借助商品特色区域、大型品牌实体店、互联网与实体融合的营销、整合流通环节等多种方法,来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内部结构,推进整个商贸流通业的升级进程。
关键词:
多业态 商贸流通业 产业链 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歌
业态是商贸流通行业特有的概念。在多业态发展趋势下,本文结合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的限制因素,指出可以借助商品特色区域、大型品牌实体店、互联网与实体融合的营销、整合流通环节等多种方法,来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内部结构,推进整个商贸流通业的升级进程。
关键词:
多业态 商贸流通业 产业链 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卢福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轨以后,金华市的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流通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财政税收收入、推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1997年金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8%,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萍 李冬雪
智能化、差异化、便捷化流通技术的衍生,助推居民消费层次提升。享乐型、体验式、娱乐式消费群体的增多,倒逼新型流通技术相继涌现。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5-2019年面板数据,对流通技术创新与消费结构升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二者间呈现相互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双向机制;流通技术创新能够通过改变批零业态运营效率、结构与对接形式,促使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可通过改变商品流通结构,助推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尚新
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从消费需求与制度变革的中介视角检验其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人力要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正向改善均明显高于资本要素;创新人力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消费需求和制度变革的双重中介效应,创新资本要素空间配置存在单一的消费需求中介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文章提出破除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区域制度性壁垒,以及拓展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渠道等对策,以科学引导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创新要素流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承志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型消费细分市场势在必行。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消费、创造消费新增长点和满足需求的"主力军",无疑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厘清现行消费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顺应居民消费提质与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构建了新型消费细分市场,针对新时代居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探讨了适应新型消费细分市场要求的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消费细分市场 商贸流通业 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霞
本文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出发,在对流通业与产业链整合的内在联系进行简单阐述之后,对我国流通产业的创新与转变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并从流通功能、流通模式、流通产业结构、流通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推动我国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倪秋萍 邵静静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也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助推器。加快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不仅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本文先从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展开分析,进一步探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展O2O模式、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