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6)
2023(5707)
2022(4790)
2021(4032)
2020(3504)
2019(7908)
2018(7569)
2017(15023)
2016(7214)
2015(7996)
2014(8000)
2013(8323)
2012(8014)
2011(7500)
2010(7847)
2009(7527)
2008(6931)
2007(6341)
2006(6177)
2005(5939)
作者
(21674)
(18366)
(18273)
(17602)
(11738)
(8590)
(8326)
(7051)
(6998)
(6614)
(6536)
(6052)
(5936)
(5838)
(5720)
(5690)
(5420)
(5293)
(5244)
(4843)
(4716)
(4455)
(4412)
(4399)
(4225)
(4224)
(3868)
(3797)
(3728)
(3475)
学科
(61750)
经济(61714)
管理(19794)
方法(17382)
(16823)
地方(16585)
数学(15471)
数学方法(15364)
地方经济(12558)
中国(11888)
(11737)
企业(11737)
(10610)
业经(9685)
(9528)
农业(7991)
(7745)
环境(7402)
经济学(7147)
(7009)
贸易(7003)
(6791)
(6644)
(6528)
金融(6528)
(6504)
关系(6319)
(5975)
产业(5887)
(5756)
机构
学院(116079)
大学(115854)
(65005)
经济(64000)
研究(45147)
管理(41790)
理学(35102)
中国(34887)
理学院(34729)
管理学(34229)
管理学院(33997)
(27761)
(24154)
科学(23462)
(22660)
经济学(21898)
财经(21682)
研究所(20097)
(19585)
经济学院(19331)
中心(19005)
(17670)
北京(15814)
财经大学(15775)
(15681)
(15234)
(14505)
师范(14415)
科学院(13850)
(13808)
基金
项目(68569)
科学(54748)
基金(51382)
研究(50831)
(43762)
国家(43434)
科学基金(37461)
社会(36287)
社会科(34543)
社会科学(34532)
基金项目(25893)
(25440)
教育(22041)
资助(21545)
自然(21528)
自然科(21042)
自然科学(21037)
自然科学基金(20638)
(20255)
编号(19038)
(16569)
国家社会(16063)
(15431)
成果(15386)
重点(15324)
(15191)
经济(15063)
发展(14354)
(14156)
教育部(13743)
期刊
(83510)
经济(83510)
研究(43379)
中国(23970)
(20739)
管理(18274)
经济研究(16141)
科学(14208)
学报(14127)
(13891)
财经(11893)
(11574)
金融(11574)
大学(11462)
业经(11295)
学学(10856)
技术(10494)
(10468)
问题(9967)
农业(9062)
技术经济(8149)
(8148)
统计(7798)
教育(7628)
世界(7555)
商业(7475)
国际(7100)
(6514)
经济问题(6453)
经济管理(6290)
共检索到194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在当前我国出口大幅下滑、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在2012年GDP增长的7.8%中,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1.8%,资本形成为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为2.2%,表明消费已超过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最终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能否持续发挥第一引擎提出新的期望,作者在深入分析我国消费品市场特点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在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合理增长,消费潜力将得到有效释放,城乡居民收入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消费需求的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鼓励新的消费方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居民消费正在形成新的消费格局,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要让消费"马车"跑得更稳更快、更好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本文回顾总结了2013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特点,分析了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并对2014年消费品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2013年在出口需求乏力、投资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消费需求充当了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角色。受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共同作用,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保持了增幅逐月扩大的态势,农村市场潜力继续释放,互联网消费方兴未艾,汽车、保值类等旺销继续带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在全球经济"大盘下跌"时,中国经济要"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并走出相对独立的上升行情,关键是要有能够起到引领、发动作用的引擎。投资拉动、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出口都十分重要。但是,除了这些根据国民经济总需求管理方法构建的引擎外,寻找一些以新的机制为基础、具备新的功能的引擎也是必要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圳  
一、亚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二十年来,亚洲经济高速发展,使两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是,亚洲国家仍有近6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问题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蒂芬·罗奇  
中国经济放缓既是风险也是机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这个新变化只有好处。与其他中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结构类似,到2025年,预计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将从2014年的48%上升到60%左右。在发展服务业方面,中国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服务业是消费需求的基础。水电、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社会和谐幸福的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瑞安·卢特考斯基  邹静娴  
服务业可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中国,服务业的定义范围包括除农业、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水电业外的所有部门。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往往是最高的也是差异最大的;一般而言,低收入国家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会经历服务业相对工业占GDP份额的下降。随后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服务业将一跃成为主导产业。然而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一半,而就业比重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覃丽平  
中国经济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新型城镇化将是拉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文章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都和城镇化密切相关,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还要重视与工业化平衡协调推进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维民  王鑫  
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对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模型和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调整,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城镇化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城镇化将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带来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和人力资本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这一途径,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海  
世界城市化经验表明,一国城市化进程是人口空间集聚度持续提高的过程。以单体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交通网为基础、与周边中小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的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人口空间集聚形态,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都已聚集在大都市圈。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进入"大都市圈化"发展阶段。大都市圈建设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是核心大城市紧密联系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铁路网。我国到2030年需建3万公里通勤铁路,相当于全国现有铁路长度1/3。以低成本通勤铁路替代过度扩张的城市地铁,可节省上万亿元投资。城市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所在,但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真实城市化进程滞缓,是造成内需不足、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通勤铁路引领的同城化大都市圈建设,能化解城市新移民"大城市进不去、小城市不愿去"两难困境,有效推进真实城市化进程,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极大提升我国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强大引擎,是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利器和重器。当前需及早制定主要都市圈通勤铁路规划,尽快列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建设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