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8)
2023(5929)
2022(4872)
2021(4319)
2020(3620)
2019(7643)
2018(7343)
2017(14030)
2016(7610)
2015(8210)
2014(7945)
2013(7738)
2012(6918)
2011(6252)
2010(6080)
2009(5497)
2008(5083)
2007(4370)
2006(3659)
2005(3067)
作者
(23280)
(19441)
(19271)
(18166)
(12131)
(9438)
(8655)
(7618)
(7348)
(6672)
(6503)
(6343)
(6271)
(6069)
(5920)
(5890)
(5865)
(5862)
(5597)
(5426)
(5015)
(4617)
(4484)
(4432)
(4374)
(4248)
(4183)
(4158)
(4002)
(3866)
学科
(29068)
经济(29031)
管理(22672)
(21270)
(15138)
企业(15138)
方法(14695)
数学(13562)
数学方法(13501)
(9622)
中国(9460)
(8947)
(7416)
贸易(7416)
(7207)
农业(6931)
业经(6405)
(6036)
环境(4937)
(4813)
技术(4686)
产业(4599)
收入(4510)
(4336)
财务(4335)
财务管理(4325)
地方(4324)
(4300)
人民(4211)
企业财务(4124)
机构
学院(108672)
大学(108582)
(46491)
经济(45829)
管理(43530)
理学(39146)
理学院(38722)
管理学(38154)
管理学院(37961)
研究(35646)
中国(25283)
(24872)
科学(23481)
(21255)
业大(20856)
农业(20042)
(19983)
(18304)
研究所(17161)
财经(16558)
中心(16066)
(15251)
经济学(14804)
(14368)
农业大学(13999)
经济学院(13691)
北京(12648)
(12538)
经济管理(12465)
财经大学(12464)
基金
项目(81867)
科学(64332)
基金(61608)
(56278)
国家(55792)
研究(53480)
科学基金(47318)
社会(37231)
社会科(35368)
社会科学(35360)
基金项目(33365)
自然(31716)
(31509)
自然科(31057)
自然科学(31044)
自然科学基金(30532)
(26877)
资助(23597)
教育(23570)
编号(19900)
重点(18139)
(17706)
(17383)
(16807)
计划(16500)
国家社会(16411)
科研(16366)
创新(16194)
教育部(14975)
(14963)
期刊
(44732)
经济(44732)
研究(26436)
学报(23229)
(21187)
科学(19160)
中国(17091)
大学(16739)
学学(16353)
农业(14127)
(14062)
管理(13049)
经济研究(8917)
业经(8351)
财经(7862)
(7536)
(7111)
金融(7111)
商业(6924)
(6721)
业大(6656)
技术(6177)
(6141)
问题(6101)
农业大学(5855)
教育(5544)
科技(5513)
图书(5123)
(4805)
技术经济(4785)
共检索到143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喻开志  陈翔  
促进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本文构建包含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以此分析消费对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影响,发现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提高会放大消费对非公共部门就业的作用;公共部门的影响会改变总需求的转移路径,使得消费增加后非公共部门就业量减少。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15年中国各省的非公共部门就业数据实证发现,整体上,公共部门的影响不明显,省份间的经济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消费增加对私营部门就业量有拉动作用;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公共部门的影响和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上差异较大。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中消费影响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差异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公共部门管理策略和消费促进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甘犁  
基于CHNS数据,本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我国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在1989年到1997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比非公共部门低2.90%,但是在2000年到2006年样本中,公共部门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达到13.48%,而且差异呈扩大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工资也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事业单位工资显著高于政府机关,差异达到8.22%。此外,公共部门教育、经验的回报低于非公共部门,工资的性别差异小于非公共部门。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新特征,同时也为未来收入分配体系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基于社会阶层动态演化理论,本文提出了部门收入差异阶段性假说。随后利用CHNS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该假说。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989—1997年),在较高的收入层次上,非公共部门比公共部门具有明显的收入优势,并且这一收入优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非公共部门的教育回报率也更高;第二阶段(2000—2009年),在中低收入分位数上,公共部门比非公共部门表现出明显的收入优势。在较高的收入分位数上,非公共部门不再具有收入优势。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上,两大部门的教育回报率接近。同时,两个阶段中在较低和较高收入分位数上表现出的部门收入差异主要源自部门特征因素。实证研究支持了阶段性假说,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性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姜励卿  钱文荣  
本文基于浙江省城镇就业人员的微观调查数据,在考虑了部门选择的内生性后,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间的工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未考虑部门选择的内生性会低估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同时,我们还发现公共部门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在各个分位数上,超出的比例大致分布在30.1%至10.7%之间。但随着分位数的提高,两部门间的工资差距呈现递减的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克忠  裴育  夏策敏  
本文基于CHN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就业选择和工资收入进行了实证估计,进而运用修正的Oaxaca-Blinder分解和Quantile分解对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均值分解和分位数分解。研究发现,在第一阶段(1992~1996年),公共部门工资均值低于非公共部门;在工资分布区间的高端,特征差异不显著;非公共部门存在显著正的工资溢价。在第二阶段(1999~2008年),公共部门工资均值显著高于非公共部门,而且差异呈递增趋势;在整个工资分布区间内,特征差异显著;在工资分布区间的中低端,公共部门存在显著正的工资溢价;在工资分布区间的高端,工资溢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关立新  张广涛  李志宏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在我国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成为我们面对的最大难题,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两大突出现象:即国内失业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和国内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典型的"二元就业体制"。因此,通过研究借鉴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于深化我国"二元就业体制"改革,探讨国有部门就业与非公有制部门就业的关系,对于降低失业率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翠香  方峥  
本文运用CHIP2007微观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部门选择内生性问题来研究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发现公共部门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高等教育、性别以及工作经验等是影响对数工资的显著因素。进一步对这两部门工资差异进行无条件分位数分解显示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在10.08%-35.0%之间,低工资收入群体中的部门工资差异最大,随着分位数的逐步上升,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呈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永生  铁卫  
近年来,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间的收入差异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的数据,检验了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之间收入差异与宏观经济状态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OLS方法还是Wooldridge面板数据选择模型,中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异随着宏观经济状态变动均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性变化。此外,分年度数据回归也证实了两部门之间收入差异的逆周期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静  司深深  
本文关注到当前中国大量人力资本积聚并沉淀在公共部门这一现实问题,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公共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从消费的角度分析了公共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人力资本比例失衡对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以揭示出公共部门人才膨胀影响消费增长的过程。理论分析发现,大量人力资本积聚在公共部门使得社会人力资本的潜在生产能力并未得到激发,生产效率低下,社会产出不高,同时使得收入差距增大,因此公共部门人才膨胀不利于社会消费增长。通过比较中国和OECD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占比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差异发现,与OECD国家不同,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占比过高,从而对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说明了公共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人力资本比例失衡对消费增长具有非对称作用机制,揭示出公共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配置失衡促使消费增长冲击消弭的过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暂时的困难,大多数企业削减了招聘计划,一度有所缓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变的更加严峻了。2008年度新毕业的560万学生,受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许多人的工作岗位还没有着落,2009年又将有610万大学毕业生踏入劳动力市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南苗  赵绍阳  邓国营  
我国公共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最近几年超过了私有部门,表现出与大多数国家类似的公共部门"工资溢价"。本文利用最近三年(2007~2009年)我国九个城市的调查数据重新审视了公共部门的工资溢价,发现相对于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家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职工家庭的工资及消费水平较低,但是家庭消费支出的部门差距要大大低于不同部门家庭之间的工资差别。基于消费工资差距模型的估计可以推断出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或收入可能存在系统性的低报,偏差达到9%,所以公共部门的实际工资溢价不足2%。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报可能与企业或者个人的逃税或避税行为相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军  
公共部门的经营效率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难题。本文作者分别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公共部门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国际比较,另外,作者还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了深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巴蒂阿尔·阿里夫  邓雅勤  
一直以来,"谁来监督审计机关?"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国外,看到了对于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回答,即邀请其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同业互查。本文以印尼审计委员会的经验为基础,对同业互查及其与公共部门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参考和启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国  梁炎  
根据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我国存在着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两个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该文利用CHNS数据,以转换矩阵计算了两个市场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及质量,从流动性的角度说明了两个劳动力市场的不同特点: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收入流动性稍低于非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前者有更加稳定的上升空间;对于非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而言,流动性高于前者,但是这种流动性是向下的,存在着较大的收入相对地位下降的风险。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以自身优势吸引了社会大量的人力资本,不仅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诱因,而且导致人力资源误配置,影响了市场效率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