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1)
- 2023(15458)
- 2022(12799)
- 2021(11689)
- 2020(10375)
- 2019(23828)
- 2018(23388)
- 2017(45450)
- 2016(24396)
- 2015(27411)
- 2014(27305)
- 2013(27369)
- 2012(25008)
- 2011(22352)
- 2010(23160)
- 2009(22449)
- 2008(22131)
- 2007(20370)
- 2006(17918)
- 2005(16678)
- 学科
- 济(107262)
- 经济(107142)
- 业(99543)
- 管理(89314)
- 企(88659)
- 企业(88659)
- 方法(51020)
- 数学(41612)
- 数学方法(41089)
- 财(35753)
- 业经(32259)
- 农(31644)
- 中国(31174)
- 融(29492)
- 金融(29490)
- 银(29130)
- 银行(29102)
- 行(27929)
- 制(26193)
- 务(26083)
- 财务(26016)
- 财务管理(25968)
- 企业财务(24628)
- 农业(22527)
- 理论(20382)
- 地方(19302)
- 技术(19164)
- 贸(18923)
- 贸易(18907)
- 策(18360)
- 机构
- 学院(350886)
- 大学(347071)
- 济(149326)
- 经济(146259)
- 管理(143155)
- 理学(120627)
- 理学院(119467)
- 管理学(117512)
- 管理学院(116845)
- 研究(109360)
- 中国(97156)
- 财(75514)
- 京(72771)
- 科学(63316)
- 财经(58336)
- 农(58283)
- 江(55580)
- 所(55328)
- 中心(53935)
- 经(52710)
- 研究所(49295)
- 业大(48740)
- 北京(46168)
- 农业(45637)
- 经济学(45368)
- 州(44646)
- 财经大学(43074)
- 经济学院(41076)
- 范(40085)
- 商学(39924)
- 基金
- 项目(219605)
- 科学(174036)
- 研究(161532)
- 基金(160718)
- 家(137756)
- 国家(136504)
- 科学基金(119430)
- 社会(103654)
- 社会科(98370)
- 社会科学(98340)
- 省(86947)
- 基金项目(84007)
- 自然(77081)
- 自然科(75395)
- 自然科学(75375)
- 教育(74180)
- 自然科学基金(74066)
- 划(71246)
- 资助(67223)
- 编号(65634)
- 成果(52392)
- 部(48904)
- 重点(48897)
- 创(48258)
- 发(46378)
- 课题(44525)
- 创新(44375)
- 业(44258)
- 国家社会(42694)
- 科研(42483)
- 期刊
- 济(171060)
- 经济(171060)
- 研究(105874)
- 中国(72091)
- 财(64141)
- 管理(58915)
- 农(53292)
- 融(50723)
- 金融(50723)
- 学报(47847)
- 科学(46001)
- 大学(37320)
- 学学(35182)
- 农业(34847)
- 技术(33483)
- 教育(31180)
- 财经(29704)
- 业经(28690)
- 经济研究(26867)
- 经(25487)
- 业(22900)
- 问题(21391)
- 技术经济(20776)
- 统计(19235)
- 财会(18791)
- 策(17824)
- 商业(17739)
- 贸(17342)
- 理论(17125)
- 现代(16935)
共检索到547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娟 曹洪
目前对于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的研究还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结合消费型企业的特点,分析得出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的框架,以期为完善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
消费型企业 融通仓 风险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晓梅 夏岩磊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这方面的文献较多,但是目前实证研究却较少。本文在梳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通过建立方差分解(ANOVA)分析模型,研究资金成本、税收政策等因素对融资方式的影响程度及企业家素质、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对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实证研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利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的分析思路,本文对企业内部契约联结的结构和运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企业内部这一系列契约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这些契约分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种。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规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权利安排方式,它最终决定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态,会计契约则决定企业剩余的计量方式。企业内部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的耦合与互动构成企业契约的签订与履行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黛
信任程度与信任半径呈反向变化,而与交易频率呈正向变化。基于业主私人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和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其信任程度都较高,但前者是在既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信任半径较短,后者是由于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交易频率较高而产生的,信任半径较长;同行企业之间由于产业链的关系交易频率较高且有行规约束因而信任程度较高,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则因交易频率较低且无行规约束从而信任程度较低;集群企业既属于同行企业,又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更具有地缘和人缘优势,所以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间信任程度更高,其信任的成因也更多样化,但集群企业基于本地产业链和地缘人缘关系而形成的信任半径较短,要拓展集群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延长信任半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树堂
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企业适应环境快速变化、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如何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目前学术界研究不足。文章基于组织行为科学原理和企业组织能力的一般构成要素,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能力分析和提升模型,为实际管理工作者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企业 动态能力 组织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红卫
节约交易费用仅仅是企业产生的充分条件 ,只有节约交易费用和核心资本出现并为其他资本所认同两个条件均得到满足 ,现实的企业才会产生。在引入核心资本的分析框架下 ,对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这一争辩已久的命题找到了适当的理论切入点 ,并且和公司治理相结合 ,提出了动态治理的观点
关键词:
核心资本 所有权安排 交易费用 动态治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叶金珠 佘廉
通过对网络突发事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认为蔓延期对整个事件的发生机理、发展趋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突发事件的风险主要源于其蔓延与变异性,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风险分析可以从其蔓延危险性的分析入手。正确评估网络突发事件蔓延的可能性,是阻止其危害性后果产生的先决条件,其蔓延可能性主要受初始事件吸引力、积极分子推动力和传统媒体参与度等因素的影响。网络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是预防其产生和发展,减轻其危害性后果的具体手段。政府需在网络突发事件的管理方法上建立共识,并在对其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指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梦怡 陈明玮
均衡联立模型以风险偏好、信贷约束与资产价格为核心,阐释了金融周期的运行机制。通过区分经济正常运行期、过度繁荣期和深度衰退期三种不同环境下信贷供求双方的主导地位,有效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论与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供给决定论;完整阐释了各个经济运行阶段内金融变量对波动趋势的交互放大作用;打破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失金融摩擦的桎梏;凸显了风险偏好对金融因素顺周期波动的重要传导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下行阶段,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实体经济增速,更要防范过度刺激政策所引发的金融失衡风险。
关键词:
风险偏好 信贷约束 资产价格 金融周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梦怡 陈明玮
均衡联立模型以风险偏好、信贷约束与资产价格为核心,阐释了金融周期的运行机制。通过区分经济正常运行期、过度繁荣期和深度衰退期三种不同环境下信贷供求双方的主导地位,有效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论与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供给决定论;完整阐释了各个经济运行阶段内金融变量对波动趋势的交互放大作用;打破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失金融摩擦的桎梏;凸显了风险偏好对金融因素顺周期波动的重要传导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下行阶段,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实体经济增速,更要防范过度刺
关键词:
风险偏好 信贷约束 资产价格 金融周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长剑 刘晓苏
高科技社会衍生"人为风险",西方发达高科技国家倡导新型风险沟通,而后发场域由于系统落差,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通过构建全球化高科技风险社会、全球本地化风险沟通的新分析框架,发现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面临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气泡结构、路径互动阙如、手段叠加、目标战略缺失、过程碎片化等迟滞困境。通过创新理念、吸纳型风险沟通、复合式路径、平衡化手段、连续统、政府学习和政府职能的"七位一体"再造,可有效重塑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推进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岩
建立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金融契约理论认为,金融交易本质上是就财产权利所作的契约安排,因此每一种融资方式都可以视为一种不完全契约。本文把债务融资方式分为关系型和保持距离型两种,在Hart-Moore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企业债务融资的不完全契约模型,对两种债务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项目投资收益率大于市场利率的条件下,关系型债务融资具有帕累托效率。
关键词:
债务融资 金融契约 关系融资 再谈判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涛
资产信息和流动性信息都会对价格造成影响,但前者直接改变资产价格,后者则不会。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会从可观测的交易行为中推断交易背后隐藏的私有信息。因此,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可对价格和流动性施加影响。继而,我们从流动性信息的角度区分了资产流动性与融资流动性,并明确了价格发现过程。为满足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交易者必须考虑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选择最优的交易策略以最大化其效用。以此为基础,我们建立了综合市场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的Va R分析框架。最后,我们利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雷英 钟凌
本文将会计师不能保持独立性的可能称为独立性风险,并提出了独立性风险分析框架。这一框架 解释、分析了导致独立性风险的外部诱因和抑制独立性风险的因素,对如何防范和控制独立性风险提出了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裘宗舜 韩洪灵
独立性风险是研究审计人员独立性问题的核心。然而 ,许多讨论独立性风险的文献通常只专注于某单一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忽视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尤其是忽视了独立性风险产生的前因与后果。因此 ,若能在一个单一的分析框架内评估影响独立性风险的相关因素及其后果 ,以对独立性制度安排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多元视角。
关键词:
独立性风险 环境前因 减缓因素 潜在后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皓星
严控银行体系风险与货币政策转型是我国现阶段两大重要议题,银行风险吸收作为经济风险的吸纳、减震、出清“装置”,是联结两者间权衡关系的重要枢纽。本文从银行风险吸收的基础逻辑、影响因素、表现形式与风险出清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构建了银行风险吸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了银行风险吸收面临的问题与阻碍。银行风险吸收来源于银行经营风险的原始属性,具有“微观排斥、宏观吸收,主观排斥、客观吸收”的底层逻辑,这一理论对于货币政策操作、金融监管、银行风险考核、银行救助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风险吸收 货币政策 银行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