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59)
- 2023(22266)
- 2022(19064)
- 2021(17658)
- 2020(15042)
- 2019(34424)
- 2018(34050)
- 2017(64783)
- 2016(35347)
- 2015(40182)
- 2014(39965)
- 2013(39373)
- 2012(36199)
- 2011(32641)
- 2010(32860)
- 2009(30747)
- 2008(29772)
- 2007(26820)
- 2006(23649)
- 2005(20875)
- 学科
- 济(139643)
- 经济(139458)
- 业(99625)
- 管理(96406)
- 企(77157)
- 企业(77157)
- 方法(62299)
- 数学(54223)
- 农(53598)
- 数学方法(53485)
- 中国(40893)
- 财(37571)
- 农业(35440)
- 业经(34159)
- 学(31373)
- 融(30276)
- 金融(30271)
- 地方(29851)
- 银(29627)
- 银行(29539)
- 制(29207)
- 行(28337)
- 贸(26113)
- 贸易(26095)
- 易(25331)
- 理论(24460)
- 务(23140)
- 财务(23053)
- 财务管理(22996)
- 企业财务(21802)
- 机构
- 学院(501957)
- 大学(499797)
- 济(196688)
- 经济(192236)
- 管理(190237)
- 研究(170316)
- 理学(164559)
- 理学院(162637)
- 管理学(159312)
- 管理学院(158438)
- 中国(131279)
- 科学(108653)
- 京(105999)
- 农(100537)
- 财(90502)
- 所(87708)
- 业大(81602)
- 研究所(80019)
- 中心(79639)
- 农业(78321)
- 江(75824)
- 财经(72091)
- 范(66890)
- 北京(66507)
- 师范(66118)
- 经(65517)
- 州(61121)
- 院(61054)
- 经济学(58953)
- 技术(54954)
- 基金
- 项目(340387)
- 科学(264964)
- 研究(245154)
- 基金(244039)
- 家(214802)
- 国家(212836)
- 科学基金(180755)
- 社会(152134)
- 社会科(143728)
- 社会科学(143685)
- 省(135437)
- 基金项目(128898)
- 自然(118824)
- 自然科(116031)
- 自然科学(115995)
- 自然科学基金(113909)
- 教育(113708)
- 划(113193)
- 资助(101367)
- 编号(101019)
- 成果(82120)
- 重点(77025)
- 部(74011)
- 发(73093)
- 课题(70264)
- 创(70247)
- 科研(65685)
- 创新(65569)
- 大学(63128)
- 教育部(62639)
- 期刊
- 济(218721)
- 经济(218721)
- 研究(143279)
- 中国(100812)
- 农(96170)
- 学报(87085)
- 科学(77162)
- 财(69324)
- 管理(66546)
- 大学(65644)
- 农业(64847)
- 学学(62104)
- 教育(57857)
- 融(53460)
- 金融(53460)
- 技术(43167)
- 业经(39513)
- 财经(34487)
- 经济研究(33928)
- 业(32648)
- 经(29561)
- 问题(28926)
- 版(26888)
- 图书(24455)
- 科技(23619)
- 业大(23341)
- 技术经济(23320)
- 统计(22801)
- 理论(22779)
- 商业(22199)
共检索到743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竹
提升金融素养对居民收入增长和风险意识强化、促进居民消费向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方面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消费升级视角,通过问卷调研数据测算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实证考察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提升与健康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就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异质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国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提升均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消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但家庭金融素养提升对健康消费的影响效应在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中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家庭金融素养提升对城镇居民家庭健康消费支出的贡献度更强。社会层面的医疗保险覆盖度和家庭层面的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健康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应在稳定城镇居民家庭金融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宣传教育、金融知识下乡等手段提升农村居民家庭金融素养,提振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竞爽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金融素养是怎样通过金融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作用;其次,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再次,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完善市场机制、加强金融教育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昌荣 邢菁
本文通过选取相关变量指标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回归分析,基于分维度、分区域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与异质性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根据需求收入弹性计算验证,居住、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属于农村居民家庭的高档品类消费,衣着、食品、医疗保健及其它属于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品类消费;数字金融及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升级均具正向影响作用,能够带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基本品类消费支出和高档品类消费支出;数字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品类消费和高档品类消费均呈正向影响且较为显著,但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只能促进其基本品类消费支出,而对其高档品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家庭 消费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史卫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首次实证研究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蕴含的健康风险信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探讨医疗保险的健康风险缓解和消费促进效应。发现的主要结论如下:户主自身的健康状况感受通常对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都没有显著负影响,但老年户主的健康状况感受却是家庭重要的健康风险来源;健康风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源于除户主外的健康感受差的成员和老年成员,健康风险大的家庭人均总消费、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均更低,家庭会通过调整非食品消费来稳定食品消费以应对消费的健康风险效应;医疗保险有助于缓解家庭的健康风险,促进家庭消费,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文周,王巧瑞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别,对其系统内部分析和预测很难用一个具体指标来衡量。本文通过信息熵的引入,对某地区1991-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信息熵处于递增并逐渐趋于稳定阶段,并且与农村居民在精神文明消费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在深入分析其演化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以便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的展望。
关键词:
家庭消费 信息熵 分析与预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月祥
文章利用201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每人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主导成分,并根据主因子进行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随地区变化差异明显。少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还仅仅局限于生存需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生存需要已得到满足,消费处在转型和升级之中。根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 因子分析 系统聚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青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融资约束问题,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家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融资约束问题,这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家庭内外部的关系网络逐渐成为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渠道,并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因此,深入研究关系网络在融资约束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对于理解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提升金融管理效能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旨在探讨融资约束与信息传递视角下,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关系网络和外部关系网络均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信息传递在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上述结论。通过继续推进城镇化、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而且能够促进内需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本文从隐性失业的角度,为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涛 张燕媛 何军
文章基于QUAIDS模型,采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截面数据,探讨农村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其需求弹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农户医疗消费的价格弹性。结论显示,家庭规模、家庭收入对医疗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地区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医疗服务大体上仍属于生活必需品,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将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消费;对农户进行收入补偿,能够减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对医疗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相对于高收入农户,其他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对低收入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较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慧玲 孔荣
本文从收入增长效应视角阐释了正规借贷影响农户家庭消费的机理,基于山东省6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了影响效应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效应视角下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亲友供职于信用社或银行、家庭资产、对正规借贷的了解情况、未来三年融资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借贷;正规借贷会促使农户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显著提升82.1%、164.3%和71.1%,对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的户主,正规借贷对户主年龄处于45~55岁、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农户获取正规借贷后通过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得以验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