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6177)
- 2022(13746)
- 2021(12702)
- 2020(10559)
- 2019(23938)
- 2018(23717)
- 2017(45667)
- 2016(24267)
- 2015(27117)
- 2014(26592)
- 2013(25687)
- 2012(23494)
- 2011(21025)
- 2010(21115)
- 2009(19242)
- 2008(18107)
- 2007(15574)
- 2006(13409)
- 2005(11944)
- 学科
- 济(102289)
- 经济(102186)
- 管理(66155)
- 业(65905)
- 企(52122)
- 企业(52122)
- 方法(44423)
- 数学(38942)
- 数学方法(38264)
- 中国(29363)
- 农(29089)
- 财(25837)
- 地方(24355)
- 业经(23499)
- 贸(20256)
- 贸易(20242)
- 农业(20192)
- 易(19633)
- 制(17363)
- 融(17193)
- 金融(17191)
- 理论(16734)
- 银(16606)
- 银行(16591)
- 学(16333)
- 行(16015)
- 技术(15323)
- 环境(15134)
- 和(15004)
- 发(14057)
- 机构
- 学院(329638)
- 大学(324481)
- 济(139074)
- 经济(136384)
- 管理(129462)
- 理学(111849)
- 理学院(110710)
- 管理学(108589)
- 管理学院(107993)
- 研究(107043)
- 中国(82389)
- 京(67276)
- 财(63236)
- 科学(62224)
- 所(51442)
- 中心(50186)
- 财经(49966)
- 江(48147)
- 农(47622)
- 研究所(46395)
- 经(45505)
- 业大(44307)
- 范(43990)
- 师范(43566)
- 经济学(42685)
- 北京(42042)
- 院(39387)
- 州(39075)
- 经济学院(38491)
- 财经大学(37206)
- 基金
- 项目(222304)
- 科学(177526)
- 研究(167014)
- 基金(161821)
- 家(139046)
- 国家(137854)
- 科学基金(120759)
- 社会(107568)
- 社会科(102181)
- 社会科学(102160)
- 省(87445)
- 基金项目(84377)
- 教育(78498)
- 自然(76255)
- 自然科(74595)
- 自然科学(74581)
- 自然科学基金(73204)
- 划(72975)
- 编号(68878)
- 资助(66409)
- 成果(54482)
- 发(51652)
- 重点(49908)
- 部(49281)
- 课题(47263)
- 创(47144)
- 国家社会(44784)
- 创新(43913)
- 教育部(43332)
- 人文(42716)
- 期刊
- 济(154357)
- 经济(154357)
- 研究(96608)
- 中国(64333)
- 管理(50022)
- 财(47559)
- 农(44034)
- 学报(42920)
- 科学(42583)
- 教育(39759)
- 大学(34574)
- 学学(32422)
- 技术(32294)
- 融(31899)
- 金融(31899)
- 农业(30630)
- 业经(27790)
- 经济研究(26169)
- 财经(23876)
- 经(20588)
- 问题(19592)
- 贸(17067)
- 商业(16999)
- 业(16614)
- 统计(16528)
- 技术经济(16023)
- 国际(15989)
- 策(15240)
- 世界(14765)
- 图书(14644)
共检索到490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琳琰 张彩云 胡怀国
推动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扩容提质是促进消费升级,助力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举措。基于消费升级在高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化事实,本文借鉴高收入经济体1970-2019年的消费升级经验,利用增长核算方程对中高收入国家未来3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及规律总结。结果显示:第一,平均而言,中高收入国家能够在2040年前后跨越高收入门槛,这一误差控制在了10%以内,模拟方程中的系数估计及模拟结果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健性。第二,消费升级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及技术进步极大的促进了中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贡献了中高收入国家2020-2049年经济增长总量的50%,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三,按照既定的消费升级速度,中国在2035年前后可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目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升级的提速、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更快增长。其中,技术水平成为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在破除技术瓶颈,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卞靖 成丽敏
世界各国消费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即食品、衣着等必需品消费占比逐步降低,而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占比增长较快。由于经济社会体制的差异,不同国家消费结构的具体升级方式有一定差异。一、不同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丽霞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得以实现,这不仅体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更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然而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同时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出现的结构性矛盾成为改革之路的绊脚石。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各种矛盾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将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文章将中国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亚洲四小龙进行比较,同时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对中国当今社会在各个领域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国内外环境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以回答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是否存在的问题,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给出了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可以给想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经验。文章认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是中国提防"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同时新发展理念的落实离不开配套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因此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新发展理念 政治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振军 杜育红
在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新历史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部门,可以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引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直接带动经济增长。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城镇化进程,提高弱势群体收入能力,助力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面对发展挑战,我国应积极构建开放、融通、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职专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易鹏 薛新龙
以《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2007—2014)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国家(中等收入国家、Gni低于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即近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Gni高于2万低于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Gni高于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教育投入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会逐步增加。根据国际经验,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既要不断增加公共教育投入,也要不断增加社会投入特别是家庭教育投入,并努力提高各级教育的生均经费。未来十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在公共投入方面,可努力实现教育公共投入占GDP总量4.6...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阶段 教育投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克莎 彭继宗
本文分析了高收入经济体在上中等收入阶段及进入高收入阶段初期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求获得对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协调二三产业发展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得到的主要启示是:(1)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在上中等收入阶段期间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增速没有像我国一样大幅下降;(2)这个阶段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对绿色GDP增长和绿色TFP增长具有支撑作用;(3)这个阶段会出现房地产业的过度扩张,这种扩张会持续影响第三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质量。为此,主要政策思路是:第一,衡量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合理性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依据;第二,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把优化结构提到更重要位置;第三,统筹协调二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第四,加快解决制约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严思屏
一、引言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一词,其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 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①按照2011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人口总抚养比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并不能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第三,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加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因此,中国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弥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彭定贇 魏龙
研究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稳定我国国民收入的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方法:基于IOTs-OECD和TiVA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比较四种参与方式下GVCs参与度对国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寻找最能抵御GVCs收缩风险的环节和要素。以知识密集型要素积累水平和产品技术复杂度,讨论我国掌握上述环节的可能性,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双循环发展建议。研究发现:GVCs参与度下行抑制国民收入增长,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研发创新环节最能抵御GVCs收缩风险;多重价值链交互和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研究创新:提出了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影响的收入模型;论证了GVCs下行是调整优化劳资分配结构的契机。研究价值:为中国从深度嵌入GVCs向双循环发展格局转换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庆龄 曾立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呈现出“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特征,对科技非对称赶超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科技跨越式发展理论,对科技非对称赶超内涵进行阐释,论证其所包含的新逻辑和新机理。通过深入分析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赶超历程,总结出其高度重视发展教育、长期推进基础研究、面向科技前沿等有益经验,客观论述其运作机制紊乱、未能持续推进、缺乏深入研究等深刻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反观中国新发展阶段的科技非对称赶超实际,提出把握战略机遇、有效集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不断积累优势等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从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的视角梳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轨迹,探讨教育与跨越陷阱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联,总结成功跨越国家发展教育的经验及启示,以期对我国成功跨越陷阱有所裨益。在教育地位上,各国将教育发展视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决策,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优势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体制上,典型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国家都趋向于向均权制转轨,我国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扁平化改革;在教育结构上,各国纷纷形成并完善配合产业升级需求的多元化、实用化教育结构,我国也应按发展不同阶段需求适时调整教育发展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教育发展 国际经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韩永辉 谭舒婷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方法,对拉美国家和日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时无法实现要素升级,一国经济发展面临多种挑战和显著下行压力,缺乏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此,我国亟需通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社会治理创新水平;坚持改善薪酬分配制度,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优化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持续增加人力资本累积;以科技自立促产业升级,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高质量发展为途径,实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下稳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初立辉 徐建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9748元,按年均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9年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功跨越了"贫困陷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发展转型阶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邸玉娜 李月
出口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换是一个国家顺利"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环节。本文借助Hausmann等人的产品密度的概念,衡量经济体实现出口结构转换的能力,论证了产品密度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经济体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密度越高,其实现出口结构升级的能力越强,有利于形成高密度、高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顺利跨越陷阱;反之则会陷入低密度、低增长的恶性循环,难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处于人均收入3000-10000美元的时间长度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密度存在负向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陷入陷阱的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基础教育、工业增加值、贸易开放度、居民消费等来提升出口结构...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出口结构 产品密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