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7)
- 2023(20560)
- 2022(17819)
- 2021(16416)
- 2020(13934)
- 2019(32207)
- 2018(32058)
- 2017(61566)
- 2016(33440)
- 2015(37938)
- 2014(38215)
- 2013(37782)
- 2012(35195)
- 2011(31911)
- 2010(32353)
- 2009(29991)
- 2008(29368)
- 2007(26292)
- 2006(23062)
- 2005(20716)
- 学科
- 济(151250)
- 经济(151095)
- 管理(95592)
- 业(91581)
- 企(74943)
- 企业(74943)
- 方法(65327)
- 数学(56963)
- 数学方法(56121)
- 中国(39002)
- 农(38290)
- 财(34476)
- 地方(33114)
- 业经(31979)
- 学(31583)
- 农业(25939)
- 贸(25808)
- 贸易(25793)
- 制(25342)
- 易(24892)
- 理论(23823)
- 银(21875)
- 和(21838)
- 银行(21812)
- 融(21568)
- 金融(21564)
- 务(21510)
- 环境(21443)
- 财务(21409)
- 财务管理(21354)
- 机构
- 学院(486598)
- 大学(485954)
- 济(199928)
- 经济(195625)
- 管理(188361)
- 研究(166050)
- 理学(162364)
- 理学院(160520)
- 管理学(157373)
- 管理学院(156513)
- 中国(124214)
- 京(103979)
- 科学(103103)
- 财(90360)
- 所(85058)
- 农(81186)
- 研究所(77221)
- 中心(75170)
- 业大(72711)
- 江(72637)
- 财经(72125)
- 北京(66240)
- 经(65275)
- 范(64468)
- 师范(63818)
- 农业(63561)
- 经济学(60566)
- 院(59878)
- 州(58706)
- 经济学院(54303)
- 基金
- 项目(323961)
- 科学(253812)
- 研究(234400)
- 基金(233409)
- 家(203870)
- 国家(202159)
- 科学基金(173218)
- 社会(146517)
- 社会科(138842)
- 社会科学(138804)
- 省(127502)
- 基金项目(122672)
- 自然(113574)
- 自然科(110955)
- 自然科学(110927)
- 教育(109117)
- 自然科学基金(108917)
- 划(107044)
- 资助(98314)
- 编号(96080)
- 成果(77781)
- 重点(72848)
- 部(71088)
- 发(71035)
- 课题(66851)
- 创(66473)
- 创新(62023)
- 科研(61963)
- 教育部(60820)
- 大学(60212)
- 期刊
- 济(224786)
- 经济(224786)
- 研究(143303)
- 中国(94502)
- 学报(77242)
- 农(73374)
- 科学(70521)
- 管理(70014)
- 财(69124)
- 大学(58222)
- 学学(54874)
- 教育(54592)
- 农业(50325)
- 技术(45414)
- 融(43182)
- 金融(43182)
- 经济研究(36741)
- 业经(36443)
- 财经(35386)
- 经(30306)
- 问题(28581)
- 业(26546)
- 技术经济(25404)
- 统计(25252)
- 图书(24423)
- 商业(22756)
- 策(22647)
- 理论(22469)
- 版(22373)
- 科技(22028)
共检索到72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琳琰 张彩云 胡怀国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中国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举措。基于高消费率及消费升级异质性下各经济体发展的差异化事实,利用全球59个不同收入组别国家(地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统计描述消费升级及消费率演变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消费升级、消费率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变化,并对消费升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及其内在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第一,1995年以来,消费率对各经济体的发展显现出一定的负向作用,继续提升消费率反而抑制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随发展水平的提升在逐步增强;第三,消费升级主导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造成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分化的主要原因;第四,机制分析表明,消费升级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发展。整体而言,高收入经济体后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消费率下降及消费升级的双重促进作用;消费升级对中低收入经济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了消费率对其发展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消费率 消费升级 经济发展分化 人力资本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帅涛 孙秋碧
近年来,"数字经济"反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目标之一。本文基于数字基础、数字应用、数字创新、数字素养和数字变革5维视角构建我国2013~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体系,并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对消费升级进行衡量测度,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基础上,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联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消费升级具有助力引领作用;(2)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居民应对风险能力、缓解居民当期流动性约束和提高网络化便利服务进而实现消费升级;(3)数字经济发展对消费升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也均为正向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宁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并采用《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2013—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结构和收入分配三个路径来影响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会引起产业结构变化,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投资结构会反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收入分配的负向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宁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并采用《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2013—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结构和收入分配三个路径来影响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会引起产业结构变化,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投资结构会反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收入分配的负向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秦腾 毛广雄 刘双双
基于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就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形态,但增幅降低;区域层面,东部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西部居民消费促进用水量的增长,中部门槛检验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影响门槛值和弹性系数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最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秦腾 毛广雄 刘双双
基于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就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居民收入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下,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形态,但增幅降低;区域层面,东部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西部居民消费促进用水量的增长,中部门槛检验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影响门槛值和弹性系数的大小,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居民消费对用水量的影响最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变动对宏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湖北省城调队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历史阶段像改革开放以来一样,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影响。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刘仓 程晓歌 马婷
采用198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电力消费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石油消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甬军 左源
文章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78-2015年间经济总量、电力消费、第二产业经济比重和第三产业经济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经济总量出现波动情况时,在自动修复机制下,能够一定程度回归均衡状态。通过脉冲分析发现,短期内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长期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影响程度大致相当,辅证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和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甬军 左源
文章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78-2015年间经济总量、电力消费、第二产业经济比重和第三产业经济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经济总量出现波动情况时,在自动修复机制下,能够一定程度回归均衡状态。通过脉冲分析发现,短期内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长期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影响程度大致相当,辅证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和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晓莉
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天津市城市化质量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并运用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质量之间进行了动态关系分析,结论显示城市化质量、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短期内有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但长期则会阻碍城市化质量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思权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使得国内外市场的商品、服务和信息实现快速流通,对促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验证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以及对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异质性影响效果,并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在影响机制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经济发展、城镇化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呈现城乡异质性差异特点,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乡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数字经济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美虎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基础上,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省域空间模型。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我国省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发现,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影响不断减弱,但是区域城乡就业水平对城市化发展影响力却在加强,这对我国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空间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定涛 张之 范进
基于LMDI方法构建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脱钩指数分解模型,研究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2001—2011年城市产业用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用地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用地强度效应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对脱钩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未能充分释放出调节效能。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芬
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消费金融支持下消费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在不考虑消费金融的情况下,消费升级的积极作用容易被放大,随着地方消费金融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的积极作用在逐渐减弱;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提升消费金融的服务能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消费升级 商贸流通业 消费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中国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FC模型的实证分析
金砖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市经济发展模型实证研究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增值税横向分配失衡与地区经济发展——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基于DID模型对福建省的实证分析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