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6)
2023(10833)
2022(9065)
2021(8099)
2020(6694)
2019(14644)
2018(14245)
2017(27388)
2016(13933)
2015(14925)
2014(14638)
2013(14525)
2012(13685)
2011(12726)
2010(12933)
2009(11930)
2008(11293)
2007(10283)
2006(9052)
2005(8135)
作者
(39910)
(33710)
(33425)
(31929)
(21602)
(15957)
(14977)
(12809)
(12620)
(11793)
(11673)
(10981)
(10966)
(10601)
(10452)
(10349)
(9933)
(9635)
(9580)
(9301)
(8312)
(8056)
(7947)
(7836)
(7695)
(7426)
(7380)
(6995)
(6698)
(6580)
学科
(83056)
经济(82990)
管理(45381)
(42200)
(35035)
企业(35035)
方法(27978)
数学(24590)
数学方法(24436)
中国(21376)
地方(20944)
技术(16436)
业经(15290)
(14429)
(14272)
(14027)
地方经济(13745)
技术管理(12133)
(11628)
(11185)
金融(11185)
环境(11115)
(10664)
银行(10652)
农业(10419)
产业(10401)
(10343)
(10243)
贸易(10235)
(9776)
机构
学院(208013)
大学(206726)
(101871)
经济(100054)
管理(80313)
研究(73452)
理学(69695)
理学院(68902)
管理学(67997)
管理学院(67573)
中国(53889)
(43521)
(41538)
科学(41465)
(35620)
财经(35304)
经济学(33832)
研究所(32228)
(32138)
中心(31979)
(30519)
经济学院(30218)
(27824)
(26612)
业大(26351)
财经大学(26342)
北京(25766)
(25450)
师范(25235)
(24309)
基金
项目(139498)
科学(113546)
基金(104862)
研究(100566)
(90998)
国家(90276)
科学基金(79561)
社会(70834)
社会科(67548)
社会科学(67532)
基金项目(55651)
(54245)
自然(49544)
自然科(48595)
自然科学(48584)
自然科学基金(47764)
教育(44800)
(44721)
资助(40979)
编号(36378)
(34641)
创新(31508)
(31210)
重点(31171)
(30934)
国家社会(30806)
成果(27778)
教育部(27360)
人文(26946)
课题(26139)
期刊
(117388)
经济(117388)
研究(68308)
中国(38794)
管理(33528)
(32087)
科学(28386)
学报(27631)
(24274)
经济研究(21625)
大学(21604)
学学(20851)
(19804)
金融(19804)
财经(18657)
技术(17697)
业经(16943)
(16393)
农业(16147)
教育(15886)
问题(15651)
技术经济(13156)
商业(11872)
(10957)
统计(10908)
科技(10718)
(10432)
现代(10182)
世界(9594)
经济管理(9307)
共检索到312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杜运苏   陈汉   陈小文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桂宏  陈雨佳  
文章选取2010—2018年我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的中介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地理位置与城市等级差异并没有改变金融集聚促进经济韧性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西部城市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不明显;面板门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是影响金融集聚赋能经济韧性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小的城市金融集聚对经济韧性存在负效应。据此,建议提高城市经济韧性,从金融产业高水平发展与高质量集聚入手,激发经济活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烨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是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5—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大数据试验区城市的经济韧性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短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促进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构建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影响的长效机制,强化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靳瑶  
利用2003-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市数据分析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路径主要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人才储备。创新能力提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城市、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破除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且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郜攀峰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可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羁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计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且在通过内生性检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替换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可知,技术进步在高于单一门槛值0.351时,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分布看,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地区异质性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健全城市多功能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激发技术进步积极效能;制定全面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哲仁  韩峰  钟李隽仁  
利用GMM-SAR-RE模型测算城市经济韧性,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效果,并系统考察政策实施对经济韧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效果的产生会通过人才集聚和创新成果产出两条路径实现。从异质性角度,试点政策对东部城市、政府参与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城市政策提升效果更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现祥  滕宇汯  
以2005—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不仅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且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人才供给、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作为政府有为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技术供给层面的市场失灵现象,正向调节创新驱动政策通过增强技术供给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有为政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效应,共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琳  董藩  
以2018—2021年风险冲击期为样本,使用空间计量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创新要素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并使用Shift-Share分解法将经济韧性划分为区域经济韧性与产业韧性,将创新要素分解为效率变动、技术变动、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四个变量,进行经济韧性的空间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经济韧性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水平越接近的区域,其经济韧性表现越相似;(2)整体而言,创新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分产业而言,科技创新对第二产业韧性的增强作用明显高于其它产业,第三产业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第一产业韧性的增强主要依赖于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赵飞   周娟美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以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引领作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普通地级市显著,且在中部城市和北方内陆城市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庆   吕萍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东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消费能力提升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重要机制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提出“合作创新韧性”的概念,认为合作创新韧性是区域稳定合作创新网络对抗新冠疫情冲击的重要能力。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2017—2020年中国合作专利申请微观数据及30个省域数据,探讨创新投入多样化对合作创新韧性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经济结构影响合作创新韧性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研发预算软约束、市场不确定性和线下交互受阻等因素,疫情冲击具有结构偏向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影响更大,表现为创新投入越多样化的省份创新韧性(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则越弱;创新投入多样化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结构影响创新韧性,疫情对不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结构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现祥   段扬睿  
基于2008-2019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度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韧性水平,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抵御期和恢复期的城市经济韧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创业和匹配效应两方面机制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产业多样化表现出对数字经济的遮掩效应,这种遮掩效应主要来源于产业相关多样化;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形成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及是否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特质会影响数字经济的作用发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力更大,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形成差异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经济韧性提升作用越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