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5)
2023(6028)
2022(4965)
2021(4303)
2020(3783)
2019(8273)
2018(7932)
2017(15867)
2016(8600)
2015(9432)
2014(9549)
2013(9635)
2012(9099)
2011(8273)
2010(8386)
2009(7781)
2008(7453)
2007(6942)
2006(6226)
2005(5818)
作者
(25406)
(21310)
(21192)
(20685)
(13252)
(10300)
(9623)
(8141)
(8009)
(7634)
(7374)
(7049)
(6979)
(6848)
(6755)
(6655)
(6502)
(6271)
(6208)
(6175)
(5583)
(5198)
(5193)
(4883)
(4815)
(4782)
(4752)
(4562)
(4370)
(4234)
学科
(42364)
经济(42320)
(25476)
管理(23948)
(19733)
企业(19733)
方法(17260)
数学(15223)
数学方法(15097)
中国(12472)
(12035)
业经(10420)
产业(10028)
(9815)
地方(9751)
结构(9001)
(8812)
农业(8214)
(7606)
(7490)
贸易(7485)
(7208)
技术(6709)
(6558)
(6445)
银行(6418)
(6200)
(6025)
金融(6025)
地方经济(5946)
机构
学院(128265)
大学(126486)
(59522)
经济(58543)
管理(48565)
研究(43893)
理学(41949)
理学院(41551)
管理学(40955)
管理学院(40727)
中国(32884)
(26935)
(25834)
科学(25329)
(21819)
财经(21568)
(21122)
(20609)
中心(20250)
研究所(19761)
经济学(19624)
(19486)
业大(18119)
经济学院(17884)
农业(16535)
北京(16179)
(16093)
(16049)
(15981)
财经大学(15974)
基金
项目(85489)
科学(68370)
基金(63188)
研究(61924)
(54897)
国家(54455)
科学基金(47136)
社会(42203)
社会科(40361)
社会科学(40357)
(34063)
基金项目(32958)
自然(29076)
自然科(28453)
自然科学(28447)
教育(28091)
自然科学基金(27989)
(27749)
资助(25933)
编号(23426)
(19694)
重点(19302)
(19157)
成果(18259)
国家社会(18244)
(18028)
课题(16833)
创新(16810)
教育部(16663)
人文(16392)
期刊
(67903)
经济(67903)
研究(40631)
中国(25047)
学报(19863)
(19551)
(19164)
管理(18956)
科学(18243)
大学(15344)
学学(14450)
(12821)
金融(12821)
农业(12595)
教育(12485)
业经(12379)
经济研究(12225)
财经(11126)
技术(10444)
(9877)
问题(9000)
商业(8192)
技术经济(6944)
(6713)
统计(6659)
(6532)
(6193)
经济问题(5707)
现代(5695)
科技(5637)
共检索到194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文章基于我国1989-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EC模型,分别站在质与量的双重视角,对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我国就业产生显著的影响,消费升级会对就业数量产生轻微的不利影响,但是有助于我国就业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对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改善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且对就业质量改善的影响力度是对就业数量增加的5.93倍。基于此,从构建多层次的就业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对就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就业质量改善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赜琳  秦淑悦  
文章利用199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消费升级的"量"与"质"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市场一体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一体化与居民消费升级总体呈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关系,2012年之后市场一体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由抑制作用转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农村居民消费、高收入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消费升级影响更为明显。(2)产品多样性、产需匹配度和产品质量升级能够有效调节市场一体化对消费水平提升的影响,产品多样性也能调节市场一体化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只有当产需匹配度较低、产品质量升级幅度较大时,市场一体化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才显著。(3)互联网发展强化了市场一体化对消费水平的先抑制后促进作用,并导致其对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品融合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当前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亮雄  安苑  刘淑琳  
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微观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演变来考察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首先,通过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产率提高与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来阐述兴衰演变的结果:相比于生产率提高效应,结构变动效应更为突出,行业间的结构变动更为剧烈;附加值较高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日益在生产率与结构两方面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沿着企业生命周期路线,探讨企业兴衰演变的动态变迁过程,研究发现:企业进入率大于退出率,市场规模在扩大,壁垒在消除;市场竞争机制作用显著,经过近十年的洗礼,1999年在位的企业中超过65%被淘汰出市场。"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正不断攀升,形成二元结构,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得以维持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岳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佳  谢芸芸  田发  
本文基于消费金融支付、风险管理、消费信贷、投资四大功能,结合作用机制与两阶段SYS-GMM估计方法来研究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金融能够通过信用催化、资源配置、技术创新以及政策引导机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显著作用;(2)具体来看,消费信贷、储蓄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估计效果最显著,其次为保险与投资;(3)相较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消费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果更好。据此,应在扩大消费金融试点范围基础上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契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重金融产业与模式创新、强化居民投资与保险理念,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琳  李全生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选  王林杉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理论框架,对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分析,利用2001—2017年中国186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样本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评估,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无论是否考察时间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试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在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的情况下,分析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政策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大于发达地区;智慧城市政策在不同规模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均显著,其中极端规模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大。(3)结合影响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智慧城市政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确实存在积极的创新驱动效应、财政支持效应和外商直接投资效应3种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体制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相互交织是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征。要通过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从而缓解我国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桂静  
居民消费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因此,确定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便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所在。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同时也促进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改变,其中居民在第三产业中的消费占居民整体消费的比重增加最为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重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同时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成  胡金有  
在对湘潭市农业产业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调整思路。提出了政府引导 ,财政补贴 ,发展奶业 ;加大科技投入 ,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 ;拓展家庭养殖种类 ,扩大鹅鸭业向纵深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 ,促进小城镇发展 ;利用生态优势 ,适当增加特种种植和养殖规模等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双鹂  
本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投入为分析切入点,对江西上饶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变化水平,而当前农村产业投入不足已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制约。另外,本文还认为,在增加农业投资(包括金融信贷投入)的问题上存在着一种软约束,致使农业投入缺乏保障。为此,本文从解除农业投入软约束和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斌斌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呈"M"形变化趋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交互耦合关系。(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效应。(3)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改善应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为主,以避免单纯地"退二进三"或"腾龙换鸟"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而中部地区在继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改善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斌斌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呈"M"形变化趋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交互耦合关系。(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晓冬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但这次调整与以往几次调整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性。“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产业升级,即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加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且积极使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就是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