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3)
- 2023(11875)
- 2022(9400)
- 2021(8578)
- 2020(6775)
- 2019(14837)
- 2018(14765)
- 2017(28616)
- 2016(15228)
- 2015(16493)
- 2014(16036)
- 2013(15602)
- 2012(13733)
- 2011(12271)
- 2010(12312)
- 2009(11630)
- 2008(10951)
- 2007(9864)
- 2006(8955)
- 2005(7929)
- 学科
- 济(63830)
- 经济(63758)
- 农(49217)
- 业(48445)
- 管理(37497)
- 农业(32859)
- 企(27594)
- 企业(27594)
- 业经(22062)
- 方法(20532)
- 中国(20177)
- 数学(17785)
- 数学方法(17620)
- 财(14786)
- 制(14592)
- 地方(14520)
- 发(12891)
- 农业经济(12464)
- 贸(11318)
- 贸易(11309)
- 发展(11162)
- 展(11151)
- 体(11065)
- 易(10994)
- 学(10544)
- 银(10305)
- 策(10304)
- 银行(10293)
- 人口(9998)
- 行(9911)
- 机构
- 学院(211294)
- 大学(202778)
- 济(90611)
- 经济(88955)
- 管理(80052)
- 研究(70027)
- 理学(69885)
- 理学院(69219)
- 管理学(68035)
- 管理学院(67676)
- 中国(55675)
- 农(53282)
- 科学(41071)
- 京(40635)
- 农业(40282)
- 财(38987)
- 业大(36032)
- 所(34479)
- 中心(33877)
- 江(31842)
- 财经(31132)
- 研究所(31119)
- 经(28401)
- 范(27771)
- 师范(27515)
- 经济学(27386)
- 州(25251)
- 农业大学(24904)
- 经济学院(24819)
- 经济管理(24614)
- 基金
- 项目(143142)
- 科学(114313)
- 研究(109584)
- 基金(104236)
- 家(89849)
- 国家(88970)
- 科学基金(77191)
- 社会(72610)
- 社会科(68384)
- 社会科学(68367)
- 省(57732)
- 基金项目(55249)
- 教育(48663)
- 自然(46675)
- 编号(46490)
- 划(46390)
- 自然科(45617)
- 自然科学(45608)
- 自然科学基金(44792)
- 资助(39766)
- 成果(36083)
- 发(33154)
- 重点(31818)
- 农(31787)
- 部(31581)
- 课题(30749)
- 国家社会(30498)
- 创(30112)
- 制(28501)
- 创新(28028)
- 期刊
- 济(109257)
- 经济(109257)
- 研究(60451)
- 农(59230)
- 中国(42692)
- 农业(40015)
- 学报(31271)
- 科学(31006)
- 财(27622)
- 业经(26363)
- 管理(25578)
- 大学(25356)
- 学学(24399)
- 融(23012)
- 金融(23012)
- 教育(20067)
- 业(18332)
- 技术(16547)
- 经济研究(16071)
- 问题(15509)
- 农业经济(14851)
- 农村(14633)
- 村(14633)
- 财经(14423)
- 版(12615)
- 经(12517)
- 世界(12016)
- 经济问题(11162)
- 商业(11002)
- 社会(10159)
共检索到31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莹莹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这一现象与消费分层的存在共同抑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调整。文章基于200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消费分层、人口结构空心化与消费结构升级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分层以及人口结构空心化的提高会降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规模,并且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消费分层以及人口结构空心化的提高会增加农村地区消费恩格尔系数,不利于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改善,并且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应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协调好不同年龄段人口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文彬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过度外流,严重阻碍了美丽乡村和农村小康的建设。这一现象被高度概括为农村人口空心化,它的出现受到了现实因素、经济压力、生存状态以及农民生活追求演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应该统筹考虑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全局因素,尝试建立农村发展主体储备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应机制、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发育机制并强化政府涉农支农扶持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万军 王文彬
农村小康谁来建?无论是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还是农村空心化,究其根本皆源于农村人口空心化,即农村生产建设主体和乡村治理主体的缺失与弱化。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力资本的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多年持续外流是其直接原因,而其根本成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前期投资的不足和当期的严重流失。在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下,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农村专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既是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适宜路径,也是推进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祝平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它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主要有四个挑战: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农村养老面临挑战、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挑战、农业生产面临挑战。为了应对这四大挑战,需要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长期历史高度实施两大战略,即农业转型战略和农村养老战略。
关键词:
农村人口空心化 农业转型 农村养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口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外流的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城乡收入差异、家中有未成年学生、有老人需要赡养和国家的政策等与农民外流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口空心化 农民外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殿元 文琦 王银 米欢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如何有效缓解该问题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论文分析了城乡推拉力系统机理,构建了农村人口空心化驱动系统,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与全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演变趋势基本一致,空心化程度略高于全国,演变阶段波动性特征明显,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农业主导低度人口空心化、外出务工主导中度人口空心化、非农业主导高度人口空心化。运用SPSS17.0和Eviews9.0软件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是宁夏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要合理优化调整非农产业结构,利用现行农村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农村产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合理转型。
关键词:
农村人口空心化 驱动力 驱动机制 宁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文彬
农村人口空心化加剧使得"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困境。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的持续外流,不仅导致其家庭、农业以及农村的结构日渐碎片化,而且还使得农村教育、农业生产和村民自治出现缺失和异化。而通过弥补家庭教育、加强土地流转、完善人才扶持和统筹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充实农村,进而破解三农新困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占兵
文章在构建多层次效应分解机制基础上,利用微观农户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投入萎缩效应、生产要素替代效应、种植决策调整效应、土地规模重构效应等方面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空心化通过劳动力投入萎缩效应和种植决策调整效应负向影响农地产出;同时,通过生产要素替代效应和土地规模重构效应正向影响农业产出。在上述效应综合叠加作用下,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地产出形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在资本、技术、土地要素投入及农户个体禀赋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负面作用受到显著限制和削弱。
关键词:
人口空心化 农业生产 效应分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向卿青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种人口"空心"的现象在山区农村更是常见。本文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程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各项社会问题。最后结合苍溪县的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山区农村 人口流失 空心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占兵
在世界各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文明的繁荣与农耕文明的衰落相互交织,由此带来了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重威胁。面对农业劳动力急剧萎缩的现实,美国采取了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凝聚农业生产职业吸引力等措施;法国注重采取土地资源整治、生产主体代际更替、科技要素替代劳动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等政策;日本重视采取兼业化方式来暂时缓解劳动力的匮乏,同时适度扩大农业种植规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务农人员新生力量、构建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等,保障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不良影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国情有所不同,但美、法、日三国应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曼苹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深化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是农村实现小康水平的关键步骤。 在社会物质生产中,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主体,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人口为基点,根据人口的各种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激
在收入、年龄、就业情况、婚姻家庭等多维标签叠加下,消费分层最终形成许多分化的特定群体。不同群体间的消费能力、观念、行为方式及需求具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其标签特征的变化而变化。旅游消费结构受消费分层影响,在消费内容、金额、地点及形式等方面逐渐走向细分。本文从消费分层视角对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场景化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未来对个性化、体验性及新奇度更强的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多,而对传统的团队、观光、购物等程式化旅游内容的旅游需求将相对减少。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应深入透视客群的收入、年龄、区域及职业等特征及变化趋势,从全域旅游体系构建、细分场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三个层次进行场景化开发和运营。
关键词:
消费分层 旅游消费 结构 场景化 营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