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1)
2023(12065)
2022(10041)
2021(9521)
2020(7972)
2019(18169)
2018(17744)
2017(34614)
2016(17621)
2015(19397)
2014(18818)
2013(18598)
2012(16730)
2011(14761)
2010(14505)
2009(13124)
2008(12218)
2007(10530)
2006(9126)
2005(7557)
作者
(45947)
(39112)
(38275)
(36585)
(24316)
(18576)
(17367)
(15288)
(14814)
(13440)
(13053)
(12988)
(11885)
(11766)
(11712)
(11575)
(11467)
(11279)
(11133)
(11030)
(9407)
(9403)
(9315)
(9302)
(8822)
(8762)
(8404)
(8290)
(7751)
(7661)
学科
(77568)
经济(77497)
(55329)
(50188)
管理(45189)
(34073)
企业(34073)
农业(33432)
方法(32799)
数学(29620)
数学方法(29203)
业经(21968)
中国(18738)
(17347)
地方(16278)
(14094)
(13186)
贸易(13174)
(12823)
农业经济(12483)
(12092)
(11578)
(10904)
技术(10895)
(10461)
(10121)
银行(10110)
环境(9989)
发展(9984)
(9968)
机构
学院(239090)
大学(232891)
(103114)
经济(101355)
管理(97823)
理学(86108)
理学院(85363)
管理学(83875)
管理学院(83451)
研究(74269)
中国(58481)
(54739)
(45660)
(44053)
科学(43128)
农业(41281)
业大(40110)
中心(37767)
(36168)
财经(35517)
(34462)
(32606)
研究所(31321)
经济学(31064)
(30158)
师范(29906)
经济管理(28972)
经济学院(28173)
(27320)
北京(27200)
基金
项目(170861)
科学(137094)
研究(128603)
基金(126420)
(108795)
国家(107772)
科学基金(94752)
社会(85120)
社会科(80378)
社会科学(80357)
(68316)
基金项目(67606)
自然(59562)
自然科(58253)
自然科学(58239)
教育(57927)
自然科学基金(57171)
(55183)
编号(52604)
资助(49264)
成果(40121)
(38584)
(37874)
重点(37696)
(36387)
国家社会(35780)
课题(34582)
创新(33884)
人文(33794)
教育部(33555)
期刊
(114426)
经济(114426)
研究(64744)
(59896)
中国(45201)
农业(40878)
学报(34622)
科学(33326)
(32549)
管理(32005)
大学(28897)
学学(27566)
业经(27283)
(23359)
金融(23359)
技术(21167)
教育(21102)
(18809)
经济研究(16625)
财经(16537)
问题(16004)
农业经济(14750)
农村(14559)
(14559)
(14165)
(13528)
世界(12381)
经济问题(11719)
技术经济(11427)
商业(11422)
共检索到342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升  
通过对浙江绍兴市5个村庄的住村调研发现,在发达地区工业型村庄,农村消费分层已经出现,且对比城市消费分层,一是农村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经济收入分层更具有一致性;二是农村消费中同时表现出主动性消费和被动性消费的消费"两面性"特征;三是农村不同消费阶层具有不同消费特点,借此文章区分了农村消费中不同消费阶层的"奢侈性消费"、"地位性消费"、"维持性消费"和"生存性消费"。与此同时,农村消费分层表现出向社会文化分层、政治分层扩大化的趋势,最后,农村消费阶层还表现出向阶层固化发展的趋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因婚致贫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背景下,由于女性的梯度转移,贫困地区农村成为了婚姻市场上的洼地,农民原本脆弱的家庭经济结构难以支撑高额的婚嫁成本,迫使农民不得不通过借债、透支养老生活等手段帮助子代完成婚姻问题,而那些弱者则无力应对婚姻困境,不得不成为婚姻市场上的剩余人。异化的婚嫁成本不仅造成了农民家庭的持久性贫困,阻碍当前扶贫攻坚战役的进展,同时还给那些无法完成人生任务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精神摧残和价值崩塌。婚姻市场的经济决定论还带来了农民家庭矛盾纠纷增多,骗婚、拐卖妇女等犯罪行为的增加。在社会失灵的背景下,政府移风易俗、重塑健康的社会秩序迫在眉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张明  王君萍  
基于城镇化引起的消费环境变迁、农民工带来的消费主体迁徙、互联网引发的消费工具革新以及信息化导致的消费伦理转型的背景,文章系统梳理了有关农村居民消费的现有文献,聚焦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函数检验、结构升级、主体迁徙以及城乡比较等研究视角,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消费函数的中国化进程缓慢、消费结构的演进机理研究不足、消费市场的区域研究不够细化、消费主体的比较欠缺系统研究等缺陷,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基于农村熟人社会的特性,以农村"办酒"消费为切入点,采用案例分析研究农村社会的消费机制,结果发现,在村庄这个熟人社会中,"办酒"不仅受到个人理性影响,还受到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农村熟人社会的消费机制不但是由消费者的个人行为构成,而且要与所处的具体情境类型相匹配,体现出与环境的合宜性,行动的理性要受到社会环境约束,因此,个人的消费实际上是嵌入到社会之中,表现为一种"可预测的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鹏进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地权冲突数量急剧增加,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类型。通过对L镇土地确权冲突案例的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当前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规则主要存在公有产权规则、私有产权规则与家业产权规则。这三种产权规则折射了人们对土地产权认知的三重维度,即政治维度、经济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中国当前的农村地权冲突主要表现为土地产权规则之争,而其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土地产权认知维度的变化——由政治维度为主导逐步转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三重维度并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嘉鸿  贾林州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曹锦清  
文章提出了家庭政治的分析框架,以全面理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危机。在家庭政治中,财产、伦理和权力构成最基本的要素。制度化的伦理规范赋予了家庭成员相应的权力与义务,并决定了家庭财产积累和传递的基本规则,实现了家庭中财产、权力与义务的公平分配,即家庭政治之"正义"。当前,家庭政治中权力与义务的不均衡所形成的代际剥削机制,则打破了家庭政治的正义性原则,导致家庭之不"义",最终引发了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全面危机。农民家庭生活的变革也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性质,家庭政治中正义的消解,根本上冲击了村庄中基本的政治和正义观,利益和暴力开始构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底色,乡村政治秩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华  
基于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面板数据,对农民收入结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与农民消费进行了时空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看,农民的各项收入对其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挤入作用,且挤入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但是近年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其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在逐渐增强,相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其消费的贡献却在逐渐降低;财政支农和农业信贷也对农民消费起到了显著的挤入作用,但这种挤入作用在近年来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弱化趋势,且明显小于各项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不同来源的收入和支农政策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在不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玉平  
问题的提出非正式金融(informal finance)也称非正规金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金融监管当局不断采取强制性的取缔政策,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非正式金融与正
[期刊] 改革  [作者] 籍涛  
深圳楼村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村庄,其复杂多变的人口状况,以及随着前期人口流入而引致的"打工经济"的繁荣及其趋势的继续深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必将随之变化。为此,应扩大基础教育的规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当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进程;以流入人口的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楼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卢福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尤其是在较发达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充分。浙江省10个村庄的职业分层、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状况表明,农村社会的分化变迁与其非农化水平密切相关,由于非农化水平的差异,当前农村社会的分层呈现出多元化、非均衡性、非充分性等特征。从分层总体结构上看,浙江省农村社会的“橄榄型”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志龙  
本文借助高阳农村纺织业的变迁历史,探讨在农村工业化的演变进程中,农民家庭经营发生了怎样的变与不变。农民家庭经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家庭总收入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取向影响到了家庭经营的内部机制和成本计算。技术进步是农户经济能够与经济现代化相适应的关键。分工与专业化是农户能够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在长期发展中,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工厂的分工与合作,使农户能够克服自身规模不经济的缺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