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4)
- 2023(10495)
- 2022(9049)
- 2021(8120)
- 2020(7028)
- 2019(15658)
- 2018(15498)
- 2017(30029)
- 2016(16054)
- 2015(18148)
- 2014(18125)
- 2013(17986)
- 2012(16755)
- 2011(15410)
- 2010(15603)
- 2009(14935)
- 2008(14288)
- 2007(13082)
- 2006(11497)
- 2005(10401)
- 学科
- 济(88650)
- 经济(88585)
- 管理(43483)
- 业(39302)
- 方法(34610)
- 数学(30986)
- 数学方法(30746)
- 企(30617)
- 企业(30617)
- 地方(20062)
- 农(19851)
- 中国(19492)
- 财(16366)
- 学(15894)
- 业经(15766)
- 贸(14181)
- 贸易(14176)
- 易(13650)
- 地方经济(13405)
- 农业(13156)
- 制(12677)
- 和(11231)
- 环境(11204)
- 融(11069)
- 金融(11067)
- 银(10754)
- 银行(10728)
- 行(10282)
- 理论(10173)
- 务(9259)
- 机构
- 学院(239429)
- 大学(236855)
- 济(109686)
- 经济(107622)
- 管理(88708)
- 研究(81464)
- 理学(76281)
- 理学院(75456)
- 管理学(74131)
- 管理学院(73698)
- 中国(61554)
- 科学(48263)
- 京(48099)
- 财(47341)
- 所(41716)
- 农(38430)
- 财经(38134)
- 研究所(37710)
- 中心(37076)
- 江(35899)
- 经济学(35424)
- 经(34365)
- 业大(33474)
- 经济学院(31756)
- 范(30514)
- 农业(30318)
- 师范(30232)
- 北京(30173)
- 院(28437)
- 州(28251)
- 基金
- 项目(152313)
- 科学(119381)
- 研究(111884)
- 基金(109935)
- 家(94534)
- 国家(93760)
- 科学基金(80107)
- 社会(72461)
- 社会科(68697)
- 社会科学(68677)
- 省(60080)
- 基金项目(57624)
- 教育(51458)
- 自然(49814)
- 划(49508)
- 自然科(48666)
- 自然科学(48651)
- 自然科学基金(47764)
- 编号(46225)
- 资助(45480)
- 成果(36993)
- 重点(34291)
- 发(34092)
- 部(33730)
- 课题(31358)
- 创(31190)
- 国家社会(29913)
- 创新(29257)
- 科研(29236)
- 教育部(29214)
- 期刊
- 济(128350)
- 经济(128350)
- 研究(71625)
- 中国(43688)
- 财(36559)
- 农(35175)
- 学报(34578)
- 管理(31961)
- 科学(31908)
- 大学(25970)
- 学学(24756)
- 农业(23544)
- 经济研究(22616)
- 融(21485)
- 金融(21485)
- 技术(21015)
- 教育(20780)
- 业经(20490)
- 财经(19495)
- 经(16869)
- 问题(16053)
- 技术经济(13688)
- 商业(13500)
- 统计(13348)
- 贸(12831)
- 业(12249)
- 策(11597)
- 理论(11305)
- 世界(11288)
- 决策(10692)
共检索到357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晓维
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消费支出,有强烈的自发波动性,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是我国近年经济持续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消费支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寻求实现消费支出内在稳定的途经,是缓和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急剧增加。1979年,我国居民货币总收入还仅2044.3亿元,到1989年已达10494.3亿元,十年增加四倍;同期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215元提高到944元,增加了约3.5倍。但是,囿于长期所习惯的贫困型或温饱型生活方式,加上产品结构的滞后调整和转换形成的限制,在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居民家庭不能同步建立起与新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更高层次的日常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迪 钟少军 李良
文章分别采用产出、消费、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表征宏观经济、消费、投资波动和技术冲击,并计算出1978~2011年相应指标的具体数值。进一步运用动态波动图、线性回归、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波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卫红
文章运用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构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汉密尔顿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作用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并获得了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区域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汉密尔顿模型 金融市场冲击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笔者认为:以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为基础的标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无法解释中国1978年以来消费波动非平滑这一关键特征事实,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需求变动影响巨大。笔者重点考察了消费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技术冲击存在的前提下引入消费冲击可以模拟实际情况。从模拟结果看,中国1978年的经济波动确实是需求冲击(消费偏好改变、政府调控等)和供给冲击(技术不断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消费冲击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梁柱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将海湾六国产出的同步波动性和遭受冲击的对称性联系起来。研究发现,1977-2006年间海湾六国遭受需求冲击的对称程度要高于供给冲击,对称性的需求冲击对维持六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既显著又重要,而供给冲击的对称性对维持六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几乎没有作用;另外,本文没有发现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对经济周期的同步波动有滞后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海湾六国未来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晓利 晁江锋 袁靖
文章基于包含消费习惯与借贷约束的RBC模型,尝试将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纳入到该模型中,并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方法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发现:(1)模型能够解释实际产出、消费、投资与资本波动的92.6%、77.8%、84.5%、87.6%。(2)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对我国实际产出、投资、就业和资本的影响均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对消费的影响均表现为短期性。(3)收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较小,而对就业有较大影响;消费偏好冲击对两者的影响与收入冲击恰恰相反。
关键词:
收入冲击 偏好冲击 中国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徐栋 宇文晶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较强的波动及联动性,为了合理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源泉,文章基于DSGE模型,构建三阶近似下GMM估计量和贝叶斯推断下SMM估计量,实证结果显示SMM估计量是连续和渐近正态的,并且计算时间比GMM计算时间短,因而更加有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的模型采用SMM估计得到变量各阶矩特征值与真实数据变量各阶矩特征值非常相近,能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经济波动特征,而造成中国经济较高波动的源泉为具有较大标准差的瞬时技术冲击,这对以后DSGE模型尤其解决时间序列偏短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关键词:
GMM SMM 经济波动 DSGE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婷 庞东
金融系统对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影响是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经济的周期波动性是否减缓等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就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性问题展开分析,分别从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利率走势和股票市场三个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中介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波动性的影响不是平滑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而是扩大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利率变化与经济增长波动存在相互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经济波动对利率是敏感的;股市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还相当有限。
关键词:
金融 经济周期 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亚杰
文章对改革以来的我国出口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我国出口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出口波动的冲击作用随着出口波动本身的加剧而更加强烈,同时用TARCH模型来对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出口冲击的乘数效应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世界经济周期 出口波动 TARCH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韩立国
文章借鉴Blanchard&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结果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的供给冲击为正,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对产出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就业总体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产生短期的正向"驼峰"效应,并在第5个年度出现反转,由正转为负向效应,对就业则产生持续的正向冲击效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需求冲击对就业波动占主导因素,供给冲击对就业波动则解释1/4左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周上尧 张源
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几年美国利率调整与中国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美国的加息和减息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规模产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影响。本文运用一个包含名义价格黏性和抵押担保约束两类摩擦的小国DSGE模型来深入分析外国利率冲击的传导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抵押担保条件的偶然紧约束特性来解释利率冲击所造成的宏观经济非对称性,然后使用粒子滤波方法进一步验证、测算了偶然紧约束所造成的非对称资本流动规模。研究表明,外国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将分别导致企业家部门抵押担保约束处于收紧与松弛的不同状态,并通过金融摩擦机制造成本国非对称的资本流动;运用实际数据与反事实估计,本文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非常明显的非对称现象,在2011年间偶然紧的抵押担保约束导致每季度资本净流入的规模减少了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敏 李文溥
基于AD-AS模型,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水平的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揭示1996—2005年期间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需力量变化,并发现,近年来的"高增长、低通胀"是在有效供给能力改善的强有力推动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全球化条件下实现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正在从需求转向供给。因此,现阶段的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供给管理,把提升本国经济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频 侯成琪
本文通过在一个包含耐心家庭和缺乏耐心家庭两类家庭、包含消费品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的DSGE模型中引入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研究预期对住房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参数识别检验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预期冲击,尤其是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经验上的识别性和重要性。(2)虽然当期住房价格上涨会增加住房使用者成本,但是如果预期未来住房价格会大幅上涨,家庭的住房使用者成本也会下降,从而出现越涨越买的现象。(3)如果政府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频 侯成琪
本文通过在一个包含耐心家庭和缺乏耐心家庭两类家庭、包含消费品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的DSGE模型中引入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研究预期对住房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参数识别检验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预期冲击,尤其是住房交易成本和住房价格加成的预期冲击,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经验上的识别性和重要性。(2)虽然当期住房价格上涨会增加住房使用者成本,但是如果预期未来住房价格会大幅上涨,家庭的住房使用者成本也会下降,从而出现越涨越买的现象。(3)如果政府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实施增加住房交易成本等房地产业的紧缩政策,但是公众预期未来政府会因为宏观经济下行转而采取房地产业的扩张政策,则这种预期会使当前的紧缩政策失效。(4)如果政府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预期,则能够改善房地产业调控政策的经济效果;而公众的错误预期会增加经济的波动,因为必须进行反向修正来抵消错误预期对经济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蔡晓陈 许春华
中国经济波动中地区与行业哪一因素更重要?本文试图在不同的加总层次上回答这一问题。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加总层次。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微观层次,行业因素起主导作用:地区与行业典型冲击幅度相当,但是行业内相关系数更高,从而冲击在行业内的传导能力更强。在宏观层面,地区冲击更为重要:地区冲击幅度大于行业冲击幅度,地区间冲击联系也强于行业间冲击联系。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地区冲击 行业冲击 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