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7)
- 2023(8545)
- 2022(7339)
- 2021(6739)
- 2020(5934)
- 2019(13351)
- 2018(13483)
- 2017(26266)
- 2016(14509)
- 2015(16401)
- 2014(17068)
- 2013(16477)
- 2012(15523)
- 2011(13762)
- 2010(14021)
- 2009(13098)
- 2008(12836)
- 2007(11727)
- 2006(10129)
- 2005(9159)
- 学科
- 济(62680)
- 经济(62601)
- 管理(43512)
- 业(40412)
- 企(33623)
- 企业(33623)
- 方法(31357)
- 数学(28012)
- 数学方法(27841)
- 财(18493)
- 中国(16065)
- 农(15447)
- 制(14290)
- 学(13040)
- 业经(11739)
- 务(11504)
- 财务(11477)
- 财务管理(11438)
- 地方(11417)
- 体(11215)
- 贸(11179)
- 贸易(11175)
- 融(11166)
- 金融(11159)
- 银(11066)
- 银行(11038)
- 企业财务(10984)
- 理论(10837)
- 易(10743)
- 行(10508)
- 机构
- 学院(206442)
- 大学(205194)
- 济(84797)
- 经济(82975)
- 管理(76326)
- 研究(66034)
- 理学(65554)
- 理学院(64837)
- 管理学(63673)
- 管理学院(63310)
- 中国(54056)
- 财(42933)
- 京(42680)
- 科学(38869)
- 农(34100)
- 财经(33995)
- 所(33129)
- 江(32921)
- 中心(31523)
- 经(30901)
- 研究所(29623)
- 业大(29126)
- 经济学(27357)
- 范(26741)
- 北京(26724)
- 农业(26563)
- 师范(26379)
- 州(26142)
- 财经大学(25266)
- 经济学院(24859)
- 基金
- 项目(132709)
- 科学(104537)
- 研究(98198)
- 基金(96369)
- 家(83120)
- 国家(82370)
- 科学基金(70950)
- 社会(62619)
- 社会科(59301)
- 社会科学(59291)
- 省(52230)
- 基金项目(50380)
- 教育(47772)
- 自然(45110)
- 自然科(44102)
- 自然科学(44090)
- 自然科学基金(43349)
- 划(43310)
- 资助(40875)
- 编号(40328)
- 成果(33455)
- 部(30434)
- 重点(29883)
- 课题(28854)
- 发(27594)
- 创(27388)
- 教育部(26680)
- 大学(25971)
- 国家社会(25695)
- 创新(25519)
共检索到313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家琳 王先达
本文使用了从中国头部大科技平台随机抽取的约10万个用户2019年至2021年间的数据,探究了消费信贷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信贷使用增加与服务类消费增加密切相关,表现出显著的“消费升级”现象,而且该现象在男性和年龄较大消费者中更为明显。相比而言,传统消费信贷相比金融科技消费信贷的使用与消费升级之间的正相关性更稳健,主要是由于传统消费信贷用于大额耐用品消费,金融科技消费信贷更适用于小额的日常消费。此外,新冠疫情冲击降低了消费信贷使用与消费升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探究了消费金融市场在扩大消费和改善消费结构中的作用,并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市场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传统消费信贷 金融科技消费信贷 消费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力
本文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政策失效的原因着手,指出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行为目标并不是在收入一定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力图保持稳定的效用水平,追求支出最小化,以增加储蓄,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并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检验,给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效用 决策目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雯晶 蒋青云 刘婷
基于社会传染理论,利用汽车消费信贷网络数据,证实了社会传染对消费信贷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个体决策模式,在社会传染影响下,年龄、教育水平和金融知识水平与消费信贷行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海北 徐佳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贷款违约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居民汽车消费贷款违约分为两类,利用银行消费贷款合约数据,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对影响汽车消费贷款违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不同汽车价格区间内影响贷款违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是:对于购买普通汽车的借款人,贷款利率和借款人的收入负债比是导致违约的显著影响因素;对于购买豪华汽车的借款人,首付比例和汽车价格是导致违约的显著影响因素;违约率随汽车价格升高呈倒U型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广子 王健
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已有文献主要基于宏观消费信贷数据不同,本文基于国内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额度调整这一独特样本,以信用额度的变化来衡量消费信贷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察消费信贷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人口特征如何影响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本文发现: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信用卡使用频率和交易金额;此外,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会促进消费者调整消费结构,减少日常性消费,增加经营性消费和耐用品消费;最后,消费者在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时还会更少地采取全额还款方式,并增加取现行为。从影响因素上看,消费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等因素会对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消费信贷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卡 信用额度 消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广子 王健
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已有文献主要基于宏观消费信贷数据不同,本文基于国内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额度调整这一独特样本,以信用额度的变化来衡量消费信贷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察消费信贷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人口特征如何影响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本文发现: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信用卡使用频率和交易金额;此外,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会促进消费者调整消费结构,减少日常性消费,增加经营性消费和耐用品消费;最后,消费者在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时还会更少地采取全额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卡 信用额度 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敏 周德胜 左晓丽
目前鲜有文献关注到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8年数据,归纳梳理不同收入组家庭不同方向收入流动与消费特征,并实证检验家庭收入流动的消费效应,得到以下结论:不同方向收入流动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不同收入组家庭收入流动引致的消费扩张效应与消费收缩效应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消费效应 非对称性 异质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建新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金融资产、住房和非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实证表明:收入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金融资产、住房资产和非住房资产,但非住房资产对消费有负的显著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金融资产和社保金融资产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资产对家庭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非耐用品;户主年龄特征、家庭所处地区以及家庭收入高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差异性有一定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莉娟
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就数字化交易、商贸流通效率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交易和商贸流通效率均对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交易与商贸流通效率协同发展可有效促进当地与周边地区消费结构升级。据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抓手,加强数字化交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布局物流网络,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健全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数字化交易与商贸流通效率协同升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勇 黄旭平
本文运用了2007至2009年13家上市银行季度数据,考察了紧缩性政策下银行个体特征决定贷款行为差异性的机制。本文首先从我国当前银行体系制度约束的典型事实出发提出理论假说,然后建立引入银行个体特征的贷款决定模型,并进一步扩展为动态面板模型以对理论假说展开检验。研究表明,在以资产主导型的盈利模式,较为宽松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完善的银行间同业市场制度的约束下,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高,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并且贷款下降幅度较大。反之,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低,就会面临较低的外部融资成本,而贷款下降幅度较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席艳乐 张一诺 曹亮
本文以外资管制放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库样本,采用三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受外资进入影响较小的地区及正规就业,外资进入政策对受其影响较大地区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显著扩大了二者的工资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外资进入对该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因地理区位、非正规就业类型及企业规模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外资进入通过人力资本及以家庭背景、户籍类型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了该工资收入差距。本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外资进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安全性的改革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下海 林涛 张宁 刘鸿优
文章基于雾霾对人们生理健康和反应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个体生产率降低的理论假设,根据中国足球超级联赛2014年5月17日到2016年7月9日522场比赛的首发球员面板数据,利用距离赛场最近的空气实时监测点获得空气污染指标,采用球员在比赛过程传球次数刻画个体生产率(表现力),考察空气污染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球员的传球次数,AQI每上升1%,球员传球次数会下降0.021%;PM 2.5浓度每上升1%,传球次数下降0.016%;PM10浓度每上升1%,传球次数下降0.013%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彦坤 张帆 祁毓
作为财政再分配形式的公共债务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与债务筹资、使用和偿还机制相关。本文利用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和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截面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收入效应,过高的债务规模显著加剧了居民收入差距,尤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市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最为明显,且主要源于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差距,这与地方政府债务有偏的生产属性和银行借贷属性密切相关;(2)从传导机制上看,以"贷款为主、市政建设为主、间接税为主"的债务筹资、使用和偿还机制,影响着政府债务的再分配效应;(3)市场化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缓解其对收入差距的不利影响,无偏的债务支出结构有助于拓宽地方政府债务的受益群体,稳定且对等的偿债来源有助于弱化债务偿还的分配扭曲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下海 林涛 张宁 刘鸿优
文章基于雾霾对人们生理健康和反应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个体生产率降低的理论假设,根据中国足球超级联赛2014年5月17日到2016年7月9日522场比赛的首发球员面板数据,利用距离赛场最近的空气实时监测点获得空气污染指标,采用球员在比赛过程传球次数刻画个体生产率(表现力),考察空气污染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球员的传球次数,AQI每上升1%,球员传球次数会下降0.021%;PM 2.5浓度每上升1%,传球次数下降0.016%;PM10浓度每上升1%,传球次数下降0.013%。(2)空气污染的不利影响在客场比赛会被放大,在主场则不显著;高超技能可以一定程度上弱化空气污染的负向影响,球技更好的外援受空气污染影响甚微,但本土球员的负向效应很大;在不同位置(后卫、前卫、前锋),空气污染效应有所不同。(3)由于赛程是提前确定且不受球队所左右,不存在球员因空气状况主动规避比赛,因而球员暴露在任何空气状况下进行比赛具有外生性,研究结论稳健可靠。文章不仅丰富了国内关于雾霾对生产率影响的文献,而且还为呼吁社会如政府加大治霾行动提供确凿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杜若 张明志 蔡宏波
本文使用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大样本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个体微观特征、产业特征及地区特征后,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对工人技能溢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教育对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单位工人获得更高工资,女性受到显著的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存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制造业工人 工资水平 技能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