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07)
2023(18846)
2022(16147)
2021(15102)
2020(12705)
2019(29407)
2018(28910)
2017(55709)
2016(29765)
2015(33802)
2014(33573)
2013(33311)
2012(30564)
2011(27581)
2010(27625)
2009(25667)
2008(24918)
2007(21658)
2006(19099)
2005(16969)
作者
(84978)
(70877)
(70385)
(67329)
(45363)
(33798)
(32017)
(27870)
(26982)
(25229)
(24106)
(23884)
(22446)
(22427)
(21970)
(21738)
(21003)
(20448)
(20281)
(20247)
(17631)
(17383)
(17084)
(16224)
(15918)
(15802)
(15461)
(15189)
(14288)
(13791)
学科
(140049)
经济(139905)
管理(87632)
(81656)
(67727)
企业(67727)
方法(62278)
数学(55075)
数学方法(54300)
中国(35093)
(32881)
(31572)
业经(27921)
地方(27017)
(26709)
(24051)
贸易(24038)
(23300)
(22332)
农业(22035)
理论(21062)
(19920)
财务(19834)
财务管理(19792)
(19634)
(19297)
金融(19295)
环境(19192)
(18821)
银行(18784)
机构
大学(433263)
学院(431370)
(186127)
经济(182581)
管理(170795)
理学(148687)
理学院(147114)
研究(144792)
管理学(144347)
管理学院(143584)
中国(109483)
(91408)
科学(86043)
(82369)
(71419)
财经(67109)
研究所(65074)
中心(64763)
(63952)
(61164)
业大(61153)
(60455)
北京(58084)
经济学(58038)
(55126)
师范(54654)
(52382)
经济学院(52144)
财经大学(50021)
农业(49920)
基金
项目(292502)
科学(231849)
基金(215361)
研究(213308)
(187000)
国家(185525)
科学基金(160631)
社会(137496)
社会科(130467)
社会科学(130433)
基金项目(112746)
(111335)
自然(103973)
自然科(101627)
自然科学(101606)
自然科学基金(99794)
教育(98810)
(93867)
资助(90589)
编号(85669)
成果(68538)
(65519)
重点(65032)
(61688)
(60133)
课题(58710)
国家社会(57517)
教育部(57052)
创新(56140)
科研(55675)
期刊
(201450)
经济(201450)
研究(128620)
中国(78564)
学报(64176)
管理(63809)
(62531)
科学(60635)
(57065)
大学(49931)
学学(47206)
教育(44028)
农业(39637)
技术(39427)
(36786)
金融(36786)
经济研究(34525)
财经(33710)
业经(30370)
(28937)
问题(25476)
统计(22927)
技术经济(22736)
(21123)
(20804)
(20409)
理论(19683)
商业(19617)
世界(19531)
图书(19167)
共检索到628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继翠  肖继五  周潮  
利用我国1994~2014年季度统计数据,根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建模思想,将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和资本调整成本引入到RBC模型,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要强于消费习惯形成,但闲暇习惯形成难以持久且容易消失,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虽相对较弱但更加持久;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有助于平滑消费,从而平抑宏观经济波动;资本调整成本的存在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资本调整成本变动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从而能够起到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因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居民适时调整消费和闲暇,形成稳定的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军  陈郑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存款利率约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在1996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存款利率有约束状态,而存款利率约束在总体上减少了产出的波动;(2)存款利率有约束时,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冲击对产出影响幅度更小、持续时间更短,利率等价格型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周期更长,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对经济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3)存款利率无约束时,数量型冲击总体上持续性更强,价格型冲击则容易引起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幅波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靖祥  
本文在对Obstfeld等的经常项目收支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2~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产出的内生性以及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经常项目作用于产出波动条件下,存在发挥各自自我调节作用的空间。经常项目和宏观经济波动受制于多个经济变量的共同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主要受"内"与"外"两个平衡目标的约束,需要兼顾"内部"与"外部"均衡,并以进出口贸易的调整为出发点,外商直接投资为纽带,实施外贸战略和外资战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宁华  周扬  
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珍  
本文拓展承保周期的研究范式,采纳"保险波动"的研究理念,基于财产险、寿险和健康与意外伤害险以及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保费和赔付率的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我国保险波动、宏观经济波动与区域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保费波动顺经济周期、逆利率周期,赔付率波动逆经济周期、顺利率周期,制度因素在保险波动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不同区域所处的"波动期"和波动程度存在差异,经济增长波动对中西部地区保险业造成的波动更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基于包含不确定性的NK-DSGE模型,可以考察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显著改变了外生冲击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条件方差分解方法考察不确定性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不确定冲击是推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因此,政策制定者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必须积极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宏波  王俊海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和需求管理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中引入征收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政府部门,探讨以税收政策变动为代表的供给管理措施在调节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模型校准以及各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对调整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当经济面对来自供给的不利冲击导致产出水平有下行风险时,政府降低资本和劳动所得税将激励生产者更多地投入生产要素,从而减税可以有效扩张产出并熨平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重视供给管理措施在长期性和结构性调控上的优势,使宏观调控能够在优化我国总需求结构、调节社会公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胡日东  
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1999—2008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GDP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既相互拉动又相互牵制。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更显著一些,房地产价格受宏观经济支持,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对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仕龙  
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及其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在评析学界有关经济周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凯恩斯模型,在MSV解下同时考虑总供给、总需求和货币政策三类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有确定性均衡,中央银行对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高于物价稳定,总供给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作用方向相反,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作用方向相同,总供给冲击没有持续性影响,总需求冲击有长期持续性影响,货币政策冲击有短期持续性影响,通胀波动主要来源于总供给冲击,产出缺口波动主要来源于货币政策冲击,名义利率波动主要来源于总需求冲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白仲林  缪言  王理华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中国经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税及地税政策,构建了我国分税制下的DSGE模型,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的税收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国税政策的正向冲击短期内会挤出家庭劳动、降低资产收益率,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地税政策的正向冲击效应恰好相反,短期内具有促进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宏观经济对地税政策冲击更为敏感,中国更应该发挥地税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新一轮税制改革提供了方向正确性的理论佐证及具体操作的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芳  郑川辉  叶芳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实证分析国际贸易冲击、汇率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广义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需求冲击对中国GDP影响较大,波动周期长;中国GDP对欧元区需求冲击反应迅速,波动较小。而广义预测方差分解发现欧元区需求冲击对中国GDP波动的贡献率高于美国需求冲击。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净出口下降,从而使GDP下降,但GDP下降幅度小于净出口,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有效应对贸易冲击、汇率冲击的关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继鸿  
选取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建立一个包含六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来测度货币政策、房产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施加短期约束识别结构冲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前,在中国存在通过房产市场影响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方面,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为有效;房产市场的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保持房产市场的稳定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宪  鲁丹  
长期以来,银行业资本监管一直不被视作宏观经济调节工具,但对贷款约束机制和信贷-产量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波动效应的存在,即随着银行资本对其风险偏好和信贷行为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银行贷款的"亲经济周期"性质却并不显著。中国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关系配给型"信贷模式和资本、风险状况,决定了波动效应特征是单向的,即在萧条时期将进一步加剧紧缩,在繁荣时期却不会推动高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