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0)
- 2023(3456)
- 2022(2778)
- 2021(2745)
- 2020(2175)
- 2019(4567)
- 2018(4550)
- 2017(8431)
- 2016(4484)
- 2015(5279)
- 2014(5525)
- 2013(5275)
- 2012(5312)
- 2011(4588)
- 2010(4738)
- 2009(4626)
- 2008(4728)
- 2007(4635)
- 2006(4085)
- 2005(3628)
- 学科
- 济(18843)
- 经济(18813)
- 管理(12739)
- 业(10914)
- 企(9609)
- 企业(9609)
- 方法(8738)
- 数学(6215)
- 数学方法(6055)
- 中国(5912)
- 农(5613)
- 理论(5166)
- 业经(5043)
- 贸(4863)
- 贸易(4859)
- 学(4846)
- 易(4662)
- 教育(4407)
- 和(4133)
- 财(4062)
- 人民(3905)
- 文化(3752)
- 农业(3735)
- 制(3720)
- 消费(3577)
- 结构(3562)
- 产业(3309)
- 市场(3048)
- 水平(2892)
- 消费水平(2887)
- 机构
- 大学(71234)
- 学院(71047)
- 济(25686)
- 经济(25028)
- 管理(23777)
- 研究(23093)
- 理学(20034)
- 理学院(19761)
- 管理学(19245)
- 管理学院(19105)
- 中国(18294)
- 京(15267)
- 科学(14537)
- 财(12760)
- 所(11886)
- 范(11533)
- 师范(11426)
- 江(11070)
- 农(10692)
- 研究所(10548)
- 中心(10539)
- 财经(10025)
- 北京(9783)
- 师范大学(9162)
- 业大(9138)
- 州(9110)
- 经(8986)
- 农业(8414)
- 院(8022)
- 经济学(7972)
- 基金
- 项目(42071)
- 科学(32518)
- 研究(31504)
- 基金(29598)
- 家(25313)
- 国家(24995)
- 科学基金(21016)
- 社会(20381)
- 社会科(18970)
- 社会科学(18964)
- 省(16106)
- 教育(14980)
- 基金项目(14654)
- 编号(13776)
- 划(13345)
- 自然(12542)
- 自然科(12285)
- 自然科学(12283)
- 资助(12198)
- 成果(12158)
- 自然科学基金(12046)
- 课题(9347)
- 重点(9256)
- 部(9043)
- 项目编号(8596)
- 发(8432)
- 年(8283)
- 大学(8221)
- 性(8104)
- 创(8079)
共检索到114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姚登权
消费主义不仅体现为广告及其对欲望的制造,也是整个社会生产、包括文化生产的重要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物质产品的生产受制于消费原则,而且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也受制于商品和消费法则,技术理性消解着审美原则。因此,消费主义文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确立了其文化立场———迎合市场需要,臣服金钱,走向商业化、大众化。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消费文化 技术理性 商品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户晓坤
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被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张力中的消费主义悖论表现为经济结构对消费能力的抑制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在厘清资本扩张型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型消费模式界限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之间良性循环和相互协调,进而超越生产与消费二元对立经济增长框架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京
进入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后,在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传媒影响力剧增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为获取利润,通过大众传媒重塑消费观和制造消费欲望等方式,操纵人们的消费心理,使消费由前工业社会的一种基于本能的自主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基于资本利益之上的被操纵、被控制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这种行为形成了一种以纯粹的符号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这种消费以及生活方式被称为消费主义。
关键词:
资本逻辑 消费主义 消费心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锋
以《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为代表电视论坛成为当下媒介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其兴盛得益于电视传播语态的改变,但在商业逻辑大行其道的媒介生态中以及在与收视率的抗衡中,思想与知识的传播受到诸多阻碍,故其生存和发展仍存在巨大变数。
关键词:
电视文化 商业 收视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晓玲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学科是按照一定逻辑对各领域文化进行重构的产物,其重构目的是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便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承。利用学者、专家对话的学科逻辑构建的课程,既不一定对传承文化真正有效,也不一定对发展文化真正有效。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因此课程应该回归文化的逻辑,回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建构、交往、对话与反思的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娜 黄明理
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按需分配 共同富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明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双百方针"的提出,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民主建设的序幕。"双百方针"全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基本内涵:确保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多样性,尊重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平等对话,坚持巩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逻辑起点。坚持"双百方针",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晓军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探讨是关乎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性选择和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工具理性的扩张,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工具理性的滥觞也导致文化价值内涵的缺失,反过来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以往对文化产业逻辑的探讨,本质上局限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而从交往理性的视阈审视文化产业发展逻辑,旨在超越传统的工具理性,倡导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交往,在"生活世界"的境域中,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交往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交往理性 工具理性 文化交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斌
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就是要求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这即是要求控辩审三方间的司法证明也必须展现在法庭。创新与审判中心主义相适应的司法证明理论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司法证明高度符合"论辩论证"的目的性、多主体、动态性和对话式等特点,因而司法证明是作为论辩论证的。从论辩论证的视角看,司法证明是一个控诉方和辩护方提出支持论证支持其主张,提出反论证辩护其主张,从而试图说服审判方接受其主张的论辩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审判方需要认证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相关性,从而评估双方的论证,检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林青 雷昊 谭力文
苹果公司向顾客提供的究竟是商品还是服务?将商品与服务明确区分在工业经济时代是比较容易的,背后体现的是商品主导逻辑;但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区分变得相当困难。越来越多的公司像苹果公司那样提供的既不是纯商品也不是纯服务,而是将两者组合的"解决方案"。新的基于使用价值的服务主导逻辑正在兴起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基于交换价值的商品主导逻辑,用来指导企业的战略和行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钟振东 唐守廉 PierreVialle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顾客价值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目前,主要有两种营销范式研究顾客价值:商品主导逻辑和服务主导逻辑。首先分析商品主导逻辑和服务主导逻辑,然后对这两种逻辑的属性进行对比总结,最后对处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键时期的我国企业提出了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
商品主导逻辑 服务主导逻辑 顾客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芬芬 席运江 廖晓 李生泽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转换,是服务经济时代的核心理念。文章旨在对国内外关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文献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服务主导逻辑概念、内涵,与商品主导逻辑的比较分析,价值共创相关研究以及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展开,最后指出服务主导逻辑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 赵先德 简兆权
近年来,电子服务(e-service)蓬勃发展,但电子服务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梳理现有电子服务研究文献不难发现,目前学者们主要遵循商品主导逻辑,依据电子服务的服务站点形态、服务传递渠道形态以及所涉及商品的形态三个维度来界定电子服务概念,并且因对各维度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视角。本文在评判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服务主导逻辑对电子服务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然后提出了一个电子服务概念模型并识别了电子服务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电子服务研究机会,希望能为国内学者开展电子服务研究、国内企业开展电子服务业务提供些许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邢大宁
产品服务化的持续深入发展及其在供应链领域的深度应用驱动着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产生。产品服务供应链经历了由产品服务化阶段到产品与服务相融合阶段的发展过程。结合产品服务化维度、服务供应链维度以及产品服务系统维度,可全面认识商品主导逻辑下产品服务供应链的运行情况,判断未来产品服务供应链的演化趋势,即在客户极致性服务体验需求的驱动下,产品服务供应链将向产品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融合发展乃至供应链平台生态系统的方向演化。与商品主导逻辑理论相比,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对于解释基于客户深度参与的产品服务供应链等相关问题具有明显优势,可加快其向供应链平台生态系统的转化速度,对于构建平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加快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产品服务供应链生态系统以价值主张、资源整合、服务传递、价值共创、价值共享和价值目标为支撑,可形成产品服务供应链闭环结构框架,这是研究产品服务供应链相关问题新的理论视角和路径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