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7)
2023(9382)
2022(8495)
2021(8124)
2020(6822)
2019(15861)
2018(15973)
2017(31193)
2016(17027)
2015(19362)
2014(19481)
2013(19400)
2012(17671)
2011(15799)
2010(15743)
2009(14284)
2008(13773)
2007(11978)
2006(10519)
2005(9291)
作者
(49057)
(40295)
(40013)
(38325)
(25737)
(19323)
(18301)
(15952)
(15377)
(14501)
(13961)
(13463)
(12591)
(12591)
(12361)
(12243)
(12138)
(12133)
(11473)
(11387)
(10010)
(9862)
(9627)
(9245)
(9022)
(8990)
(8970)
(8839)
(8076)
(7992)
学科
(66326)
经济(66239)
管理(50028)
(47320)
(39214)
企业(39214)
方法(32131)
数学(27690)
数学方法(27328)
(18570)
(17223)
中国(16942)
业经(14884)
(14718)
地方(13446)
农业(12474)
(12228)
贸易(12224)
(11874)
(11817)
理论(11685)
(11274)
(10746)
财务(10682)
财务管理(10658)
环境(10588)
技术(10293)
企业财务(10081)
(9850)
银行(9818)
机构
大学(241071)
学院(240059)
管理(99633)
(92320)
经济(90157)
理学(86492)
理学院(85573)
管理学(84129)
管理学院(83715)
研究(77082)
中国(57321)
(51701)
科学(48959)
(42153)
(38702)
(36129)
业大(35728)
研究所(35140)
中心(34994)
财经(34090)
(33807)
北京(33175)
(32373)
师范(32140)
(30850)
(28371)
农业(28120)
(28030)
经济学(26175)
师范大学(26012)
基金
项目(165450)
科学(129555)
研究(122617)
基金(119057)
(102589)
国家(101682)
科学基金(87723)
社会(75196)
社会科(71097)
社会科学(71076)
(64732)
基金项目(64183)
自然(57846)
自然科(56461)
自然科学(56451)
教育(55991)
自然科学基金(55396)
(54149)
编号(51560)
资助(49332)
成果(41528)
(36178)
重点(36108)
课题(34644)
(34470)
(34114)
项目编号(31908)
创新(31659)
科研(31621)
教育部(31107)
期刊
(103364)
经济(103364)
研究(72053)
中国(41223)
学报(36316)
管理(35639)
科学(33890)
(32806)
(30410)
教育(27706)
大学(27325)
学学(25432)
农业(23125)
技术(20327)
(19303)
金融(19303)
业经(18104)
经济研究(16042)
财经(15652)
图书(14670)
理论(13459)
问题(13281)
(13135)
实践(12515)
(12515)
科技(11716)
技术经济(11548)
商业(11452)
(10974)
现代(10971)
共检索到345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李奥蕾  
消费不平等是经济不平等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相比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更能直接反映居民之间真实的福利差异。本文主要梳理了各种收入冲击与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对消费不平等的时间趋势和分项度量,以及消费不平等实证研究中的主要困难也给出了相应述评。消费不平等是未预期冲击的方差与未经保险冲击的方差之和,国外经验文献认为个人预期和风险分担机制平均减少了约20%的消费不平等。降低持久收入冲击和暂时收入波动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对于当前我国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王超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不平等的研究重心由收入层面转向消费层面。文章系统回顾了常用经济不平等测度方法,结果发现,经济不平等测度方法虽然理论上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但应用层面却相对滞后。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有关消费不平等测度的几个研究方向。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近20年来,金融开放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金融开放的定义和测度、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渠道以及汇率和汇率改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四个方面梳理了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通过对近20年来上述四个方面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本文立足中国现实,进一步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应着力加强中国的案例研究、外汇市场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制度特征和双循环格局下金融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光明  徐曼  李彬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外收入分配研究越来越关注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理论上说,收入差异的机会不平等研究是以"内涵-政策-测度"为逻辑发展的:以因素划分为基础的机会平等内涵讨论是机会平等政策所需补偿原则和回报原则的理论基础,而当前最重要的四种机会不平等程度测度方法是这些内涵和原则在实证方法中的运用。实证方面,本文通过对调查和实验结果的总结发现,机会公平认知判断和机会不平等测度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结果,并根据环境的不同具有适用性的差异。这些研究对于中国收入分配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建东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文献,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探讨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热门话题,包括区域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二是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新因素以及收入不平等与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等。我们不仅归纳了上述文献的主要观点,还介绍了部分文献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我们认为当前研究我国收入不平等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数据源的限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涛  么海亮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消费不平等问题的相关文献。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归为三类:一是从消费结构的角度研究家庭分项消费不平等,二是讨论消费不平等的变化趋势,三是探求消费不平等的成因。文章不仅归纳了上述文献的主要观点,还对文献中采用的统计数据、度量指标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同时指出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从分析传统数字鸿沟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对国际学术界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数字不平等的核心内涵是:ICT接入者和利用者的分层化和多样化;ICT接入和利用背后的动机、利用能力和效果的不平等及其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是文化复制的结果;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在ICT利用和接入中的表现等。数字不平等表现维度的研究有传统的ICT接入、利用、心理及技能视角,有从资本角度的研究,还有综合的衡量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巧生  汪金伟  
一直以来,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程度仅仅受到非常有限的关注。基于人文发展的标准意味着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潜在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人文发展指数(HDI)为标准来分析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人均能耗、人均能源生产、经济活动以及人文发展四种判别标准下的能源消费不平等性。考虑了一个从1998-2007年包含不同人文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大样本,其人文发展水平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来表示。研究发现,在本文选择的时间段内,世界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是在逐渐下降的,全球化和一些发达国家改善能源基础设施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国安  洪丽  
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但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一方面从理论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劳动供给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运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研究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主要是采用面板数据和联立方程模型等新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国际和国别研究。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对于两者关系的性质和相互影响的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其对明确两者关系的性质及作用机制从而对制定相关政策有着积极作用,但研究结论的分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依然存在,仍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  邹薇  
尽管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假说为理解技能溢价和工资不平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依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争议主要集中在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技术和贸易哪一个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将会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分析各因素在解释工资不均衡程度增加时的相互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翔华  赵亿  
在我国住房改革的过程中,住房不平等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基于住房基尼系数,从住房不平等的权利不平等、空间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三个方面,总结国内外住房不平等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由住房权利不平等、住房空间不平等转向住房财富不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易行健  李家山  张凌霜  
分配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持续扩张的财富不平等对经济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相关研究在财富不平等测度、驱动机制、经济效应与政策等方面不断拓展。本文从财富不平等典型事实出发,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和房价从宏观层面驱动了财富不平等的持续扩大,而代际联系、创业、异质性偏好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则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财富不平等的形成机制。严重的财富不平等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并诱发金融危机,而且在信贷市场不完善条件下,也会进一步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和创业活动。基于"纯粹再分配"和"有效再分配"的相关文献针对缓解财富不平等的政策进行了研究。本文最后讨论了我国如何缓解财富差距以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梦根  周元任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形成,以数字鸿沟为基础、代表数字化技术分布不均衡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的数字不平等现象引起了众多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数字不平等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演进,总结和评述了数字不平等的测度方法及实践,同时对数字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考察。数字不平等广义上既包括一、二、三级数字鸿沟,还包括数字鸿沟引致的机会不平等和结果不平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差异是数字不平等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数字鸿沟现象会加剧固有的社会不平等程度。为此,短期内应大力提升数字鸿沟中处于“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长期内应针对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积极构建长效增收机制和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建立数字包容性社会,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数字不平等,缓解由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春光  
文章从代际职业流动和代内职业流动角度,分析先赋因素(如家庭背景、户籍制度、所有制等)对职业流动的影响,从而折射出职业流动中的一些不平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因素对就业分配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对职业的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限制以及结构性限制依然存在,从而产生社会不平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研究,文章在政策层面提出了首先要改变职业流动过程中的制度性不平等问题,才能缩小社会不平等(包括收入差距),而职业流动起点上的不平等要通过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和社会保障来解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原君  游士兵  
长期以来,收入不平等是研究热点,近五年来热度进一步上升,本文借助Web 0f Science的搜索功能考察近五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热点与亮点,范围是SSCI索引论文。本文对收入不平等文献的发文量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差商法有助于描述各类别收入不平等文献的增长速度。文章回顾了收入不平等研究领域的奠基性文献和收入分配分析的来龙去脉;介绍了近五年来收入分配理论研究中最突出的两个方向,其中之一是邦费罗尼曲线与指数;评介了有关我国收入不平等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在其他不平等分析中的拓展与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