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7)
2023(10130)
2022(8269)
2021(7564)
2020(6337)
2019(13946)
2018(13861)
2017(26631)
2016(14000)
2015(15344)
2014(14901)
2013(14844)
2012(13418)
2011(12008)
2010(12412)
2009(11985)
2008(12099)
2007(11150)
2006(10319)
2005(9307)
作者
(40232)
(34481)
(34063)
(31840)
(21548)
(16403)
(15120)
(13170)
(12811)
(12093)
(11637)
(11313)
(10984)
(10929)
(10535)
(10274)
(9881)
(9850)
(9785)
(9666)
(8579)
(8329)
(8278)
(7943)
(7703)
(7626)
(7625)
(7524)
(6838)
(6829)
学科
(80616)
(67243)
经济(67157)
(63631)
企业(63631)
管理(54794)
(45458)
农业(30401)
业经(27805)
方法(24300)
(20783)
数学(17003)
数学方法(16879)
(15945)
财务(15929)
财务管理(15912)
技术(15335)
企业财务(15033)
地方(14730)
(14308)
中国(14180)
(13761)
(13756)
环境(13618)
(13112)
(11906)
(11757)
贸易(11747)
(11394)
(10489)
机构
学院(209475)
大学(197428)
(92619)
经济(91067)
管理(87588)
理学(75402)
理学院(74719)
管理学(73887)
管理学院(73520)
研究(66607)
中国(54824)
(52022)
(40427)
科学(39932)
农业(39281)
(39186)
业大(36483)
(33952)
(33145)
中心(31787)
财经(31063)
研究所(29916)
(28027)
经济管理(27276)
(26410)
经济学(26062)
北京(24446)
农业大学(24017)
商学(23720)
经济学院(23652)
基金
项目(139058)
科学(111598)
研究(103998)
基金(102096)
(88243)
国家(87320)
科学基金(76762)
社会(69766)
社会科(65863)
社会科学(65844)
(57332)
基金项目(55206)
自然(48219)
自然科(46995)
自然科学(46982)
自然科学基金(46175)
(44952)
教育(43144)
编号(42314)
资助(39010)
(35031)
(32481)
(32186)
成果(30794)
重点(30526)
(29910)
(29842)
创新(29213)
国家社会(29025)
(28642)
期刊
(115736)
经济(115736)
(55452)
研究(55101)
中国(40045)
农业(37511)
管理(33300)
(31693)
科学(30162)
学报(28699)
业经(27443)
大学(22890)
学学(22472)
(20352)
金融(20352)
(20181)
技术(18953)
问题(15673)
经济研究(15198)
财经(14767)
农村(14012)
(14012)
农业经济(13837)
技术经济(13077)
(12885)
资源(12386)
世界(12260)
(11455)
现代(11346)
经济问题(11211)
共检索到314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锋  温亚利  
推广以桑树为基础的生态循环农业具有生态及经济双重价值。以重庆市开县三峡库区消落带桑-蓄-肥模式为例,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对农户的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销售态度、生态产品认知、生态保护认知、性别、人均收入对经营意愿有正影响;生产态度、资源禀赋控制、外出务工时间对经营意愿有负影响。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应提高农民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积极认知,减少农户经营的障碍,鼓励典型农户经营,形成示范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辉  王里奥  黄川  刘莉  詹艳慧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开发保护和生态健康将是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可能的利用保护模式主要有四种:直接利用模式、生态保护区模式、生态试验示范区建设模式、消落带护理建设模式。不同的消落带利用(保护)模式显著地影响消落带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各种利用保护模式,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三大类指标,即消落带生态特征指标、功能整合性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在三大类指标内又分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利用这个评价体系,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四种可能利用保护模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立刚  方芳  郭劲松  付川  李哲  鲍振国  
三峡库区消落带因反季节涨落、落差大、面积广等特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一直是困扰世界的难题。而位于城市区域的消落带,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大,生态环境更易遭受破坏。根据消落带功能的不同,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生态景观区、生态屏障区和航运枢纽区3个功能区。根据消落带生态类型的不同,以坡度和高程作为消落带类型划分主要指标,将城市消落带划分为平坝阶地型(0~15°)、缓坡型(15~25°)、陡坡型(>25°)3个坡类和145~155、155~170、170~175m3个区段。基于城市消落带的功能分区,根据其生态类型的划分,应用生态恢复和植物配置等原理和技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城市消落带的生态规划与保护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虹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 m的消落区,面积达300多km~2。消落区的形成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大、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暴发流行性疾病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对消落区进行合理分类对于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以三峡库区消落区的重庆段为例,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区的人文环境、气候、坡度、水深、地貌等区域基本特征,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GIS技术为手段,分析消落区的基本特点、人类活动对消落区的影响、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功能定位,更好地保护消落区的生态安全。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刘泽彬  肖文发  王娜  王晓荣  沈雅飞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燕  程瑞梅  肖文发  沈雅飞  杨邵  王娜  刘泽彬  王晓荣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经历长期水库水位变化后的土壤化学性质,为揭示消落带水文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秭归段消落带回水区选择典型次生灌丛固定监测样地,根据库区水位运行计划,于2008、2009、2012、2014和2015年(分别经历0、1、4、6和7次水位涨落)对不同海拔(145~155、155~165、165~175、175~185 m)样地的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及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历7次水位涨落后,所有海拔的pH值均明显增加,其中海拔145~155 m土壤由酸性(pH6. 1)变为碱性(pH8. 2),而其他海拔土壤逐渐由酸性趋于中性;水淹海拔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水淹对照海拔(175~185 m),且随水淹时间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10~20 cm土层则先增加后降低;随水位涨落周期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且0~10 cm土层土壤对水淹影响更为敏感,0~10 cm土层碱解氮以2009年和2015年下降最为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辉  王里奥  詹艳慧  黄川  胡刚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对消落带进行开发利用,但不同的消落带利用(保护)模式显著影响消落带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消落带系统健康评价的原则,筛选并建立了消落带宏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三大类指标,即消落带生态特征指标、功能整合性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在三大类指标内又分别分出各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以开县消落带为例,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开县消落带的健康预测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义  郭泉水  程瑞梅  洪明  金江群  王祥福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芳  孙志伟  高红涛  郭劲松  李哲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了三峡库区腹地忠县境内两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N2O排放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消落带土壤N2O排放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农耕区消落带土壤N2O排放速率均值为23.71±31.61g N/hm2·d,为人工植被恢复区土壤N2O排放速率均值的3.48倍,农耕区反硝化速率均值为105.51±126.60g N/hm2·d,为人工植被恢复区反硝化速率均值的5.39倍,二者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但低高程消落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相对较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丽  张志永  李春辉  万成炎  胡红青  付庆灵  胡莲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的紫色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深度(0、2、5和15m)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180d后,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未淹水(0m)对比,水深2m处的铵态氮含量增加显著,而水深15m处的硝态氮含量显著(P<0.05)减少。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淹水深度的响应有显著差异(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世伟  何太蓉  汪涛  唐家良  朱波  
三峡库区消落带坡地的自发农用较为常见,消落带的这种利用方式可能加剧养分流失并对库区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库区2011~2013年3个落干期消落带农用坡地的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素形态与浓度进行定位监测,研究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消落带农用坡地侵蚀模数为1 443 kg/(hm~2·a),落干期内坡地平均径流量为230 mm,径流系数为0.58,其中壤中流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7%。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时,地表径流、壤中流中TN平均浓度分别是4.85±0.85、20.73±2.05 mg/L,落干期地表径流(泥沙)和壤中流的TN流失量分别为6.63±1.19、35.22±3.38 kg/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2.2%、11.7%。可见,随壤中流流失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使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TN流失通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48%,表明减少氮肥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消落带农用带来的环境风险,建议消落带农用地氮肥进行减量施肥,使其既不影响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氮流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莲  刘红兵  汪涛  朱波  姜世伟  
消落带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但自发农用和无序开发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氮磷流失,进而加剧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库区连续3 a的定位监测(2011~2013年),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的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次降雨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 848±0. 153、0. 140±0. 006 mg/L,其中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壤中流以溶解态的生物可利用磷为主。常规施肥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年均流失通量分别为0. 236±0. 004、0. 100±0. 003 kg·hm~(-2),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70. 2%、29. 8%,地表径流是坡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但壤中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5. 3%、40. 0%。建议采取减量施肥的方式,以降低营养盐负荷,保护水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强  
三峡库区受地理环境和其它各种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新的难题 ,因此 ,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农业开发步伐、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法规和环境监控机制等具体的战略措施 ,是协调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 ,促进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玉宝  
文章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可供选择的4种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了库区发展循环农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对指导库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