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8)
- 2023(15478)
- 2022(13243)
- 2021(12582)
- 2020(10578)
- 2019(24227)
- 2018(24068)
- 2017(47063)
- 2016(25454)
- 2015(28555)
- 2014(28415)
- 2013(27345)
- 2012(25146)
- 2011(22474)
- 2010(23036)
- 2009(21417)
- 2008(21359)
- 2007(18697)
- 2006(16640)
- 2005(14980)
- 学科
- 济(102328)
- 经济(102189)
- 管理(81524)
- 业(76382)
- 企(66015)
- 企业(66015)
- 方法(48948)
- 数学(42801)
- 数学方法(42068)
- 财(32804)
- 农(26458)
- 中国(25059)
- 制(23853)
- 业经(22645)
- 务(21193)
- 财务(21117)
- 财务管理(21075)
- 企业财务(20141)
- 学(19238)
- 理论(18534)
- 贸(17820)
- 贸易(17810)
- 易(17343)
- 农业(17101)
- 银(16990)
- 银行(16966)
- 地方(16732)
- 融(16601)
- 金融(16597)
- 体(16366)
- 机构
- 大学(361647)
- 学院(361217)
- 济(149485)
- 经济(146421)
- 管理(141997)
- 理学(122733)
- 理学院(121461)
- 管理学(119037)
- 管理学院(118354)
- 研究(116257)
- 中国(88837)
- 财(75472)
- 京(74443)
- 科学(68242)
- 财经(58993)
- 所(57202)
- 江(54372)
- 农(53952)
- 中心(53729)
- 经(53645)
- 研究所(51437)
- 业大(50056)
- 北京(46355)
- 经济学(46328)
- 范(45146)
- 师范(44701)
- 财经大学(44077)
- 院(42553)
- 州(42533)
- 农业(42176)
- 基金
- 项目(239997)
- 科学(191420)
- 基金(176832)
- 研究(176341)
- 家(153025)
- 国家(151790)
- 科学基金(132293)
- 社会(112595)
- 社会科(106875)
- 社会科学(106846)
- 省(92755)
- 基金项目(92405)
- 自然(86335)
- 自然科(84436)
- 自然科学(84415)
- 教育(83589)
- 自然科学基金(82930)
- 划(78602)
- 资助(73596)
- 编号(71440)
- 成果(58846)
- 部(54491)
- 重点(54124)
- 创(50763)
- 发(50005)
- 课题(49436)
- 制(47865)
- 教育部(47607)
- 创新(47373)
- 国家社会(46593)
- 期刊
- 济(162220)
- 经济(162220)
- 研究(106118)
- 中国(68053)
- 财(61144)
- 管理(55101)
- 学报(52175)
- 科学(49317)
- 农(48463)
- 大学(41338)
- 教育(39683)
- 学学(38986)
- 融(36152)
- 金融(36152)
- 技术(33314)
- 农业(32630)
- 财经(29882)
- 经济研究(26005)
- 经(25567)
- 业经(25237)
- 问题(21008)
- 统计(18115)
- 技术经济(17568)
- 贸(17438)
- 业(17088)
- 理论(16921)
- 策(16656)
- 版(16627)
- 财会(16216)
- 现代(15997)
共检索到533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顾乃康 邓剑兰 陈辉
从理论上通过将控制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内生化到实物期权模型中,从而构建了消极抑或积极控制大股东的动态投资决策模型。通过理论构模与数值模拟,我们发现,控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在投资者保护不力或控制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较低时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较大的扭曲,并导致投资时机提前即发生过度投资;在控制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后,消极的控制大股东所造成的投资决策扭曲程度更高。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股东参与权益再融资的积极程度确实与企业的过度投资呈负相关性。通过加强投资者法律保护、适当提高控制大股东的初始持股比例、鼓励控制大股东积极参与增发或配股可有效地抑制由控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所引起的过度投资。
关键词:
投资决策 控制大股东 实物期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东华
本文基于伦理决策过程模型,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并探索性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的四个阶段,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整合了道德强度、沉思、对话对伦理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影响以及大股东特征、组织情境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利行为 伦理决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东华
本文基于伦理决策过程模型,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并探索性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的四个阶段,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伦理决策模型整合了道德强度、沉思、对话对伦理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影响以及大股东特征、组织情境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利行为 伦理决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建华 魏明海 郑国坚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关联交易形式。本文从"效率促进"和"转移资源"的视角对我国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关联投资进行分析。以2002 ̄2004年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关联投资并未增加企业价值,而是成为控股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源的一种渠道。进一步,当上市公司前一年发实施了IPO或SEO,EBIT较高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当上市公司ROE为负或3年平均ROE在6% ̄8%之间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会根据上市公司可供转移的资源多寡,通过关联投资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康艳玲 王满 陈克兢 曹帅莹
外部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退出威胁作为切入点,考察外部大股东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退出威胁每上升一个标准差将提高3.941%的投资效率;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主要是依赖于管理层对于自身持股财富和股权质押爆仓风险的担忧;长期型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而短期型外部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投资效率 退出威胁 治理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占云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显著提升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控股股东未股权质押的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更显著;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与其他非控股大股东,外资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决策的积极影响最终能够提升公司的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军 葛桓志 陈红
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利益侵占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构建了大股东利益侵占条件下的企业再融资选择模型,并以2000~2004年深沪两市符合证监会当期配股和增发条件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利益侵占是导致中国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董事会独立性与股权再融资的概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规模与股权再融资的概率正相关,而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对企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不具有监督作用。
关键词:
再融资选择 大股东侵占 股权再融资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艾莉
本文以2002年沪深股市11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的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能够遏制大股东的偏好。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更多地选择权益资本融资而不是负债融资。在第一大股东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机制均失去应有的监控功能。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树畅
本文利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嵌套于投资项目中的各种期权形式,并以退出期权为例阐释了DCF模型的不足与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的修正。
关键词:
DCF模型 退出期权 项目投资决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段云 王福胜 王正位
考虑到我国普遍存在大股东集中持股的客观现实,基于大股东"掏空"动机,区分大股东间"监督"与"合谋"两种不同关系,本文构建多个大股东存在下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并结合该模型的理论涵义推演出研究假设。以1999-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会中内部董事比例和第一大股东选派的外部董事比例都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此外,当公司的终极控制为国有性质的时候,内部董事和第一大股东选派的外部董事比例更大,而独立董事比例则更少。实证检验的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理论预期,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能够揭示多个大股东存在下董事会的结构特征,同...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董事会结构 终极控制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凌玉
本文通过Johnson模型研究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结论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状况,只是一种账面上财务业绩的支持。
关键词:
持股比例 关联交易 配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分红监管政策对于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监管政策类型、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等维度,实证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及其间分红监管政策发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证实: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有负向影响,但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区分所有制类型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国有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区分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之企业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实施差异化分红政策增强成长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成熟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下的企业代理理论,能够为改进监管政策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林
本文认为,国有大股东委托权的有效性是有疑问的,代理方法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发达经济国家公司治理机制无法有效运用于我国;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与控制权并没有分离,公司治理缺乏最根本的基础。作为改进我国现有治理机制的一种探讨,本文设计了一个控制权状态依赖模型。
关键词:
国有股权 公司治理 代理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红星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引入股权结构变量,对Basu(1997)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模型进行修正后,通过构建一个检验体系,对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对控制人性质敏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日益突出的代理问题,不管是在国有控股还是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控制都具有显著的"壕沟防御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小玲 诸克军 刁凤琴
房地产项目投资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高等特点,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已经不能为投资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文章将实物期权理论引用到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中,针对我国房地产投资的政策和市场特点,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模型;并利用某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实物期权 房地产项目投资 决策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