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1)
2023(3597)
2022(3017)
2021(2841)
2020(2434)
2019(5669)
2018(5481)
2017(11348)
2016(6445)
2015(7133)
2014(7364)
2013(7243)
2012(6672)
2011(5813)
2010(6170)
2009(5805)
2008(6073)
2007(5651)
2006(4990)
2005(4886)
作者
(17868)
(14688)
(14591)
(13999)
(9560)
(7216)
(6701)
(5696)
(5553)
(5527)
(5165)
(5162)
(4843)
(4756)
(4737)
(4559)
(4544)
(4428)
(4307)
(4148)
(3718)
(3680)
(3589)
(3448)
(3435)
(3350)
(3229)
(3226)
(3031)
(2844)
学科
(25931)
经济(25908)
(24852)
管理(21811)
(20811)
企业(20811)
方法(13490)
数学(12444)
数学方法(12387)
(12266)
(10477)
财务(10461)
财务管理(10448)
企业财务(10110)
中国(8762)
(8097)
(6883)
(6344)
金融(6344)
(6174)
银行(6169)
(5951)
劳动(5933)
(5732)
(5147)
(4926)
贸易(4920)
市场(4911)
农业(4865)
(4760)
机构
大学(91454)
学院(90546)
(41849)
经济(41069)
管理(35715)
理学(29875)
理学院(29618)
管理学(29266)
管理学院(29082)
中国(28743)
研究(28652)
(23613)
(19208)
财经(18614)
(17019)
(14710)
中心(14671)
(14324)
财经大学(14204)
(13999)
经济学(13832)
科学(13729)
(13472)
银行(12962)
(12527)
北京(12481)
研究所(12452)
经济学院(12442)
金融(12320)
(12066)
基金
项目(52032)
科学(41660)
基金(40350)
研究(37407)
(34277)
国家(34002)
科学基金(30110)
社会(25057)
社会科(23877)
社会科学(23868)
基金项目(20905)
自然(19971)
自然科(19618)
自然科学(19611)
自然科学基金(19310)
(18332)
资助(18031)
教育(17650)
(15784)
编号(14445)
(12775)
成果(12261)
教育部(11566)
重点(11225)
人文(11128)
(10968)
大学(10812)
(10730)
(10607)
国家社会(10416)
期刊
(46792)
经济(46792)
研究(30569)
(22540)
(21968)
金融(21968)
中国(20289)
管理(14754)
(12163)
学报(12029)
科学(11152)
财经(11063)
大学(9862)
学学(9488)
(9306)
经济研究(7310)
农业(6735)
财会(6552)
技术(6301)
理论(6254)
业经(6135)
问题(6071)
会计(6057)
实践(5482)
(5482)
教育(5309)
(5304)
国际(4903)
世界(4371)
通讯(4304)
共检索到151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瑞涛   李传宪   郭世俊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本文从就业视角考察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的社会福利影响。使用2007—2019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会导致上市公司层面就业吸纳水平显著下降。特别地,在遭受控股股东资金侵占和因超额雇佣面临更大劳动成本压力的公司中,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后引发的就业下滑现象更为严重。同时,控股股东股票质押后的就业下滑现象,在非国企、资产规模小、融资约束高以及控股股东相对控股的样本中更为严重。拓展性分析表明,高、低学历员工群体的雇佣规模都因控股股东的质押股票贷款行为而出现显著下滑,并且这种就业下滑在控股股东将股票质押贷款投向上市公司体外项目时更加明显。因此,对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层面的股票质押融资行为,出台针对性的限制政策,可能有助于“稳就业”政策发挥更大效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瑞涛   李传宪   郭世俊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本文从就业视角考察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的社会福利影响。使用2007—2019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会导致上市公司层面就业吸纳水平显著下降。特别地,在遭受控股股东资金侵占和因超额雇佣面临更大劳动成本压力的公司中,控股股东质押股票贷款后引发的就业下滑现象更为严重。同时,控股股东股票质押后的就业下滑现象,在非国企、资产规模小、融资约束高以及控股股东相对控股的样本中更为严重。拓展性分析表明,高、低学历员工群体的雇佣规模都因控股股东的质押股票贷款行为而出现显著下滑,并且这种就业下滑在控股股东将股票质押贷款投向上市公司体外项目时更加明显。因此,对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层面的股票质押融资行为,出台针对性的限制政策,可能有助于“稳就业”政策发挥更大效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侯丽   马鑫   袁知柱   程璐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效率的研究,更多聚焦于资本性支出的投资效率,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劳动力投资效率,测度了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力投资效率,并采用混合OLS回归方法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如何影响劳动力投资效率。研究表明,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降低了劳动力投资效率,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投资不足。进一步分析研究显示:在强融资约束和信息不透明的情形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劳动力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更加严重。研究结论为金融创新方式如何影响劳动力生产要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飞  张庆君  
股权质押是指资金融入方将其所持有的股份质押给资金融出方以获取融资的一种方式,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广泛使用。然而,股权质押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加剧了股价波动,给二级市场稳定运行带来了冲击。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票增持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加剧了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第二,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更倾向于增持公司股票;第三,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其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行为能够有效降低股价波动,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之中,在国有企业中则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密切留意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质押信息,并警惕股权质押所带来的风险,同时避免盲目"杀跌";二是督促资金融出方在股权质押前对质押人进行尽职审查,在股权质押发生后建立完善的质押股东评级标准,对循环质押和质押集中度较高的质押股东加强动态监测,并严格控制其融资规模;三是在规范股权质押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推出适当的激励政策措施,引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面临股权质押风险时主动承担和化解风险,以维护中小股东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婷  王瀚磊  
文章基于“猪周期”视角,探讨牧原股份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之谜,研究发现:受“猪周期”影响,股权质押表现出特征之“谜”,即质押频率高、比例小,质押周期性强、时机特殊;资金用途之“谜”,即投资重资产、关联方交易和延伸产业链。股权质押特征的真相是控股股东内在的资金融通、市值管理和周期管理动机的外在表现;股权质押资金用途的真相是牧原股份坚持“重资产经营模式”,实施一体化战略,维持企业价值稳定的重要手段。文章建议监管机构探索周期性监管制度、动态跟踪分析质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增强周期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文章丰富“猪周期”经济效应的证据,拓展股权质押融资的视角,不仅有助于完善股权质押监管体系,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冰  陈锡娟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现象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在二级市场释放信号,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文章利用上证A股上市公司质押公告数据,考察股权质押公告披露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会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非国有企业质押公告会引发显著的消极反应,市场对国有企业质押公告没有表现出负面反应,下降行情中市场更早对公告做出反应,且反应程度更剧烈。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批并加强监管,削弱市场消极反应,提高市场有效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熙琼  刘雨薇  顾湘  刘昊  
本文基于质押比例、私利侵占与违规行为视角,考察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压力增大时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受到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股权质押企业会削减质押比例,使得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有所减少,同时对违规行为起到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二级市场股票流动性对货币政策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在股票流动性低的组别,其对质押企业私利侵占的治理效应更强;在股票流动性高的组别,紧缩货币政策对质押率的负向影响更大,对质押企业违规行为的正向治理效应更强。本文还证实了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正向治理效应最终能够显著提升质押企业业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中文  刘亚娟  朱芳芳  
股票质押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较丰厚的利润,但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商业银行要承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而质押率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本文简述了股票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及实证研究运用VaR方法评定股票质押率水平的高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良  梁美琪  郭超  
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市场情绪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第二类委托代理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等,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市场情绪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参照Baker&Wurgler(2006)的市场情绪度量方法,建立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市场情绪的调节效应,并从产权性质、投资回报率、市盈率视角进行了异质性研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市场情绪均将加剧股票价格波动,市场情绪在股权质押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同时,在产权性质为民营或股票回报率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此种负向调节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华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受到内部特征和外部经济条件的影响,通过针对公司内部特征因素的研究,了解到控股股东在公司的财务行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对破产企业控股股东行为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总结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经验。促进民营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化,优化民营企业的财务决策。分析企业衰败的缘由和控股股东所起的负面影响,以及企业在崛起时控股股东的正面影响,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规范控股股东行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齐鲁光  李曼曼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系统影响已引起学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控制权保持的市值管理动机,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财务重述概率较大,且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财务重述概率越大;高质量外部审计能有效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质押新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权质押带来的财务重述。文章揭示了财务重述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境下盈余管理的一种买单行为,对规范股权质押监管和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庆  马连福  袁琛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