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4)
- 2023(12900)
- 2022(10910)
- 2021(10517)
- 2020(8535)
- 2019(19409)
- 2018(19228)
- 2017(37594)
- 2016(20102)
- 2015(22013)
- 2014(21876)
- 2013(20958)
- 2012(19168)
- 2011(17063)
- 2010(17003)
- 2009(15056)
- 2008(14512)
- 2007(12738)
- 2006(10982)
- 2005(9575)
- 学科
- 济(77449)
- 经济(77370)
- 管理(59730)
- 业(57827)
- 企(46503)
- 企业(46503)
- 方法(34108)
- 数学(30033)
- 数学方法(29601)
- 农(29396)
- 财(23776)
- 中国(21171)
- 业经(18914)
- 农业(18143)
- 地方(16839)
- 贸(16329)
- 贸易(16320)
- 易(15967)
- 制(15174)
- 策(14240)
- 务(13680)
- 财务(13630)
- 财务管理(13590)
- 企业财务(12867)
- 理论(12750)
- 学(12285)
- 技术(12194)
- 银(12185)
- 银行(12178)
- 行(11579)
- 机构
- 学院(267389)
- 大学(261260)
- 济(112285)
- 经济(109953)
- 管理(108214)
- 理学(93501)
- 理学院(92585)
- 管理学(91121)
- 管理学院(90566)
- 研究(81839)
- 中国(63716)
- 财(53882)
- 京(52473)
- 科学(45978)
- 财经(42059)
- 江(40969)
- 中心(40710)
- 农(38490)
- 经(38209)
- 所(37609)
- 业大(35363)
- 范(34667)
- 师范(34382)
- 经济学(34175)
- 研究所(33568)
- 州(32416)
- 北京(32042)
- 财经大学(31070)
- 经济学院(30829)
- 院(30480)
- 基金
- 项目(179163)
- 科学(143018)
- 研究(138034)
- 基金(130190)
- 家(110684)
- 国家(109680)
- 科学基金(96492)
- 社会(88727)
- 社会科(84054)
- 社会科学(84033)
- 省(70550)
- 基金项目(68364)
- 教育(64387)
- 自然(60124)
- 自然科(58762)
- 自然科学(58751)
- 编号(58242)
- 划(57980)
- 自然科学基金(57695)
- 资助(52650)
- 成果(46637)
- 部(40246)
- 重点(39571)
- 课题(39304)
- 发(39286)
- 创(38041)
- 国家社会(36553)
- 教育部(35476)
- 人文(35464)
- 创新(35362)
- 期刊
- 济(123293)
- 经济(123293)
- 研究(77012)
- 中国(50518)
- 财(42908)
- 管理(40173)
- 农(36761)
- 科学(33007)
- 学报(32600)
- 教育(31218)
- 大学(26933)
- 融(25952)
- 金融(25952)
- 技术(25699)
- 学学(25310)
- 农业(25244)
- 业经(22794)
- 财经(20181)
- 经济研究(19284)
- 经(17384)
- 问题(16360)
- 图书(14179)
- 贸(13315)
- 技术经济(12801)
- 理论(12606)
- 业(12389)
- 现代(12298)
- 商业(12263)
- 版(12093)
- 财会(11838)
共检索到393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骁 王宇 张岚东
本文认为导致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官员根据不同主体能够给予的政治支持做出的理性选择。文章强调了政治支持差异对地方官员行为的影响,并把上级政府、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政治支持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地方官员从不同主体获得的政治支持权重大小顺序,给出了其最优策略的均衡条件。如果要实现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目标,则需优化政治支持结构。
关键词:
政治支持 地方政府行为 公共产品供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琳玲
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离不开基本公共服务的有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剖析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化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均等化策略,以期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供给差异 均等化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葛琳玲
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离不开基本公共服务的有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剖析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异化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均等化策略,以期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供给差异 均等化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艳芹 李秀玲 刘英泽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是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目的的产品。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公共产品的公共性而对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有着缓冲与抑制作用。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尽快消除体制和制度障碍,给予农村居民以同等国民待遇,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公共产品 供给 城乡差异 调整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志敏 吴朝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建国之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利益的分化。因此,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要切实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建全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俞幸灵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针对现行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重构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统一城乡税制、理清不同层级政府间责权关系并精简机构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公共产品 供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萍 徐天群
为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公平角度,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2003~2011年31个省(市、区)城乡公共产品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供给的不均等化程度,从而给出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优先序。实证研究表明: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程度最高的是医疗卫生,其次是社会保障,最后是基础教育,因此在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需要优先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其次是社会保障事业,再次是农村基础教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供给模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玉福 王业侨 姚德明
土地利用是影响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海南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海南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优化与管理创新策略是: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革新理念和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创新途径;②通过完善土地市场配置机制,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的主体身份,保证农民土地交易和经营的合法利益,提升农村生产力;③政府应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力度,扶持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永泰 王丽英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城市公共产品已基本满足居民的显性需求的情况下,开发公共产品的隐性需求,并实现其有效供给,是今后在公共产品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公共产品隐性需求开发和有效供给的角度,探索公共产品隐性需求的开发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对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优化公共产品的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显性需求 隐性需求 有效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吉堃
一、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明融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贵贤
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我国长期实行城市偏向型城乡非均衡供给策略,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突显。城乡公共产品和谐供给制度创新是指为保证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有效实施,对阻碍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废除,进而构建有利于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的全新体制、机制的活动及过程。这也是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失衡 制度创新 实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