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6)
2023(7646)
2022(5796)
2021(5453)
2020(4424)
2019(9882)
2018(10294)
2017(18853)
2016(10981)
2015(13110)
2014(13303)
2013(12344)
2012(11175)
2011(9959)
2010(10376)
2009(9179)
2008(9321)
2007(8689)
2006(7801)
2005(7333)
作者
(30927)
(25785)
(25579)
(24654)
(16191)
(12313)
(11652)
(10000)
(9932)
(9405)
(8782)
(8653)
(8419)
(8336)
(8025)
(7996)
(7815)
(7770)
(7548)
(7400)
(6799)
(6387)
(6340)
(6188)
(5918)
(5826)
(5811)
(5724)
(5346)
(5306)
学科
(36982)
经济(36931)
(27745)
管理(27291)
(21455)
企业(21455)
(14525)
中国(14312)
理论(11156)
方法(10993)
业经(10992)
教学(10972)
农业(9744)
教育(9121)
地方(8688)
(8588)
(8484)
数学(8374)
(8200)
数学方法(8121)
(7270)
(6973)
贸易(6962)
(6826)
技术(6819)
学法(6770)
教学法(6770)
(6746)
(6259)
银行(6234)
机构
学院(150942)
大学(147665)
研究(51486)
(51438)
经济(49929)
管理(49920)
理学(41821)
理学院(41270)
管理学(40137)
管理学院(39882)
中国(37244)
(32760)
科学(32399)
(26577)
(26513)
(25711)
(25149)
(24902)
师范(24892)
研究所(23840)
中心(23476)
技术(22403)
业大(22042)
北京(20996)
农业(20695)
(20576)
师范大学(19506)
教育(19222)
财经(18880)
职业(18595)
基金
项目(94418)
研究(74306)
科学(72521)
基金(62215)
(54246)
国家(53673)
科学基金(44862)
社会(42375)
(40409)
社会科(39753)
社会科学(39740)
教育(38810)
编号(33929)
(33453)
基金项目(32171)
成果(29265)
自然(27640)
自然科(27049)
自然科学(27043)
自然科学基金(26513)
课题(25585)
资助(25402)
重点(22381)
(21657)
(21491)
(20186)
(20004)
项目编号(19853)
(19024)
规划(18885)
期刊
(64992)
经济(64992)
研究(47235)
中国(41865)
教育(38357)
(26950)
学报(24859)
科学(21794)
管理(21091)
(20022)
大学(19386)
农业(18342)
技术(17850)
学学(17551)
(13124)
金融(13124)
职业(12181)
业经(11765)
(10180)
经济研究(9893)
财经(9634)
图书(9156)
(8487)
论坛(8487)
(8483)
问题(8280)
(8056)
技术教育(7974)
职业技术(7974)
职业技术教育(7974)
共检索到241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席德强  
教师培训的方式很多。让培训者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一线教师共同备课、一起上课,互教互评的浸润式培训不但可以拉近培训者和一线教师的距离,让一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培训者的指导和培训,还可以让培训者从一线教师那里搜集第一手资料,更加深入地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浸润式培训有利于教学现场的观察诊断、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教学问题的科学解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泳忠  
近年来,兰州市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主题,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以师为本,在教师培训中创建以"建体系、创模式、搭平台、优课程、抓研训、保投入"为一体,以"走出去、请进来、长出来"为策略,以"培训、评选、奖励、研训、升位"相结合为新方法,以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与"金城名校长"、特级教师、"金城教育家"为成长路径的梯度攀升教师成长机制,在教师培训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快促进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洪霞  汤晓华  
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未来,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计划、内容、方式、师资、评价等要素的设计与实践,构建系统化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体系。青年教师培训体系架构简述为"一核心、二实体、三体系、四关键"的轴承模型,本文给出了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校内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培训评估及培训制度建设等可操作的方法,为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以期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学慧  
近年来,国内教师教育专业化培训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与教学实效的产生。本文对国内教师教育态势转变作深层次的解读,并针对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提出践行于"学校"场所、信息与经验改组结合、参与性互动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熟的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宁  
教师专业成长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使用会使教师原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发展,自主地寻求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学校应积极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规范信息采集过程和内容,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菁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中,通过反思以往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集体反思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陆胜新  
本文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互动研训"的角度论述了学校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通过学思互动、赛研互动、行引互动等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淑萍  
教学反思在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和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并提出了促进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些方法,以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瑶珍  
生态变革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超越了只从教师个体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单一视角,注重从文化、组织或制度的层面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构教师专业共同体。本文以教师专业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专业共同体的诉求,立足于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四大基石,阐述如何促进和支持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成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卢明  张红  
一、背景及意义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日趋突出,许多处于"成熟期"的优秀教师过早地进入了"高原期",表现为对新事物不敏感、进取的动力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教育理念和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平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为新补充的高校教师的职前培训,其质量和效果将影响工作初期的教学效能,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把握新教师入职初期专业成长的特点和需要,构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也是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树森  
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方面 ,本文从专业化教师品质特征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了教学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以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探讨了教学技能的地位、特点和分类等教学技能培训中的理论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家新  
我国在教师督导上存在教师督导观念落后、教师督导职能定位模糊、督导人员队伍设置不合理、教师督导主体与内容单一、教师督导的形式有待改进、教师督导法律建设不匹配、教师督导校本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建议采取以学校为本的教师督导,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应俊峰  何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艳  
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而言是基于社会参与网络中的一种知识共享过程。知识共享是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共同关注下,通过各种交换形式和传播途径,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共同分享的动态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网络是一种社会参与网络,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是网络中的社会行动。教师知识的"嵌入性"特点、知识共享的阶段性特征、以抽象性信任为基础的网络的关系性维度以及以教师社会行动为网络的结构性维度共同构成了教师共享网络,并决定其运行的效率。然而,教师共享网络的形成并不是没有障碍的,其组成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