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6)
- 2023(11346)
- 2022(9970)
- 2021(9399)
- 2020(7933)
- 2019(18270)
- 2018(18335)
- 2017(34780)
- 2016(19107)
- 2015(21713)
- 2014(21550)
- 2013(21357)
- 2012(19665)
- 2011(17628)
- 2010(17419)
- 2009(15723)
- 2008(15226)
- 2007(13354)
- 2006(11549)
- 2005(10056)
- 学科
- 济(73565)
- 经济(73486)
- 管理(56201)
- 业(53940)
- 企(45891)
- 企业(45891)
- 方法(36391)
- 数学(31378)
- 数学方法(30920)
- 学(19146)
- 农(18702)
- 中国(18027)
- 财(17384)
- 技术(17195)
- 业经(16234)
- 地方(14123)
- 理论(13711)
- 农业(12842)
- 贸(12744)
- 贸易(12739)
- 易(12340)
- 和(12243)
- 制(11998)
- 环境(11641)
- 务(11403)
- 财务(11332)
- 财务管理(11310)
- 企业财务(10691)
- 划(10430)
- 教育(10339)
- 机构
- 大学(273202)
- 学院(271016)
- 管理(108042)
- 济(100522)
- 经济(98128)
- 理学(94031)
- 研究(93232)
- 理学院(92973)
- 管理学(91124)
- 管理学院(90667)
- 中国(66342)
- 科学(62759)
- 京(59842)
- 农(49992)
- 所(48647)
- 业大(45798)
- 研究所(44889)
- 财(43319)
- 中心(41345)
- 农业(39868)
- 江(39007)
- 北京(37844)
- 范(35537)
- 财经(35256)
- 师范(35085)
- 院(34273)
- 技术(32449)
- 经(32104)
- 州(31996)
- 经济学(28610)
- 基金
- 项目(192765)
- 科学(149334)
- 基金(137986)
- 研究(136468)
- 家(122874)
- 国家(121892)
- 科学基金(103021)
- 社会(82043)
- 社会科(77642)
- 社会科学(77617)
- 省(76565)
- 基金项目(73605)
- 自然(70307)
- 自然科(68636)
- 自然科学(68616)
- 自然科学基金(67378)
- 划(64967)
- 教育(62388)
- 资助(57681)
- 编号(55374)
- 成果(44212)
- 重点(43421)
- 部(41426)
- 发(40736)
- 创(40520)
- 课题(38499)
- 创新(37809)
- 科研(37392)
- 计划(37247)
- 大学(35116)
- 期刊
- 济(107167)
- 经济(107167)
- 研究(76036)
- 中国(51489)
- 学报(50089)
- 科学(44710)
- 农(44298)
- 管理(39832)
- 大学(36355)
- 学学(34236)
- 教育(31964)
- 财(31857)
- 农业(31624)
- 技术(26672)
- 融(18197)
- 金融(18197)
- 业经(16903)
- 业(16732)
- 经济研究(16650)
- 图书(16409)
- 财经(16303)
- 科技(15669)
- 技术经济(14732)
- 经(13778)
- 业大(13749)
- 理论(13530)
- 问题(13435)
- 版(13254)
- 实践(12632)
- 践(12632)
共检索到387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耿立格 孙娟 郄彦敏 王新栋
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并具有抗逆性强、抗黄萎病等优点。将海岛棉的优异基因用于陆地棉的遗传改良,实现海陆棉遗传重组,一直是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对海陆棉基因组水平上的常规遗传重组杂交技术、外源海岛棉DNA导入的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利用染色体水平上的置换系技术的方法、特点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回顾了在应对种间遗传障碍时,遗传学家及育种家进行的多种遗传重组技术策略上的尝试。通过育种家们建立的携带有海岛棉染色体基因的陆地棉背景的染色体置换系,可望筛选出能被育种家直接利用的,稳定的综合性状好、或具有优异特性的种质材料,以期对今后海陆棉优异种质创制和利用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加快棉花育种进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杰 张海泉 杨虹
小麦是世界上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供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高产、抗病及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较少,使小麦的生产受到一定制约。挖掘优异遗传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任务。粗山羊草是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蕴含着大量抗病、抗虫、抗逆和改良小麦品质的基因。为挖掘其优异基因用于小麦育种,丰富小麦的遗传资源,对小麦育种工作起到推动或借鉴作用,对粗山羊草在分子水平和抗病、抗虫、抗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在储藏蛋白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粗山羊草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彩芬 付永彩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一种植物转基因安全筛选体系,该体系是以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为筛选标记基因,D-甘露糖为筛选剂进行筛选.简要综述了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轩淑欣 王彦华 李晓峰 赵建军 张成合 申书兴
从芸薹属作物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现状出发,综述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在芸薹属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和辅助育种、比较作图、基因组结构和起源进化等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毛玮 曹跃芬
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纤维细胞发育进程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有序的系统发生过程,包括纤维起始期、伸长期、次生壁合成与加厚期和脱水成熟期等4个时期。随着遗传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棉纤维生长发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大多研究集中在运用遗传定位、基因克隆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深度测序等技术对棉纤维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进行解析。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棉纤维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棉纤维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结构变化及特征,概述了经典遗传学在棉纤维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方面的工作,以及从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表观遗传学领域总结了近年来深度测序技术在棉花纤维组学研究方面的运用和取得的进展,并简述了棉纤维发育各个时期所涉及的相关调控基因。纤维的产量由棉纤维发育起始期决定,长度由伸长期决定,且伸长期的生化反应最为活跃,是影响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棉纤维遗传规律的研究发现,性状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其棉纤维遗传模式也不同。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遍布各个染色体,一些稳定的主效QTL(如FS1, qLI17和qFL-Chr14-3等)值得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关注并有望在分子辅助选择中进行应用;质量性状基因的最新进展明确了显性基因Li1和N2,分别是肌动蛋白编码基因和转录因子MYB25-like。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及表观遗传学领域三方位的深度测序有效建立了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编码区域和非编码序列之间的联系,并发现一系列的转录因子、编码转脂蛋白的基因、钙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多糖合成相关蛋白、大量的miRNA以及DNA甲基化作用等共同参与棉纤维发育过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赵东 孙敬 张天真
对7个置换系和渐渗系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 1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遗传分析。利用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模型(ADAA),分析了8个杂交亲本和28个F1主要农艺性状的2年资料,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和衣指加性方差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3.0%和42.2%,单株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存在显著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比强度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景乐 王军辉 张守攻 张建国 孙晓梅 梁保松
Pilodyn是一种间接测定木材密度的无损检测仪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Pilodyn应用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Pilodyn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优点与不足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肯定了Pilodyn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的无损检测仪器,具有其低价、快速和准确获得大量试验数据的性能及其在林木材性改良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Pilodyn在我国用材林改良选择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群 王建华 孙宝启
种子活力是反映种子在各种条件下具有的潜在萌发与出苗能力,以及贮藏性能的性状,受遗传、种子发育期间的环境条件及贮藏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较种子标准发芽率更能说明种子质量的优劣。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种子活力的生理机理研究表明,在种子发育后期,LEA蛋白、寡聚糖和ABA等抗逆物质与种子活力的形成有关,而膜脂过氧化作用、染色体及基因的畸变和胚蛋白的降解等则被认为是引起或加剧种子活力衰退即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种子活力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目前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种子活力的遗传学与QTL分析主要集中在形态学指标,而生理学指标的分析较少。与种子活力有关的QTL位点的数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
关键词:
种子活力 生理机理 遗传机理 QTL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会堂 张启翔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花卉种质资源与花卉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作为花卉业发展的基础 ,花卉种质资源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注意 .传统育种方法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 ,同时花卉分子育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培育花卉新品种开辟了新途径 ,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
关键词:
花卉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分子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立杰 才宏伟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可作为食用、饲用、酿造用和生物能源用。高粱遗传转化技术是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对近年来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高粱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通过对近年来50余篇高粱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介绍用于遗传转化的高粱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再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比电穿孔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4种高粱遗传转化常用方法的优劣,总结遗传转化载体主要组成部分启动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阐述高粱遗传转化的应用现状,分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高粱基因型对组织培养有很大影响,以P898012和Tx430最为常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高粱遗传转化方法,且农杆菌介导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载体构建中,CaMV35S启动子和ubi1启动子最为常用,抗生素抗性基因(nptII、hpt)、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和养分同化基因为常用的三大类选择标记基因。随着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被成功转入高粱。但基因型依赖性强、组织培养周期长、遗传转化稳定性差是限制高粱遗传转化的主要瓶颈,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直接进行体细胞发生,缩短了组织培养周期,提高了转化效率,扩大了外植体来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采用切-浸-芽(CDB)递送系统等方式可进一步改良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高粱分子育种及相关基因功能鉴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高粱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转化方法 载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明夷 柯才焕 周时强 王桂忠
Abalones are important farming species with a high economic value. They have already been farm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As problems and new requirements rose continuously in culture industry of abalone, studies on genetic and breeding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improv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gain new...
关键词:
鲍 遗传 育种 遗传标记 生物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洪昌 严兴洪
对中国紫菜(Pyropia/Porphyra)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育种技术、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3个方面综述了紫菜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育种技术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主,分子遗传育种在探索之中。育种目标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变化、不同海区环境,培育耐高温、耐低盐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中国已培育出紫菜新品种6个,其中坛紫菜4个,条斑紫菜2个。最后,作者提出中国紫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期望良种选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紫菜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菜育种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育种目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光才 马乃训
竹子遗传育种研究因为受到其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投 入加大,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以及转基因育种发展迅速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遗传基础、常规育种和分子育 种3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竹子遗传育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并提出加强竹子种质资源保护,重视种质 资源保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竹子开花机理和开花人工诱导的研究,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建立稳定 的技术平台,以推动竹子遗传育种的新发展。
关键词:
竹子 遗传基础 分子标记 常规育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文 单连民 韩旭 毛玮
总结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材料创新、群体构建、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等上的应用,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油菜品质改良、抗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等方面的进展,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指纹图谱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各个方面的进展,并对这三大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印 翟学军 耿军义 李之树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俊兰
主要对陆地棉钴60 γ射线辐射M3,M4后代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M3,M4株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但不同基因型、不同性状间差异明显,产量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纤维品质。通过对辐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关键词:
棉花 辐射 变异 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