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0)
- 2023(3582)
- 2022(3185)
- 2021(3029)
- 2020(2689)
- 2019(6365)
- 2018(6224)
- 2017(12319)
- 2016(6747)
- 2015(7672)
- 2014(7565)
- 2013(7164)
- 2012(6534)
- 2011(5979)
- 2010(6226)
- 2009(5729)
- 2008(5648)
- 2007(5122)
- 2006(4547)
- 2005(4145)
- 学科
- 济(31568)
- 经济(31551)
- 业(21503)
- 管理(20845)
- 企(19572)
- 企业(19572)
- 方法(16748)
- 数学(15121)
- 数学方法(14770)
- 中国(6718)
- 农(6286)
- 业经(5831)
- 地方(5818)
- 财(5576)
- 理论(5511)
- 策(5401)
- 学(5162)
- 划(4989)
- 贸(4907)
- 贸易(4901)
- 技术(4790)
- 易(4759)
- 制(4650)
- 经营(4220)
- 和(4194)
- 农业(4134)
- 务(3831)
- 银(3814)
- 银行(3812)
- 财务(3803)
- 机构
- 学院(96650)
- 大学(95513)
- 管理(39393)
- 济(39238)
- 经济(38461)
- 理学(34691)
- 理学院(34326)
- 管理学(33394)
- 管理学院(33196)
- 研究(30859)
- 中国(22380)
- 京(19557)
- 科学(18791)
- 财(16531)
- 所(15187)
- 江(13957)
- 研究所(13894)
- 财经(13670)
- 中心(13581)
- 农(13374)
- 业大(13325)
- 经(12346)
- 北京(12228)
- 范(12169)
- 师范(12060)
- 州(11450)
- 经济学(11432)
- 院(11205)
- 农业(10380)
- 商学(10377)
- 基金
- 项目(64797)
- 科学(51742)
- 基金(47517)
- 研究(46092)
- 家(41291)
- 国家(40986)
- 科学基金(35731)
- 社会(29371)
- 社会科(27906)
- 社会科学(27898)
- 省(25829)
- 基金项目(24233)
- 自然(24103)
- 自然科(23636)
- 自然科学(23634)
- 自然科学基金(23204)
- 教育(23011)
- 划(21799)
- 资助(21089)
- 编号(18673)
- 成果(15064)
- 重点(14706)
- 部(14504)
- 创(13601)
- 发(13553)
- 课题(13443)
- 教育部(12756)
- 创新(12562)
- 人文(12304)
- 科研(12271)
共检索到138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鹏
国际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交互系统,在系统中存在着众多战略层面的施动—反馈模式。地缘政治大国的安全战略选择决定了它与体系其他主要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并最终影响到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的战略模式可以分为"区域陆权"战略、"全球海权"战略和"区域/全球海陆并举"战略。如果崛起大国尚未形成稳固的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区域陆权"战略是最优选择;如果拥有稳固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全球海权"战略是最优选择。而"海陆并举"战略因"同色竞争"原理,既可能同周边国家陷入"区域陆权"优势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同"全球海权"国家陷入争霸战争。因此,"海陆并举"战略往往容易造就一个反对自身崛起的海陆权力联姻。此外,追求单一的"差色互补"原理容易实现海陆功能分异背景下的战略结盟,进而影响大国崛起战略的操作实施。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安全战略 崛起战略 中美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义炜
海权思想最早诞生自西方,19世纪末美国的马汉系统地分析海权对一国权力的影响之后,海权论作为地缘政治理论非常重要的一支成为各国制定其海洋战略的重要指引,然而海权之于国家权力的影响对每个国家的能动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对传统海权论的借鉴必须有所扬弃。当前中国海权的发展已是正在进行时,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是中国追求的目标,而其过程中面对的挑战也是无法回避的。
关键词:
海权论 中国海权 陆海复合型国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郑义炜
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2017年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标志着陆海复合型中国地缘战略向海洋转型的开始。陆海复合型大国在向海洋辐射权力之际,会普遍遭遇四大战略困境,中国目前还处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初始阶段,必须尽力规避或克服内外阻力,阶段性地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而未来中国"海洋强国"的权力定位,一个区域性的"海洋强国"符合中国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海洋利益,但并不一定符合未来中国海洋利益的长远需要,视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与国际战略环境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郭鸿炜
"印太"概念下的地理范围指向及其区域建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和塑造。但是,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印太战略"选择已然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印太"概念下,更凸显了美国的主导性,以及中美竞争下的多国博弈态势,原有的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独立性减弱,而突出了大国竞争中的海洋元素。在这种转变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周边的战略压力将增大,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将给地区带来新的安全对抗格局并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增加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难度。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仍然要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对话与缓和,致力于建设稳定的周边关系,致力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在新的"印太"区域,中国仍然要发挥出大国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塑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新格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旭 董秀成 董立
文章通过分析亚太地区油权均势特征和油气地缘格局,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分析了博弈矛盾基内的中、日、美核心博弈以及与之相关的多极博弈态势。根据均势原则认为亚太地区地缘格局会在较长时期出现大国互相制约,小国在平衡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静时期。而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避风就势,联合抗衡",保障油气安全及供应多元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地缘政治 能源战略 能源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曲博
大国崛起需要注重地缘战略的运筹,积极化解地缘竞争,推进地缘影响拓展。冷战后世界大国纷纷调整了地缘战略,不断夯实各自周边地区,并通过经济渗透、热点问题介入拓展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需要加强对世界大国的地缘战略的研究,并在自身地缘战略运筹上处理好陆海战略方向,巩固周边地区,并通过地缘经济增强世界影响。
关键词:
大国 地缘战略 中国 大战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银亮
影响东亚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区内及区域外国家的不同地缘战略诉求是决定该地区经济合作道路和前景的重要因素。不同战略力量的演化和地区战略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未来走向。探索并构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
地缘战略 经济合作 东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邢树君
近些年来,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始终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地带。它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朝鲜半岛作为"边缘地带"的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和环境,二是朝鲜半岛国家的对外战略选择,常引起半岛乃至地区的震动性效应。实际上,从历史到现实,朝鲜半岛国家因为处于"边缘地带"使其在对外战略选择方面始终存在着海陆分裂的性格,或依靠陆上强国而生存,或依靠海洋大国而存在,特别是在海陆冲突的环境中,这种状况尤其明显。冷战后,朝鲜半岛国家对外战略选择的自主性增强,但仍然没有改变其海陆分裂的性格,仍然要在海陆大国关系的调整中寻求生存之道。
关键词:
边缘地带 朝鲜半岛 地缘政治 朝鲜 韩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进军,陆大道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地缘战略是大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缘政治斗争逐渐让位于地缘经济斗争。东亚虽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东亚奇迹确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从长远来看,东亚地区仍将是美、日、欧等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地区。各大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东亚地缘战略,特别是美日的东亚地缘战略,其目的在于主宰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其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为了制衡美日的地缘战略,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根据东亚地区的实际,加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促成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关键词: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战略,经济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应猛 龚贤周
随着"印太"的兴起,印度洋正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围绕"印太"的合作日益紧密,印度洋的地缘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作为"印太"地区重要一员的印度,调整了传统的印度洋战略,以适应地缘环境变化的需要。与传统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围绕"印太"做出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复合型和海洋主义等新特征。在地理范围上,孟加拉湾是新时期印度实施印度洋战略的枢纽。以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和多边制度建设为抓手,印度正强化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力度。尽管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中,但从业已采取的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与中国竞争甚至制衡的色彩,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德桥 韩弘力
单一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应该建立多种形态知识产权相互协同的复合型知识产权战略。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三维本质,以及知识产权自身所具有的客体无形、种类多样、功用互补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必然是一种复合型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知识产权战略在建构上,应该是以著作权战略为核心,以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战略为辅助因素。政府、行业协会和创意企业应该合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部署和实施。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复合型 知识产权战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哲元
中国的西部边疆与北方边疆一同构成了能够影响全国安全形势的战略上游地带,西藏由于地形地势、相对位置和宗教文化等因素而在西部边疆中地位特殊,可谓是中国内陆边疆稳定的基石。而在新形势下,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印度洋重要性的上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全面展开,人们对西藏和西部边疆的地缘战略价值的认识也应有所调整,即从着眼于国内调整为兼顾外部的南亚-印度洋,发挥连接内外经济合作的枢纽作用;从专注于内陆调整为关注海洋,发挥国家陆海统筹的前沿平台作用。基于西藏自身的战略地理形势和特点以及南亚-印度洋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除了应继续巩固西藏作为国家内陆边疆稳定的基石与国家安全的屏障这两大地缘安全价值外,还应提升和发挥西藏的这三项新的地缘战略价值:中国面向南亚主体开放的主要通道和枢纽、"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侧翼、中国经略印度洋的安全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