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4)
- 2023(13034)
- 2022(11078)
- 2021(10549)
- 2020(9107)
- 2019(21470)
- 2018(21030)
- 2017(40291)
- 2016(21383)
- 2015(24490)
- 2014(24287)
- 2013(24066)
- 2012(22272)
- 2011(19973)
- 2010(19648)
- 2009(18371)
- 2008(17916)
- 2007(15478)
- 2006(13085)
- 2005(11729)
- 学科
- 济(94746)
- 经济(94656)
- 管理(57065)
- 业(55658)
- 方法(47324)
- 企(44002)
- 企业(44002)
- 数学(42322)
- 数学方法(41868)
- 贸(26441)
- 贸易(26430)
- 易(25732)
- 中国(25611)
- 农(23532)
- 财(23418)
- 业经(17950)
- 学(16755)
- 地方(16507)
- 制(15863)
- 农业(15591)
- 融(14975)
- 金融(14972)
- 银(14357)
- 银行(14330)
- 务(14188)
- 财务(14145)
- 财务管理(14111)
- 行(13694)
- 和(13440)
- 企业财务(13232)
- 机构
- 大学(307135)
- 学院(303746)
- 济(138855)
- 经济(136563)
- 管理(118467)
- 研究(104894)
- 理学(102621)
- 理学院(101554)
- 管理学(99935)
- 管理学院(99362)
- 中国(80989)
- 京(63901)
- 财(60339)
- 科学(60164)
- 所(51505)
- 财经(49041)
- 中心(48555)
- 农(47257)
- 研究所(47017)
- 经(44873)
- 经济学(44463)
- 业大(42557)
- 江(42060)
- 经济学院(40412)
- 北京(40250)
- 院(37645)
- 范(37466)
- 农业(37302)
- 师范(37117)
- 财经大学(36630)
- 基金
- 项目(204919)
- 科学(162268)
- 基金(152669)
- 研究(149177)
- 家(132876)
- 国家(131897)
- 科学基金(113257)
- 社会(97251)
- 社会科(92538)
- 社会科学(92514)
- 基金项目(79927)
- 省(76144)
- 自然(72249)
- 自然科(70652)
- 自然科学(70631)
- 自然科学基金(69405)
- 教育(68445)
- 划(65355)
- 资助(63678)
- 编号(59163)
- 成果(47707)
- 部(47371)
- 重点(46219)
- 发(43875)
- 创(42459)
- 国家社会(41983)
- 教育部(41127)
- 科研(40007)
- 创新(39884)
- 课题(39622)
- 期刊
- 济(140928)
- 经济(140928)
- 研究(88520)
- 中国(52711)
- 财(46589)
- 学报(44787)
- 科学(41808)
- 管理(41592)
- 农(41201)
- 大学(34492)
- 学学(32450)
- 农业(28572)
- 融(27003)
- 金融(27003)
- 技术(26296)
- 教育(25410)
- 经济研究(25147)
- 财经(23933)
- 贸(23165)
- 国际(21662)
- 业经(21010)
- 经(20716)
- 问题(20138)
- 世界(17001)
- 统计(16749)
- 业(16714)
- 技术经济(15504)
- 策(14438)
- 理论(14001)
- 商业(13796)
共检索到443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志萍 廖秋敏
基于联合国班轮航运双边连通性指数(LSBCI)数据,刻画了2006—2020年中国海运连通性的特征,采用拟泊松极大似然估计(PPML)考察了海运连通性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6—2019年中国海运连通性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出现骤降,整体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点。海运连通性具有显著贸易增长效应,在替换因变量和考虑滞后影响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海运连通性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和增强双边市场引力两个渠道来实现中国国际贸易增长。海运连通性的贸易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内外、不同时段和不同收入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海运连通性 国际贸易 贸易成本 中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邱志萍 秦淑悦
关于国际贸易增长问题的探讨,现有研究大多忽视了国际海运的影响。鉴于此,基于2006~2020年联合国LSBCI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海运连通性的贸易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尽管全球海运连通性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海运连通性显著促进出口增长,在考虑贸易零值问题、动态面板分析和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海运连通性的出口促进效应随双边经济水平、贸易自由度和港口环境差距的缩小而扩大,海运连通性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大;海运连通性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市场引力来实现出口额增长。文章有助于明悉全球海运连通性的特征事实,揭示海运连通性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机制,并为重新解释国际贸易增长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邱志萍 刘镇 郭虹
本文基于2006—2020年LSBCI矩阵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全球班轮航运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全球班轮航运网络密度偏低,具有"小世界"结构特性;网络结构由联系较弱的四大子群构成,并逐步向空间非均衡化的单中心大子群结构演进;节点个体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的点强度较高,而相对影响力和中介中心性仍偏低;全球班轮航运网络显著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增长,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市场引力是其中的两大重要传导机制;全球班轮航运网络的贸易促进效应呈波动增长趋势,并且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较好港口环境等样本中该贸易促进效应明显更大。本文有助于把握全球班轮航运网络演变事实和厘清中国在班轮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并为重新解释国际贸易增长提供了新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钮潇雨 陈伟 俞肇元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环节。基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数据库,论文综合集成组团识别、核心—边缘轮廓、视差滤波等网络中尺度分析方法,构建探索贸易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和连边双维度揭示“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时空格局、拓扑关系以及连通性演化,以期能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联系持续增加、网络密度不断提升、贸易规模分布空间异质性突出,逐步形成了联系日益紧密、层级结构明显、空间上非均衡分布的贸易网络格局;(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形成了5个贸易组团,组团结构存在地理邻近效应,地理距离在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演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3)“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呈现出明显分化,极化效应凸显;(4)“一带一路”贸易骨干结构不断拓展和丰富,呈现出向核心国家集聚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以中国为绝对核心,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为次核心的骨干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优化贸易发展格局以及提升贸易网络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树全 高旻
本文基于增值贸易和参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视角,以贸易收益为纽带,从4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出口国中国、德国和美国进行比较来分析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1)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位置;(2)国外消费需求引致的国内就业和收入;(3)国内增值占进口国最终产品需求的比重;(4)GVC收入显示性比较优势。研究表明,尽管国际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但由于中国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下游和国际生产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底端,从增值贸易的角度看,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大。要提高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就必须要实施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出口的国内增值。
关键词:
增值贸易 中国 国际贸易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傅浩 高步国
自从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我国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法律背景,日益为国内经贸业务人员认识了解。但作为一项统一世界各国货物买卖立法的多边国际条约,《公约》的适用有其特殊之处,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复杂的局面。鉴于国内外贸从业人员中多数缺乏系统的法律素养,而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又极为复杂,本文专门针对《公约》在贸易中的适用作一全面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车丕照 刘萍
在商业交易中,债权人把获得债务人的金钱支付的权利转让给他人,不仅可以将产生坏帐的风险转移给他人,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融通资金。如果应收款的转让不涉及任何国际因素,这种转让通常只会受到某个国家国内法的约束。但是,如果转让的是国际应收款——债权人(转让人)和债务人分处不同国家,或进行的是应收款的国际转让——债权人(转让人)和受让人分处不同国家,那么,这种转让就会受到多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政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1年4月2日至1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联合国贸法会1991年全权代表会议”。包括我国在内的48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国际海事组织(IMO)、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统一私法国际协会(UNIDROIT)等7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12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派出了观察员。4月17日,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贸易运输港站经营人责任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Liability of Operators of Transport Terminals in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爱军 吴国松
国际贸易引起的碳排放日益受到重视,量化计算、分析进出口贸易导致的碳排放及其变动原因,是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采用国际标准,以中澳贸易为例,首次计算双边贸易导致的CO2排放量,应用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方面分析碳排放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资源类商品进口、限制高排放商品出口、以技术进步降低商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碳排放 分解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圆 赵莲莲
考虑到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系统关联性,本文构建包含技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的环境质量方程,并将其中的收入变量内生化,从而通过相应的弹性系数反映出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利用中国跨省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的短期作用要小于长期,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环境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间接引致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将超过规模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丽丽 王媛 毛国柱 赵鹏
本文基于简化的非竞争型可比性价值投入产出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2年-2007年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发现中国的进出口和净出口隐含碳呈上升状态。其中,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1928.93Mt)是2002年(615.12Mt)的3倍多。出口隐含碳的增加是导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加的原因,本文应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将我国的出口碳排放分解为碳排放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出口结构、出口总量四个方面。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除了CO2碳排放强度效应为负值外(-20.00%),其余三种因素的效应均为正值,出口总量是导致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洁
基于中国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贸易的技术转移及其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来自OECD成员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工业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和日本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转移 技术外溢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原小能
在描述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200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但省际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要大于国际贸易,而且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低技术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要大于高技术行业。
关键词:
省际贸易 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霞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2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份海运回顾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世界海运贸易增长放缓,与此同时,全球商用货船的数量却继续增长,导致运费下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