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2)
2023(4802)
2022(3353)
2021(2882)
2020(2402)
2019(5015)
2018(5117)
2017(9413)
2016(5506)
2015(6253)
2014(6313)
2013(5904)
2012(5091)
2011(4479)
2010(4426)
2009(4045)
2008(4047)
2007(3721)
2006(3326)
2005(3238)
作者
(18656)
(15537)
(15512)
(14724)
(9889)
(7514)
(6973)
(6101)
(6040)
(5522)
(5312)
(5210)
(5203)
(5170)
(4974)
(4942)
(4910)
(4704)
(4524)
(4502)
(4127)
(3994)
(3994)
(3598)
(3563)
(3530)
(3478)
(3449)
(3324)
(3178)
学科
(18866)
经济(18847)
(11756)
管理(11561)
(8533)
企业(8533)
中国(7977)
(7568)
(7212)
业经(6091)
农业(5102)
方法(4967)
地方(4696)
(4651)
贸易(4649)
(4644)
(4563)
发展(4144)
(4139)
数学(4026)
数学方法(3957)
(3893)
产业(3807)
(3717)
信息(3338)
(3293)
(3263)
银行(3235)
总论(3157)
(3132)
机构
学院(76423)
大学(75773)
研究(31633)
(26039)
经济(25385)
科学(23952)
(23530)
中国(22691)
管理(21997)
农业(18848)
理学(18681)
理学院(18350)
(18166)
管理学(17715)
管理学院(17608)
研究所(16939)
业大(16820)
(16716)
中心(13760)
(12705)
(12084)
农业大学(11906)
(11801)
(11528)
(11431)
技术(11073)
(10646)
科学院(10555)
实验(10440)
实验室(10103)
基金
项目(54951)
科学(41382)
基金(38810)
(36879)
国家(36623)
研究(34133)
科学基金(29597)
(23080)
自然(20986)
自然科(20509)
自然科学(20493)
社会(20310)
基金项目(20151)
自然科学基金(20120)
(19391)
社会科(19126)
社会科学(19119)
教育(15213)
资助(15202)
重点(13568)
计划(12885)
编号(12872)
(12831)
科技(12275)
(11350)
科研(11058)
创新(10791)
(10708)
(10576)
成果(10436)
期刊
(30652)
经济(30652)
(23308)
学报(22689)
研究(20134)
中国(17265)
科学(17100)
大学(15991)
农业(15794)
学学(15461)
(9223)
管理(8959)
(8419)
教育(7466)
业大(7348)
(6847)
金融(6847)
农业大学(6388)
(6074)
技术(5813)
业经(5505)
经济研究(5244)
科技(4709)
问题(4492)
财经(4491)
林业(4424)
自然(4326)
中国农业(4085)
(3939)
(3924)
共检索到117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骅  姜灿烂  丁大虎  杨倩  蔡天明  
[目的]采用联合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降解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 LH-3进行固定,以期为稳定高效降解2-羟基-1,4-萘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往20 g·L~(-1)海藻酸钠(sa)中添加2.5 g·L~(-1)生物炭(biocHar,马尾松树干700℃高温缺氧热解所得),同时以0.2%接种量接入2-羟基-1,4-萘醌降解菌LH-3,制成联合固定化菌(sa+biocHar+bacteria),并考察其结构性能;通过与不添加生物炭的海藻酸钠+菌(sa+bacteria)等4种对照处理进行比较,研究联合固定化菌对2-羟基-1,4-萘醌的降解特性;通过与海藻酸钠+菌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富新  张媛媛  党亚丽  于月英  
探讨了中性蛋白酶在海藻酸钠中的固定化技术,并对影响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率和固定化酶活性的 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质量受海藻酸钠浓度、固定化酶量、固定化时间以及CaCl2浓度的影响,其 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0%,固定化酶液量与海藻酸钠体积比1:2,固定化时间2.5 h,CaCl2浓度 3.0%,由此制得的固定化酶的固定化率可达97.5%,固定化酶活性为3 600 U/g,其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均极显 著高于游离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育泰  许智帆  刘婕  钟国华  
【目的】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降解菌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CCC 02521菌株微球制剂,确定该制剂降解农田土壤茚虫威的应用条件。【方法】通过微滴包埋成球法,将湿菌体重悬后加入海藻酸钠溶液,混匀后逐滴滴至CaCl_2溶液造粒,低温固定后,以0.9%NaCl溶液洗涤,测定降解菌微球的传质性能和机械强度,确定海藻酸钠最佳浓度。通过单因素优化获得最佳制剂配方,在3.0%海藻酸钠溶液中分别滴入1.0%—5.0%CaCl_2溶液、40—200 g·L~(-1)菌量或20—100 g·L~(-1)制剂,根据茚虫威降解率,分别确定降解菌微球制剂CaCl_2浓度、包埋菌量和用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固菌前后微球形态、降解菌细胞形态和菌群分布情况。在不同类型土壤悬液、温度、pH或不同时间条件下投入定量降解菌微球制剂,通过计算释放菌量(CFU/mL)或茚虫威降解率,评价环境因素对制剂释放能力、降解效果和稳定性的影响。喷雾施用后2 d撒施降解菌微球制剂,采集表层土壤检测茚虫威残留量,确定田间施用剂量,明确制剂田间应用条件。茚虫威残留浓度变化均以HPLC法检测追踪。【结果】制剂由3.0%海藻酸钠、2.0%CaCl_2及80 g·L~(-1)降解菌组成,粒径约3.0 mm,降解菌微球粒径大小均匀,机械强度适中,传质性能、降解活性和贮藏稳定性良好。扫描电镜观测表明,降解菌在海藻酸钠微球中分布均匀,菌体形态正常。在10—30℃、pH为6.0—8.0的土壤中,降解菌稳定释放,对茚虫威降解率达到85%以上,释放性能不受土壤类型影响,稳定性良好,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田间喷施150 g·L~(-1)茚虫威乳油(EC)有效成分20 mg·L~(-1)后2 d撒施降解菌微球制剂90—900 kg·hm~(-2)时,茚虫威残留半衰期(T_(1/2))缩短至2.49—3.32 d(空白对照区T_(1/2)为7.53 d);有效成分5、20、50 mg·L~(-1)喷施后2 d,均匀撒施降解菌微球制剂量450 kg·hm~(-2),土壤茚虫威残留T_(1/2)由6.03—7.45 d缩短至2.34—3.59 d。【结论】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降解菌斯氏假单胞菌微球制剂性能稳定,可显著降解农田土壤茚虫威残留,缩短残留半衰期,为土壤农药残留污染生物修复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具有进一步优化和应用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丽  朱红雨  杜明楠  于婷婷  罗兰燕  杨雪  杨美英  
为筛选优良秸秆降解菌株,解析不同菌株降解秸秆的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利用以秸秆为唯一碳源的筛选方法从土壤中获得3株具有秸秆降解能力的菌株yj1、yj2和yj3。根据8d的秸秆降解率确定菌株降解秸秆的最优温度和pH,并测定和比较参与秸秆降解的内切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的活性。结果表明:1)筛选得到的yj1、yj2和yj3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短杆菌属。2)3种菌株分别在最适温度37、30和37℃以及最适pH 8、8和7时培养8d后,秸秆降解率达到峰值,在偏碱性条件下菌株yj2的秸秆降解率为26.61%。3)菌株yj1和yj3无木聚糖酶的活性,但LiP、MnP和Lac酶活性较高。菌株yj2的6种酶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协同完成秸秆降解。因此,菌株yj2可以作为碱性土壤条件下秸秆降解的候选菌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启武  金红玉  舒倩  干兴利  杨海君  邢宏霖  
从海利(常德)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池污水中分离得到2株耐盐残杀威降解细菌CS1和CS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2菌株均属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以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S1和CS2菌株菌悬液分别按照体积比为1∶1、1∶1.5、1∶2、1∶2.5、1∶3、1.5∶1、2∶1、2.5∶1、3∶1复配成混合菌剂,结果 CS1和CS2菌悬液体积比为1.5∶1(M6)时,对残杀威的降解率最高,达到72.68%。采用海藻酸钠(SA)–活性炭、聚乙二醇(PVA)–活性炭及PVA–SA–活性炭3种组合材料对M6进行包埋,PVA–SA–活性炭固定化M6对残杀威的降解率为73.22%。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残杀威降解效率的4个主要因素(残杀威质量浓度、培养基盐度、温度和pH值)进行优化,M6降解残杀威的最佳组合为残杀威质量浓度200 mg/L、盐度3%、pH 6.5、温度30℃,对残杀威的降解率达77.34%;对固定化混合菌M6降解残杀威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残杀威质量浓度、盐度、pH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丽媛  江经纬  蒋建东  许志辉  梁志清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种资源,并寻找木质纤维素降解关键酶基因和代谢通路。[方法]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从土壤、腐叶混合物中分离出27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将降解效果最优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同属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对构建贝叶斯树。[结果]菌株J1内切纤维素酶、滤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峰值分别为0.39、0.18和0.11 IU·m L~(-1),并将菌株J1鉴定为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和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萍  石贤爱  
从烟草种植土壤中分离可降解尼古丁的菌株并分析其降解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适发酵条件和降解率,并利用色谱分离技术检测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最后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分析尼古丁降解的关键基因。筛选到1株具有尼古丁稳定降解能力的细菌,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命名为AH2016菌株。该菌株在最适生长条件(尼古丁质量浓度2 g·L~(-1),温度30℃,pH 6.0)下培养16 h即可降解90%的尼古丁(初始尼古丁的质量浓度为2 g·L~(-1)),表现出较强的尼古丁降解活性。且AH2016菌株的中间代谢产物在310 nm处未出现吡咯途径特有的6-羟基-3琥珀酰吡啶吸收峰,与假单胞菌属的降解途径不同。最后筛选出一个具有降解尼古丁能力的阳性克隆子AH2016-Y,并初步推测出尼古丁降解的相关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心  何剑斌  董双  臧健  龙淼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利用微生物去毒法,初步筛选出32株生长良好的活性菌株,再添加AFB1标准品(菌液毒素终质量浓度2.5μg/m 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AFB1降解率,结果显示,从鸡粪中分离并命名为F6的菌株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降解率达83%。对菌株F6进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判断为芽胞杆菌属,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与蔬菜芽胞杆菌国际标准株ATCC700005(登录号Nr043325.1)核苷酸同源性为99.3%,由此可确定,F6菌株为蔬菜芽胞杆菌,命名为BACiLLuS oLeroNiuS gX01(登录号KP297896)。分离菌株F6发酵液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俊霞  梁志宏  关舒  汪晓  王宁  计成  牛天贵  
【目的】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以期在该毒素的生物脱毒中得到应用。【方法】以香豆素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AFB1降解菌株的初筛,之后将初筛的10株菌分别降解浓度为100μg·kg-1的AFB1。【结果】筛选出的NMO-3菌株降解AFB1能力达85.7%,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晗  刘鹏  崔铁军  白雪芳  杜昱光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0.5μm的类球状细胞;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能利用多种糖类基质。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 ing om ona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昱  蔡天明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溴苯腈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XBJ。对菌株XBJ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NaCl浓度、通气量情况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初始溴苯腈浓度、接种量情况下对溴苯腈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菌株XBJ初步鉴定为Ochrobactrum sp.。菌株XBJ在30℃、pH 7.0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佳。菌株XBJ降解溴苯腈的最适条件为:30℃、pH 7.0。当溴苯腈质量浓度为100 mg·L-1,接种量为5%时,72 h降解率达到9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琪   刘瑞   徐刚   曹颖   胡尚连   赵博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细菌,为水稻秸秆降解提供菌种资源,进而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四川绵阳水稻田中的腐烂秸秆与土壤混合物以及羌王竹海中的腐烂竹节与土壤混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经刚果红和苯胺蓝染色法以及滤纸条崩解试验筛选水稻秸秆降解菌,并检测其酶活性,综合水稻秸秆降解率和降解产物表征分析对其降解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腐烂水稻秸秆与土壤混合物及腐烂竹节与土壤混合物中分离得到63株细菌,且有4株细菌出现刚果红和苯胺蓝脱色圈,其中菌株QZ67脱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且滤纸崩解最彻底。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QZ67为台中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在30℃、p H 8条件下发酵8 d,菌株QZ67的滤纸酶、木聚糖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4 455.87,2 742.53,1 239.60和10 824.18 U/L,漆酶活性在发酵第10天达到最高,为2 160.49U/L。菌株QZ67在30℃、p H 8、160 r/min条件下处理水稻秸秆30 d,相对降解率可达28.95%。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菌株QZ67作用下,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降解。X光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接菌处理相比,菌株QZ67处理30 d后水稻秸秆的结晶度明显降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QZ67处理30 d后,水稻秸秆受到严重破坏,原本成束的维管束组织破裂成蜂窝状,基本组织变得松散细碎,水稻秸秆表面的蜡质-硅化层基本脱落。【结论】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强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能力的台中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QZ67,该菌株能有效降解水稻秸秆,有利于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杜胜男   徐佳楠   熊飞   蔡徐依   葛朋彪   张六六   李娟英  
选取3种载体(凹凸棒土、卡拉胶以及硅藻土)进行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制备,并对不同颗粒性能、污染物去除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颗粒性能研究表明:凹凸棒土与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卡拉胶机械强度低;在有营养补充的前提下,凹凸棒土和卡拉胶可以稳定释放1.50×10~(6)CFU/mL和2.60×10~(5)CFU/mL的微生物,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缓释性能较差;利用Monod方程拟合可得,对于COD_(Mn),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最大的比降解速率(μ_(max)),卡拉胶与之相当,凹凸棒土最低,同时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K_(s)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种颗粒;同时,氨氮降解动力学也呈现了相似的规律。环境条件对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分析表明:中性(pH=7)条件下,凹凸棒土、卡拉胶、硅藻土固定化颗粒降解COD_(Mn)的一级速率常数最高;凹凸棒土与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氨氮速率更高,卡拉胶在中性条件下降解氨氮速率最高。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_(Mn)、氨氮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凹凸棒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除了硅藻土固定化微生物 颗粒以外,随着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其余两种降解COD_(Mn)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_(1)值显著上升(P<0.05)。不同曝气强度下3种固定化微生物颗粒降解COD_(Mn)一级反应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更高的曝气强度对氨氮降解有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丽娟  张彤晴  杨柳燕  肖琳  潘建林  尹大强  
从污染鱼塘底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低浓度呋喃唑酮的细菌F5,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30℃静置避光培养30 d后,该菌株对0.75、1.0和2.5 mg/L呋喃唑酮的降解率分别为58.8%、64.1%和38.2%。温度为20~25℃更有利于该菌株的降解作用,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均能达85%。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提高均能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对呋喃唑酮的降解。在0.5 mg/L低磷浓度下,该菌株生长受抑制但降解活性增加,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达71.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家成  夏珍珍  黄粤  皮婷  梅枫  何冬兰  程国军  刘涛  李晓华  
对从湖北省襄阳市烟草种植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尼古丁降解菌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中agnH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AgnH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条件进行优化,为解析agnH基因的功能和揭示根癌土壤杆菌SCUEC1菌株尼古丁降解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PCR扩增获得agnH全长基因(585bp),构建重组质粒pET28a(+)-agnH,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异源表达,研究不同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对重组质粒pET28a(+)-agnH诱导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咪唑洗脱液洗脱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结果表明:在IPTG浓度为0.4mmol/L、诱导温度为25℃且诱导时间为25h条件下,AgnH蛋白表达量较高;在250mmol/L的咪唑洗脱液洗脱下,得到浓度较高的AgnH蛋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