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4)
- 2023(10094)
- 2022(8226)
- 2021(7885)
- 2020(6150)
- 2019(14264)
- 2018(13787)
- 2017(25164)
- 2016(13717)
- 2015(15675)
- 2014(15278)
- 2013(15135)
- 2012(14401)
- 2011(13458)
- 2010(13483)
- 2009(12567)
- 2008(12759)
- 2007(11184)
- 2006(10081)
- 2005(9243)
- 学科
- 济(62737)
- 经济(62662)
- 管理(33758)
- 业(29172)
- 方法(25917)
- 企(22613)
- 企业(22613)
- 中国(22350)
- 数学(22154)
- 数学方法(21847)
- 学(15716)
- 农(15114)
- 贸(13044)
- 贸易(13037)
- 易(12706)
- 业经(12411)
- 财(11703)
- 地方(10917)
- 制(10828)
- 理论(10696)
- 农业(10066)
- 环境(9879)
- 银(9627)
- 银行(9591)
- 融(9415)
- 金融(9412)
- 行(9296)
- 发(9211)
- 和(8861)
- 体(7692)
- 机构
- 大学(212467)
- 学院(207698)
- 济(89523)
- 经济(87739)
- 研究(83723)
- 管理(71229)
- 中国(62492)
- 理学(60976)
- 理学院(60090)
- 管理学(58840)
- 管理学院(58465)
- 科学(51984)
- 京(48338)
- 所(43581)
- 研究所(40137)
- 财(39229)
- 农(37397)
- 中心(35143)
- 财经(31579)
- 北京(31298)
- 业大(30754)
- 院(30583)
- 江(30032)
- 经济学(29970)
- 农业(29948)
- 范(29586)
- 师范(29232)
- 经(29029)
- 经济学院(26855)
- 科学院(25921)
- 基金
- 项目(139062)
- 科学(109523)
- 基金(103014)
- 研究(98010)
- 家(93117)
- 国家(92423)
- 科学基金(76854)
- 社会(63834)
- 社会科(60457)
- 社会科学(60440)
- 基金项目(52907)
- 省(50177)
- 自然(49510)
- 自然科(48403)
- 自然科学(48380)
- 自然科学基金(47528)
- 划(45315)
- 教育(44866)
- 资助(43023)
- 编号(36615)
- 重点(32815)
- 部(31940)
- 成果(31103)
- 发(30887)
- 中国(28305)
- 创(28228)
- 国家社会(28066)
- 课题(27367)
- 教育部(26889)
- 创新(26609)
共检索到316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浪 郑思俊
城市是人类文明集大成的产物,也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含生态系统,这两大属性的平衡协调发展才能造就稳定且具有韧性的城市系统。反观现今中国城市发展,普遍面临自然属性弱化甚至丧失等问题,如自然系统占用破坏、破碎化而至功能减退、地面硬质化等,由此直接导致中国城市普遍的水资源不平衡问题,如城市内涝、干旱等。随着由低影响开发理论引申而来的且关注城市水平衡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形成,中国城市建设也开始关注海绵城市,但其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促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集中建设可以成就,它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本文针对中国不同气候区域特点和现行城市特点,阐述了海绵城市创建对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并针对目前"...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气候区域 城市内涝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从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与城市化的特点入手,解析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尼效应的内涵,深入探讨阻尼效应形成途径。研究发现:①阻尼效应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效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固化效应、对农村人口的排斥效应;②阻尼效应有三条形成途径,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通过阻碍生产和消费资料流动形成强化效应,二是通过阻碍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形成固化效应,三是通过阻碍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来形成排斥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允龙 吕宪国 佟守正
景观敏感度(Landscape Sensitivity)是景观某一组分受到干扰(包括自然的和人类的)后引起的景观发生变化的速率,速率越大,敏感度越强。本文综述和剖析了景观敏感度的定义,分析了其决定因子:干扰力的类型和景观的属性,其中干扰力分为跳跃型(pulsed)和蔓延型(ramped),景观的属性主要是指景观变化的趋势和对干扰的承受能力(抗性);综述了景观敏感度的空间敏感度(spatial sensitivity)和时间敏感度(temporal sensitivity)。景观敏感度对非线性动态系统及其对变化的响应能力和抗性的描述,将有助于我们对景观变化的进一步理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很多城市旱内涝频发,与"速排"相反,一些国内学者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行,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尤显重要,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较缺乏。从城市规划层面探讨了雨洪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法途径,首先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专项规划,把控多层次"灰色"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耦合关系:其次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归纳"雨水促渗截留型"、"雨水调蓄;争化型"、"综合功能型"三大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晓菲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洪涝等问题,目前国内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及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等认识还不足。文章立足于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特点,把海绵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从宏观到中微观划分为成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微小绿地等三个层面,其侧重点不同,上下结合推进,发挥出各层次系统特定的作用,建立一个跨尺度的网络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进而逐步取代部分灰色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生境斑块的多样性和生境空间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工,形成可持续的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杨 毛显强
重新界定城市生态位的概念,将城市生态位定义为:在城市群的背景下,城市生命体从其城市群所在区域中所能获得的各种自然资源、生产资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综合,包括各种资本或资源的数量和类型及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化。从而为分析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视角。通过对城市生态位的时间轴线上的演变与城市间生态位的分异进行分析,探寻城市群的结构变化过程,研究城市间生态位的分异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通过京津冀城市群的案例分析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和天津市极化作用明显,城市间生态位两极分化严重,中心城市的经济扩散作用体现不够充分,极化作用过强抑制了其它城市生态位的扩展,并且导致了中心城市大量占用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建锋
系统地量化了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的空间配置效率。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的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认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的流入地区应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可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用地指标的跨区域流转实现了区域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耕地禀赋 建设用地 空间错置 帕累托改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陶新 周跃云 赵先超
提出并阐述了城市低碳交通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状况,分析表明:中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总量增加迅速,公共交通是各类机动交通工具中碳排放强度最低的,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面临着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滞后、居民出行结构的非机动化程度大幅降低、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节能减排意识淡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与城市低碳交通建设不相适应等主要问题。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了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三大战略方向和五项主要措施。
关键词:
城市低碳交通 碳排放 战略 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浪 朱义 崔心红
城市化扩张中以道路、停车场、建筑屋面等形式的不透水下垫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待开发区域到大规模开发的转变,导致降雨径流增加,并且携带大量各种类型污染物进入水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是解决城市扩展负面环境影响的生态学途径,其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绿化开放空间。本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分析和阐述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汇水区特征、功能定位和功能提升途径三个方面内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应建立在汇水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包括汇水区等级划分和径流过程分析;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应明确三个方面功能:降低径流产生源、延长径流路径和增加雨洪调蓄能力。同时,阐述了城市绿地在示范试点工作中提升海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项光勤
本文介绍了国外城市圈的基本理论 ,指出了国外城市圈建设过程中的特点 ,并从城市圈建设有利于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工、有利于区域内形成快速的交通网络、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指出了城市圈建设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圈 城市发展 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宪浩 孙莹
准移民体面安居是社会公平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准移民生存状态的基础条件,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课题。制约准移民体面安居的障碍主要有传统户籍文化的影响、户籍为本管理制度的束缚以及资源约束等。目前,深度现代化理念的确立、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社会心理改善、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等有利于准移民体面安居的支撑条件正在成长积聚,已形成相对优势,能够突破阻碍准移民体面安居的瓶颈。推进准移民体面安居,一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理念,二要创新基本住房保障体制,三要创新基本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四要创新基本住房保障供给思路。
关键词:
准移民 体面安居 基本住房保障 公平正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一东 唐先华
城市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但普遍存在植物物种单一、群落生态功能差、景观单调、忽视乡土植物等现象,其核心问题是植物多样性应用严重不足。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植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即加强园林植物引种驯化工作,重视城市园林苗圃建设,强化植物配置,开展相关政策机制研究。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城市 园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慧勇
略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筹资战略与途径刘慧勇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中国实现城市化的世纪。考虑到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较大,中国的城市化同时又是全球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一、申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根本来源从本源上说,中国城市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维新
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城市垃圾的增长趋势、处理处置现状及其环境问题。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特点及变化趋势提出了适宜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几种途径 ,并探讨了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垃圾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