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1)
- 2023(11050)
- 2022(9910)
- 2021(9393)
- 2020(7758)
- 2019(18402)
- 2018(18351)
- 2017(35495)
- 2016(19601)
- 2015(21974)
- 2014(22097)
- 2013(21914)
- 2012(20053)
- 2011(17903)
- 2010(17590)
- 2009(15976)
- 2008(15236)
- 2007(12971)
- 2006(11327)
- 2005(9478)
- 学科
- 济(78899)
- 经济(78818)
- 管理(53645)
- 业(49528)
- 企(40623)
- 企业(40623)
- 方法(36356)
- 数学(31776)
- 数学方法(31382)
- 中国(21021)
- 地方(20829)
- 农(20661)
- 学(17119)
- 财(17061)
- 业经(16685)
- 农业(14241)
- 环境(13272)
- 理论(12952)
- 和(12743)
- 贸(12074)
- 贸易(12067)
- 易(11591)
- 技术(11588)
- 制(11418)
- 务(10856)
- 财务(10795)
- 财务管理(10774)
- 划(10764)
- 地方经济(10201)
- 企业财务(10106)
- 机构
- 大学(270787)
- 学院(269173)
- 管理(110405)
- 济(100893)
- 经济(98366)
- 理学(96498)
- 理学院(95340)
- 管理学(93692)
- 管理学院(93218)
- 研究(88967)
- 中国(63493)
- 京(58801)
- 科学(58571)
- 所(44098)
- 财(43395)
- 农(42635)
- 业大(41997)
- 研究所(40715)
- 中心(40451)
- 范(37924)
- 江(37696)
- 师范(37625)
- 北京(36939)
- 财经(35751)
- 农业(33368)
- 院(33028)
- 经(32394)
- 州(31759)
- 师范大学(30736)
- 经济学(28690)
- 基金
- 项目(194283)
- 科学(151851)
- 研究(141471)
- 基金(139050)
- 家(121094)
- 国家(120084)
- 科学基金(103269)
- 社会(87087)
- 社会科(82324)
- 社会科学(82298)
- 省(76409)
- 基金项目(75851)
- 自然(68550)
- 自然科(66897)
- 自然科学(66882)
- 自然科学基金(65608)
- 划(64609)
- 教育(64241)
- 编号(58696)
- 资助(56590)
- 成果(46545)
- 重点(43004)
- 部(41868)
- 发(41480)
- 课题(40001)
- 创(39821)
- 创新(37100)
- 科研(36923)
- 大学(35603)
- 教育部(35519)
- 期刊
- 济(107256)
- 经济(107256)
- 研究(77013)
- 中国(46840)
- 学报(42349)
- 科学(40024)
- 农(37643)
- 管理(37058)
- 大学(31489)
- 财(31264)
- 教育(30411)
- 学学(29359)
- 农业(26652)
- 技术(23615)
- 业经(17855)
- 融(17635)
- 金融(17635)
- 图书(16328)
- 经济研究(15934)
- 财经(15692)
- 问题(15683)
- 资源(14895)
- 科技(13998)
- 业(13703)
- 理论(13236)
- 经(13236)
- 技术经济(12988)
- 发(12706)
- 实践(12448)
- 践(12448)
共检索到377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閤超成 邓小鹏 常腾原
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气候、地质条件以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和西北地区的特点,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4个方面构建该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閤超成 邓小鹏 常腾原
为了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的针对性,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气候、地质条件以及城市面临的主要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和西北地区的特点,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4个方面构建该地区的海绵城市水文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蓓佳
【目的】为了完善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从而提升政策执行效果。【方法】本文基于“路径-效能”分析框架,以西北地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政策为分析对象,首先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厘清垃圾分类的政策路径,再以此为基础构建PMC指数评价模型,对政策效能进行全面评估。【结果】(1)推进垃圾分类的政策要素包括导向要素(政策目标)、资源要素(基础设施、技术支持、人员配套、资助体系)和保障要素(宣传教育、监督考核、处罚方式、奖励机制),最终形成以政策目标为导向,给予配套资源,并为资源运用提供保障的政策路径。(2)6个试点城市的政策评级分别为良(西宁)、中(兰州、西安、银川、咸阳)、差(乌鲁木齐),整体平均水平为中,除基础设施外,其余变量均有待提升,其中奖励机制的效能提升空间最大。(3)各城市政策均在部分变量上存在内容或实施细则的缺漏,而不同政策的内容缺失方面和程度都不尽相同,致使政策改进的参考路线也有所区别。【结论】从补充政策内容细则和制订差异化完善路线两方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步茵 黄明华
带形城市贯穿了西北地区东部城市体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高速发展中,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建设出现了各种棘手的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具体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带形城市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借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建立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对城市新建区进行开发强度分区,并在地块开发强度具体确定时,以容积率为例,从土地使用性质、地块划分与规模、城市形态、控制指标值域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探讨适宜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控制指标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梁颖 徐娜
基于模糊数学的财务分析基本原理,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权重设置、隶属度计算及一致性检验建立了一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结合数学矩阵建立了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能力的评价模型。正逢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进入全面实行阶段,且钢铁行业在西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财务分析模型对西北地区西宁特钢、酒钢宏兴两大钢铁上市公司的盈利、偿债等五项能力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钢铁 财务分析 去产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宗顺 张海鹏 岳超 杨红强 张寒
造林增汇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其碳中和效果背后的成本有效性不可忽视,这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基于西北地区GIS平台数据,构建地理—经济—生态三维整合分析框架,采用环境因子叠加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优化模型,从自然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角度识别了西北地区边际可造林区域,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预测了造林碳汇潜力,以此为基础拟合了碳汇供给曲线,并对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满足自然和经济双重可行性的造林土地面积为102.71万hm2,仅占自然可行造林土地面积的20.56%。其中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甘肃两省。(2)西北地区造林的碳汇潜力为9.37 Mt CO2/年,到2060年能够为该地区碳中和目标提供约9.70%~15.06%的贡献,不可忽视。(3)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平均成本为948.81元/t CO2,相比于能源碳减排路径,整体上不具有成本有效性。且在迫切应对气候变化情景下,西北地区造林增汇的成本有效性更弱。据此,提出强化造林增汇对碳中和贡献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俊华 刘静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研究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本文选取陕西省2010-2016年农业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quist指数模型对陕西农业生产效率分别进行静态与动态测算,并分析其冗余量。研究表明:陕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但发展较为均衡,技术进步是推动陕西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不能仅仅依靠资金投入,提升技术等现代化要素的投入更加关键,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企业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书乾
两汉、唐、清为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政治军事因素在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机制中始终居主导地位。水资源条件一直严重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城市的地域分布。城市的职能性质一般比较简单,多为行政军事方面的,但也产生过一些如国都、宗教圣地、商业中心等特殊职能的城市。
关键词:
古代城市,起源,演变,西北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雨青 李绍才 孙海龙
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道路建设却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冲击,建立道路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川西北地区道路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对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生态补偿模式进行研究。结合川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以及道路工程建设的损益驱动过程,分析了受损者和受益者;并结合道路工程的生态特征,分析了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提出了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的生态补偿途径。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川西北 补偿模式 生态补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嘉毅 丁克贤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就是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西北地区某师范大学在校师范本科生进行了研究,就影响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之意向有关因素以及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和看法等进行了分析,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和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萍霞
培训是否契合对象的需求是影响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动因、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等多维度需求进行调研,针对目前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泛化、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动力不足等问题,以调研结果为基础,从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师资、评估等多方面改进入手,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实效,使新入职教师尽快转变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
关键词:
高校 新入职教师 教师培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玲燕 邸佳聪 杨建平 裴佳佳
探析西北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北地区194个县域为例,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西北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动态演变特征及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北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呈稳步上升态势,从2005年的22.73上升至2020年的45.28,总体水平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空间分布格局由“东西高、中间低”逐渐演变为“东高西低、西北高西南低”,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陕西与青海区域间差异最大。在直接效应层面,产业结构升级、财政自给能力、城乡收入比、城镇化水平、政府行政能力和人口密度对本县域供给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间接效应层面,产业结构升级、财政自给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找准供给质量提升着力点,关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分性,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性,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树奎 李同昇 周杜辉
从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度的定义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定量化评价区域社会经济与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52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扩散环境相似性、发展水平相近性、协调发展一致性等原则,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西北地区各县域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和整体发展滞后型4种类型区域;把空间分布类型转化为时间发展阶段,以发展阶段作为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背景时,西北地区各县域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S"型变化特征,根据协调度随社会经济发展的"S"型曲线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吴鑫悦 李文龙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风险,运用分区分级、多维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脆弱性一级分区–生态系统状态二级分区"的综合分区体系,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可分为6个一级分区,各分区面积分别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24.5%、45.3%、6.9%、15.8%、0.3%和7.2%。2)在一级分区约束下,根据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区域生态风险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将西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生态保护红线二级分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的有效发挥、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段汉明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空间不连续 兰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快速发展期的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评价——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列车流”视角下西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西北地区城市化推进的途径研究
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以西北地区为例的分析
我国欠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以西北地区甘肃省为例
西北地区重工业城市工业行业碳排放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城乡流通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与优化路径——以西北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例
农民合作行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三种维度——以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微观考察为例
西北地区沟域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探索— —以西秦岭车巴沟景区为例
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及其最佳粒度选择分析——以西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