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75)
2022(1267)
2021(1186)
2020(1059)
2019(2262)
2018(2307)
2017(3763)
2016(2370)
2015(2831)
2014(3010)
2013(2913)
2012(2934)
2011(2650)
2010(2888)
2009(2843)
2008(2831)
2007(2717)
2006(2610)
2005(2607)
2004(2250)
作者
(6727)
(5649)
(5407)
(5324)
(3698)
(2737)
(2570)
(2151)
(2059)
(2027)
(1995)
(1982)
(1945)
(1865)
(1847)
(1745)
(1728)
(1683)
(1682)
(1624)
(1552)
(1432)
(1372)
(1371)
(1355)
(1335)
(1245)
(1235)
(1232)
(1157)
学科
(9256)
经济(9233)
管理(6706)
(5664)
(4787)
企业(4787)
地方(3857)
中国(3764)
(3378)
(2951)
(2671)
(2572)
银行(2572)
(2471)
教育(2415)
(2327)
(2268)
贸易(2264)
(2147)
金融(2147)
(2122)
业经(2011)
制度(1982)
(1982)
(1875)
(1854)
方法(1853)
理论(1813)
地方经济(1798)
税收(1719)
机构
大学(32238)
学院(30942)
研究(11897)
(11335)
经济(10920)
中国(10666)
管理(10338)
理学(7664)
理学院(7548)
(7521)
管理学(7423)
(7349)
管理学院(7336)
(7178)
中心(6893)
科学(6124)
(5945)
(5879)
(5581)
(5276)
师范(5240)
(5132)
银行(4958)
研究所(4915)
财经(4909)
(4796)
北京(4776)
(4610)
人民(4444)
(4282)
基金
项目(15350)
研究(12596)
科学(11670)
基金(10209)
(8367)
国家(8254)
社会(7462)
社会科(7017)
社会科学(7016)
科学基金(6894)
教育(6249)
(6084)
成果(5835)
编号(5583)
(5238)
基金项目(4805)
资助(4576)
课题(4463)
(3990)
自然(3973)
自然科(3879)
自然科学(3878)
自然科学基金(3790)
(3565)
重点(3544)
项目编号(3377)
规划(3310)
(3305)
(3283)
(3187)
期刊
(17667)
经济(17667)
研究(13582)
中国(10685)
教育(7392)
(6684)
(6561)
金融(6561)
管理(4957)
(4729)
学报(4554)
图书(4061)
科学(3867)
大学(3609)
书馆(3432)
图书馆(3432)
技术(3152)
(3039)
学学(2928)
国际(2902)
财经(2734)
农业(2580)
业经(2478)
理论(2444)
经济研究(2403)
(2392)
实践(2326)
(2326)
问题(2241)
(2114)
共检索到66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汀水  
海澄之月港港考林汀水海澄因有月港港道又名月港。明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市镇繁华甲一方”,被称“小苏杭”①。这一港道今人指为即今海澄港口沿着南港向东直到海门岛的九龙江河段②。这一说法非是。按今南港明清时候称港口江、港口大溪,或名为圭海,也有迳称“南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吉平  
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由此促进了作为门户或窗口的港口的快速发展,并对其地域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南通沿海港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文章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地域港口体系构建的战略角度,探讨了南通沿海大型深水港口建设的区域经济意义、条件和基本方向,提出了加速其建设的基本战略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庆亮  
沿海港口的临港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资源的重要载体,在现代港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国沿海临港物流园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沿海临港物流园区发展中要以沿海港口中长期物流发展为基础,在布局选址上要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战略功能定位要合理明确,积极探索临港物流园区合理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手段,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永平  
物流学是新兴和前沿的学科,而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却不是新近才有的。概念的历史不等于事物本身的历史,必然能从历史中找到酝酿和演变过程。从物流的基本要素来看,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生产活动古已有之,而非物流理论出来以后的产物。对于天津,从明清漕运枢纽到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中,历史的重要性与现实的重要性结合在了一起。这是学术上的逻辑联系,更是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必然联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在经济与制度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下,对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研究。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96年,"前店后厂"的跨界地域生产体系在香港与深圳间形成,市场(跨界投资)成为引领港深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政府是区域一体化中缺失的部门;1997—2003年,随着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香港特区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区域政策,对区域一体化重新认识;2004年以来,制度化的区域一体化开始在港深两市出现",港深都会"成为两市合作的旗帜,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彪  
海口港地处海南岛北部,是海南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水路运输通道,对腹地经济和省内发展有至关重要的贡献。本文从港口物流内涵、特点出发,论述了海口港物流业务的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口港开展物流建设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凤  
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二者相互激荡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与农业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地理环境的视角以江苏沿海最具特色的连云港为中心,探讨地理环境对江苏沿海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进程的作用。通过研究,力求为江苏沿海的"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并为改变苏北沿海"洼地"形象以及新一轮沿海开发培育新的"增长极"提供思考与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杰  陈卓  王爽  
港口腹地对特定区域内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港口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为明确山东沿海主要港口腹地的动态演化过程、特征及机制,在Huff模型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交通运输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网络分析法与栅格分析法,设计港口腹地动态演化模拟的技术实现路线,据此考察了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腹地格局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港口腹地结构上,青岛港与日照港腹地呈现典型的以交通干线为轴线的放射型结构,烟台港腹地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港口腹地演化上,2000年以来,在区域内各港腹地交相扩张的相互作用下,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腹地格局经历了"北上—南下"的动态演化过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旭  张向阳  孙之翼  陆丽丽  
为高效准确地找出某地江海联运可发展运输网络,提出了江海联运网络优化模型。首先模拟江海联运应用的现实条件和运作方案,构建江海直达、江海中转和江海直驳三种江海联运模式的成本模型;其次建立效用选择模型,计算和比较某港与其竞争对手的费用、时间、安全和稳定的综合效用;最后建立网络优化模型筛选出可行的江海联运需求路线。以宁波舟山港为例,结合厦门港至武汉港的杂货运输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证明宁波舟山港可作为江海联运中转主选择港,并进一步得到所有宁波舟山港可被选择的江海联运线路,集成为宁波舟山港江海联运网络优化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光宇   赵鹏军   何张源   张梦竹   封学军  
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地理空间数据和OD流量大数据,识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潜在腹地和真实腹地的空间格局,评价两类腹地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两类腹地的范围大致相同,腹地内部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潜在腹地覆盖范围较广但竞争力不强,通道对于时间价值更高的货物更具吸引潜力;(3)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真实腹地覆盖范围在运输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公路腹地与港口邻近而铁路腹地与港口分离;(4)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是影响两类腹地匹配关系的重要因素,大能力运输通道匮乏导致广西和通道西侧的运输供给能力较弱,班列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渝地区的通道运输份额。未来,应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供需匹配针对性,拓展建设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外战略性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闫庆  陈炳睿  堵盘军  
应用海洋数值模式ECOM-si耦合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海面热通量计算模块,采用N2P2ZD型生态模型,研究评估了象山港海域的浮游生物量受港内两大滨海电厂(国华电厂和乌沙山电厂)温排水的影响程度。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温排水及其卷载和余氯杀伤效应对海域的浮游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象山港浮游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春季和初夏等增温季节,温排水的存在可使藻华的发生期提前;夏季高温期,水温超过最佳生长温度,则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且可降低赤潮发生的风险;在秋季降温期和冬季低温期,水温低于最佳生长温度,温排水有助于缓解水温的下降,有助于提高该时期海域的初级生产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杰  陈卓  王爽  
港口腹地对特定区域内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港口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为明确山东沿海主要港口腹地的动态演化过程、特征及机制,在Huff模型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交通运输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网络分析法与栅格分析法,设计港口腹地动态演化模拟的技术实现路线,据此考察了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腹地格局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港口腹地结构上,青岛港与日照港腹地呈现典型的以交通干线为轴线的放射型结构,烟台港腹地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港口腹地演化上,2000年以来,在区域内各港腹地交相扩张的相互作用下,山东省沿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乔民  
海沙开采已成为仅次于油气开采的世界第二重要海洋开采业。1980年代以来,香港政府投资1.7×108港元为寻找海岸围垦填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沙勘探活动,在1828km2香港水域发现22个地点海沙资源储量7.4×108m3,其中9个地点4.2×108m3储量因覆盖层较厚或污染严重或海区环境特别敏感等原因被暂时搁置。1990~2002年共开采海沙2.7×108m3,为形成2100hm2新土地的多项围垦工程提供了约一半的填料。基于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资料建立了香港海域第四纪层序和海沙产状地质模型,发现和证实了含气沉积物地震剖面的声波浑浊现象。香港政府对海沙资源进行统一勘探和统一管理,强调海沙开采的环境和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邱敬舒  
上海临港新城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新城规划打造的滨海旅游形象开始突显。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临港新城发展滨海旅游具有资源、基础、机遇与能源优势,并且需加强海洋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完善内外部交通条件、提升旅游形象宣传,进而秉承"低碳"、"生态"理念提出临港新城未来发展的旅游项目设计思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荣  赵瀛  杨红  陈炳睿  丁骏  戴桂香  堵盘军  
为了定量地分析不同温升梯度的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采用FVCOM三维水动力模型计算2011年夏季大小潮、涨落潮时期不同温升梯度温排水的分布特征、影响面积和体积,并根据2011年夏季在象山港海域进行的海上围隔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梯度温升范围内浮游植物优势种琼氏圆筛藻的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表层温排水扩散范围主要分布于1.5℃温升包络线内,底层主要分布于1℃温升包络线内。弱温升区和强温升区内温排水影响海水体积分别为93.650×106 m3及1.073×106 m3,总计94.723×106 m3。温排水影响范围内琼氏圆筛藻的总损失量为3.258×1013 cells,弱温升区占94.7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