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1)
- 2023(7199)
- 2022(6169)
- 2021(5632)
- 2020(4738)
- 2019(10123)
- 2018(10416)
- 2017(18665)
- 2016(10745)
- 2015(11728)
- 2014(11577)
- 2013(10627)
- 2012(9665)
- 2011(8796)
- 2010(8874)
- 2009(8329)
- 2008(7889)
- 2007(7085)
- 2006(6166)
- 2005(5542)
- 学科
- 济(29569)
- 经济(29519)
- 管理(24811)
- 业(21637)
- 企(17006)
- 企业(17006)
- 中国(11041)
- 农(11029)
- 学(10747)
- 方法(9768)
- 制(8741)
- 财(8702)
- 业经(8048)
- 数学(7718)
- 数学方法(7551)
- 理论(7392)
- 银(7362)
- 银行(7312)
- 融(7202)
- 金融(7194)
- 行(7098)
- 体(7024)
- 农业(6958)
- 贸(6784)
- 贸易(6781)
- 地方(6703)
- 教育(6610)
- 易(6571)
- 和(5527)
- 教学(4928)
- 机构
- 学院(140135)
- 大学(136694)
- 研究(53940)
- 济(46258)
- 管理(45050)
- 经济(44922)
- 中国(38524)
- 理学(37893)
- 理学院(37390)
- 科学(37304)
- 管理学(36379)
- 管理学院(36137)
- 农(34027)
- 所(30318)
- 京(30039)
- 研究所(27960)
- 农业(27395)
- 业大(25564)
- 中心(24015)
- 江(23093)
- 财(22478)
- 技术(20761)
- 院(20027)
- 范(19957)
- 师范(19541)
- 省(19187)
- 北京(18816)
- 州(18553)
- 财经(17194)
- 农业大学(16954)
- 基金
- 项目(96355)
- 科学(71782)
- 研究(68982)
- 基金(63954)
- 家(59372)
- 国家(58820)
- 科学基金(46674)
- 省(40843)
- 社会(38941)
- 社会科(36507)
- 社会科学(36501)
- 划(34905)
- 基金项目(32702)
- 教育(32423)
- 自然(30886)
- 自然科(30170)
- 自然科学(30155)
- 编号(29658)
- 自然科学基金(29543)
- 资助(26874)
- 成果(25178)
- 重点(23008)
- 课题(22476)
- 发(21948)
- 计划(20405)
- 创(20399)
- 部(19605)
- 创新(19057)
- 科技(19044)
- 科研(18927)
共检索到214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飞 郑怀平 张海滨 刘晓 张国范
采用自交、杂交和混交等不同的交配方式分别获得海湾扇贝"中科红"品种和普通养殖群体(对照组)的受精卵和幼虫,在20℃、23℃和26℃三个温度条件下培养,比较了两个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率1、0日龄幼虫存活率、1日龄和10日龄幼虫壳长。实验结果表明:"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杂交系和混交系的孵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自交系10日龄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P<0.05)和混交系幼虫的1日龄壳长大于对照组,杂交系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幼虫生长10日后,"中科红"海湾扇贝自交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海大金贝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高亚平 房景辉 蒋增杰
为深入了解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湿重之间的关系,为栉孔扇贝选育工作中亲贝的挑选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来自同一家系的栉孔扇贝子代324只一龄个体以及生长到二龄的23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性状数据包括壳长(x_1/cm),壳高(x_2/cm),壳宽(x_3/cm),湿重(y/g)。结果显示,所有形态性状和湿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一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长,为0.939,与二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高,为0.80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32),壳高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贝龄 数量性状 通径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帅 王晓梅 赵春暖 任利群 吴玉萍 陈洋 郑言鑫 于涛 韩海英 李波 张明燡 吴楠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0月龄时的杂交群体与自交群体的数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杂交群体各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自交群体;4月龄时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小于20月龄时。4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831;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574。20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630、0.547和0.523;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836、0.934和0.933。在通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形态性状对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在0.690~0.939。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不同目标的人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虾夷扇贝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朱晓闻 王辉 陈静 孙小真
采用双性状选择方法在经群体继代大壳高选育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南部亚种F3养殖群体中进行闭壳肌定向选育,以评价闭壳肌的选择效果和现实遗传力,为海湾扇贝南部亚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以壳高为第一选择性状、体质量为第二选择性状、壳高选择压力为10%、体质量选择压力为1%情况下,正、负向选择组、对照组在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壳长增长率、中培期存活率、成体各形态参数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稚贝育成率、养成期存活率、成体各质量性状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对照组>负向选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春艳 丁君 常亚青 孙效文
采用新型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与同位素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5对微卫星引物,并对大连地区3个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养殖群体(黑石礁海区、小长山岛海区、广鹿岛海区)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获得175个阳性克隆并测序,得到160个含微卫星的序列,其中完美型,非完美型和混合型分别占42.69%(73)、46.20%(79)和11.11%(19),经筛选得到15个微卫星标记。虾夷扇贝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00~8.8573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0211~0.9111之间;观测杂合度在0.0000~0.8778之间。表明这几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遗...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微卫星 养殖群体 遗传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也称为现代育种技术,具有选择效率高、可抑制遗传衰退等优点,是进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基础。基于此,采用这项技术开展了大菱鲆快速生长性状遗传改良研究。为了系统评估大菱鲆快速生长选育的育种成效,运用C-R模型分别对选育出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的非线性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深入揭示选育出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的生长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C-R模型的拟合度、拐点月龄、拐点体质量、最大月增体质量分别为0.999和0.997、15.228和16.858月龄、716.712和619.862 g、111.711和78.061 g;快速生长品系的瞬时生长率、瞬时生长加速率、相对生长率分别在4.5~25月龄、3~13.8月龄、3~15月龄,高于普通养殖群体,在其他相应阶段,快速生长品系的瞬时生长率和瞬时生长加速率低于普通养殖群体,而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快速生长品系的始速点、拐点和终速点均比普通养殖群体提前,并且快速生长期时间区间长度(12.35月龄)小于普通养殖群体(15.28月龄),其对应的体质量区间长度(1 187.680 g)大于普通养殖群体(1 027.120 g),即基于家系选育技术获得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在较短的快速生长时间区间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净增体质量,取得了更大的遗传进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传敏 李琪 孔令锋 于瑞海 于红
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
关键词:
长牡蛎 壳金选育系 滤水率 耗氧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吉桥 靳翠丽 姜静颖
采用 3种降盐度梯度研究海湾扇贝 (Argopectenirradians)幼贝的耐盐极限及其组织学性状。幼贝壳长 (3.7± 0 .2 )cm ,水温 2 1~ 2 3℃。结果表明 ,盐度每天降 1时 ,幼贝的耐盐性最强 ,其下限为 8;盐度每天降 3的耐盐性次之 ;变梯度降盐度 (盐度 19以上时每天降 3,19以下每天降 1) ,幼贝耐盐性最低。盐度胁迫下幼贝的鳃和肝脏受损伤最严重。对虾与扇贝混养池塘的适宜盐度应在 10以上 ,降盐驯化的日变化不宜超过 3,最好为 1。
关键词:
海湾扇贝 降盐度方式 低盐耐受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东哲 毛玉泽 方笑 杜美荣 张福崇 方建光
为有效避开河北地区褐潮暴发与海湾扇贝养殖时间的重叠,为海湾扇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海湾扇贝进行晚苗培育(4月初种贝入室,以下称晚苗)及池塘底播和筏式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池塘底播海湾扇贝晚苗培育的稚贝(壳长5.0–6.1 mm),经过139 d的养殖,收获时平均壳长达59.7 mm,扇贝柱5.2 g。2012年筏式养殖海湾扇贝晚苗,收获时平均湿质量、鲜贝柱重和出贝柱率分别为28.7 g、3.8 g和13.8%。2013年,晚苗收获时平均壳高、湿质量、鲜贝柱重和出贝柱率分别为50.3 mm、24.4 g、3.1 g和12.7%。按1000 m3育苗水体计算,海湾扇贝晚苗培育可以节省燃煤...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晚苗培育 池塘底播 筏式养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唐启升 任黎华
测定桑沟湾深水区、浅水区栉孔扇贝固碳量,并进行固碳速率的标准化处理,增加了与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率的可比性,分析了栉孔扇贝在不同养殖区的固碳速率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养殖种类,深水区生物固碳的速率比浅水区高两倍。不同区域,贝类壳碳及软体部中碳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导致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速度、养殖密度及存活率的不同而导致单位面积的产量存在差异。养殖栉孔扇贝的固碳速率可与森林相媲美。另外,贝类的养殖活动与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之间关系复杂,需要加强贝类的摄食、呼吸、生物沉积、钙化等整个生理生态学过程研究。
关键词:
生物固碳 栉孔扇贝 桑沟湾 海水养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静颖 高悦勉
对大连地区患"面盘解体病"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面盘幼虫进行电镜观察,并对健康海湾扇贝幼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患该病面盘幼虫病症为:下沉,组织解离,游泳器官面盘解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全部死亡。对发病面盘幼虫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该病原病毒主要侵染面盘幼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病毒呈六角形或近圆形,未成熟病毒颗粒直径为84~90nm,病毒颗粒形态不一,大致有4种与所报道的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herpesvirus)和火鸡疱疹病毒(Turkeyherpesvirus)相似,即致密拟核型、中空型、十字型和双环型。从形态学上进行鉴定,认为该病毒...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建彬 马克异 李家乐
从封闭养殖5代的6月龄日本沼虾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雌虾和70尾雄虾,测定体质量以及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部长、第二腹节宽和第二腹节高等表型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质量仍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雌虾的全长、体长、腹部长等性状和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雄虾的全长、头胸甲高和体质量的通径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略大于头胸甲高;雌、雄虾所选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和0. 930,可见这些性状经过5代封闭养殖后,在雌雄虾中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指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婧 欧阳海鹰 孙英泽 闫雪 朱宏
扇贝是中国沿海重要的优势高经济价值养殖贝类之一,中日两国的扇贝产量长期居世界前两位,但作为邻国,扇贝养殖方式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以客观的视角呈现两国在主养品种、养殖产量、养殖技术、环境监测手段等方面的养殖差异性,并通过差异性分析对中国的扇贝养殖提出了发展建议。分析表明,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引导、推动科研创新、重视环境数据积累、转变养殖理念等方式,可进一步促进中国扇贝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扇贝 养殖 中日 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王诗欢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