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8)
2023(6566)
2022(5579)
2021(5139)
2020(4303)
2019(9713)
2018(9378)
2017(17319)
2016(9339)
2015(10583)
2014(10684)
2013(11008)
2012(10518)
2011(9717)
2010(10011)
2009(9431)
2008(9218)
2007(8321)
2006(7699)
2005(7101)
作者
(29401)
(24638)
(24630)
(23638)
(15697)
(11978)
(11317)
(9878)
(9612)
(8818)
(8731)
(8255)
(8229)
(7956)
(7665)
(7571)
(7295)
(7181)
(7063)
(7058)
(6587)
(6196)
(5907)
(5662)
(5586)
(5559)
(5456)
(5378)
(5139)
(4970)
学科
(61100)
经济(61053)
管理(28114)
(21319)
方法(19890)
(18454)
企业(18454)
数学(17451)
数学方法(17276)
地方(16364)
(13942)
中国(12147)
地方经济(12048)
(10966)
业经(10187)
(9884)
(9044)
教育(7966)
环境(7577)
(7297)
理论(7297)
经济学(7061)
(6818)
制度(6813)
(6252)
金融(6252)
农业(6168)
(6053)
(6001)
服务(5940)
机构
大学(147578)
学院(143082)
(66376)
经济(64687)
研究(54516)
管理(53607)
理学(44957)
理学院(44390)
管理学(43610)
管理学院(43338)
中国(39120)
(31618)
科学(31251)
(28839)
(27564)
研究所(24760)
中心(23852)
(23247)
财经(22311)
(21077)
经济学(20959)
北京(20622)
(20180)
(20108)
师范(20019)
(19653)
业大(18937)
经济学院(18268)
(18147)
(18037)
基金
项目(89988)
科学(70367)
研究(65545)
基金(64452)
(55674)
国家(55223)
科学基金(47100)
社会(42883)
社会科(40467)
社会科学(40453)
(35187)
基金项目(33230)
教育(30847)
自然(29336)
(29017)
自然科(28633)
自然科学(28621)
自然科学基金(28074)
资助(27225)
编号(25566)
成果(21082)
重点(20408)
(19955)
(19944)
课题(19098)
国家社会(17638)
(17240)
教育部(17160)
大学(17027)
人文(16698)
期刊
(85976)
经济(85976)
研究(49425)
中国(36532)
(23531)
学报(21267)
管理(20864)
科学(19674)
教育(18764)
(17470)
大学(16457)
学学(15170)
经济研究(13913)
技术(13509)
财经(12253)
农业(11876)
(11593)
金融(11593)
(11263)
(10774)
业经(10381)
问题(9671)
统计(9534)
技术经济(8947)
(8287)
(7909)
卫生(7909)
决策(7750)
图书(7491)
世界(6880)
共检索到23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克军  王梅  
目的:通过对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以下简称"门诊")和5家美沙酮口服液配置单位(以下简称"药厂")费用发生情况调查,测算各单位2005年运营成本,分析成本构成,为管理层提供相关决策参考。方法:运用微观经济学成本理论,借鉴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对门诊和药厂的直接成本消耗进行了成本归集和核算,以及结构评价分析。结果:8个门诊2005年总成本波动范围31~84万元,平均为51万元;5个药厂2005年总成本波动范围6~30万元,平均为14万元。医院下属门诊成本高于疾病控制中心(CDC)下属门诊成本,东部地区门诊成本高于西部门诊成本。8个门诊的各类成本构成分别是:固定成本2%~12%、人力成本40%~74%和办公成本21%~48%;5个药厂的各类成本构成分别是:固定成本7%~33%、人力成本6%~31%和生产性成本44%~72%。在总成本中,门诊和药厂的固定成本比例均最小,门诊的人力成本较高,而药厂的生产性成本占优。结论与建议:本研究测算出的各地门诊运营成本可作为判断在相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同类地区新开设门诊所需经费投入的参考依据。建议管理人员结合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成本测算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本项目的二级核算制度,要求各门诊在开诊时就严格按照二级核算进行记录,为建立常规性成本核算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梅  刘克军  
目的:通过对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支情况调查,应用微观经济学边际成本分析的方法,结合现场定性访谈,分析不同收费标准下门诊盈亏现状和问题,预测其运营的基本条件和最大收益,为管理层提供相关决策依据。方法:运用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在支出调查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微观经济学边际成本定量分析。结果:(1)从收支测算结果看,在现行的收费和日均门诊量条件下,只有3家门诊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并有一定的节余;其他门诊收不抵支。如果门诊仅依赖于上述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偿的现况,没有服务收费,均将难以为继。(2)边际分析提示:按照10元/人日标准收费时,从8家门诊总的情况来看,日均门诊量需超过111人才可能实现保本;当日均门诊量达到365人时,门诊收益最大,但其在现行一定实际条件下很难达到。(3)按照5元/人日标准收费时,从总的成本投入来看,门诊难以保本。结论与建议:(1)收费定为不超过10元/人日,从稳定社会和保持门诊正常运营方面来看是合理和必要的。(2)基于本研究盈亏分析和现场调研的结果,建议尽快落实门诊的专项收支管理相应政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克军  王梅  
目的:通过对首批8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以下简称"门诊")和5家美沙酮口服液配置单位(以下简称"药厂")财政投入调查,描述并分析各级财政投入水平、经费来源和流向,及其在门诊和药厂总成本中的构成比,并与定性访谈相结合,发现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层提供相关决策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卫生部规财司和国家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以及各省和市卫生厅局的规财处。借鉴卫生总费用测算的部分方法,计算各级财政投入的数量和比例,描述其使用流向。结果:(1)8个门诊的经费投入中,来自中央财政的构成比约为12%~33%,来自地方财政的构成比约为7%~67%。门诊固定成本和办公成本中,中央财政所占的比例高于地方财政,人力成本中则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2)中央财政是药厂获得财政补贴的唯一来源。在设备方面,中央财政补助约占5个药厂设备总投入的5%~11%,但在生产性支出方面,中央财政补贴的美沙酮原料购买费用几乎占了整个美沙酮口服液配制生产性支出的一半(33%~69%)。结论和建议:财政对美沙酮工作给予一定的补偿是必要的,但补偿的方式、水平和投入方向应以各地工作成本数据为基础、以工作绩效考核为标准进行相应调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艳杰,王维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常见、病程具有迁延性,同时也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障碍,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也较为沉重。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并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近几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993年,中国7个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患病率达6.55%。从卫生经济学的标准来衡量,目前,该疾病是我国消耗医疗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精神卫生机构来说,如何更好地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鸣  
我们对5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接受利培酮治疗前后各6个月进行自然条件下的观察,记录病人接受利培酮治疗后6个月的某些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指标,并与病人接受利培酮前6个月的相应指标作自身对照,结果表明:病人使用利培酮住院治疗时药费比例每人平均上涨51%,但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分级有明显好转。这提示:利培酮具有降低直接费用的效果。同时,使用利培酮后,病人缺勤天数和病人家属缺勤天数较使用利培酮前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提示利培酮还具有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间接费用的作用。本文结论支持:使用利培酮后的总费用降低足以抵消药费的上涨,并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献兵   潘华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与信用、信用与市场经济以及产权制度与信用之间的关系 ,认为我国信用维持的关键是清晰产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强化利益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平  唐安洲  张哲  尹时华  潘杰  李东林  
目的:评估4种方案治疗突发性聋(SSHL)的经济性。方法:回顾分析4组SSHL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成本-效果:A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地塞米松;B组:A组+金纳多;C组:A组+金纳多+凯时;D组:A组+金纳多+东菱迪夫。结果:4组平均总有效率为65.18%,各组总有效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HL患者的例均及日均住院总费用和药品费用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A组33.82元、B组48.93元、C组67.90元、D组93.50元。结论:SSHL 4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方案为成本-效果最佳方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崔学光  曹炳雁  李宏旭  许金波  张宇  刘周阳  
目的:观察NAH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高血压病人中的降压疗效、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和依从性及其经济学评价。方法:从2005年4月—2006年3月对吴忠市金积镇28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NAH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是第10周时降压达标率(血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洪章  杜炎秋  刘瑾瑜  崔世军  郭大乔  刘翼  黄葭燕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经济学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访谈,确认两种术式的标准流程,进而计算出两种术式的直接医疗成本。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确定各个效果指标的初始值和范围。由此构建出决策树模型,对两种术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在各个指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和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占绝对优势的概率均大于85%。在手术后局部血肿、脑出血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没有绝对优势。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有较好的经济性,建议临床医生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下,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治疗。此外,应采取相关行动,积极推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翔宇,杨凌志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a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尤其是左氧氟沙星在经验治疗CAP中较为普遍,据统计2001年16城市入网医院用药情况分析,左氧氟沙星单品种销售金额已位居第三,抗菌药物已排名第二。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左氧氟沙星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轻度CAP的疗效及费用的经济学影响,为合理应用左氧氟沙星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克军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针剂和恩再适针剂在下腰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142例下腰痛患者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开放和平行对照试验研究和药物经济学费用效果分析。结果:(1)两组VAS疼痛总有效率在第7、14、21和28天时分别为:NSP组52.10%、87.30%、95.80%和97.20%,AGC组37.10%、73.50%、77.60%和84.60%。第7天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第14、21和28天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与恩再适针剂相比,神经妥乐平针剂每例患者1个疗程(14天)可节省直接医疗费用296.00元,每有效治疗1例患者可节省直接医疗费用642.23元。结论:在日剂量和疗程相同的情况下,神经妥乐平针剂治疗下腰痛比恩再适针剂更具有费用效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詹姆斯·毛  杨欢进  
近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欢进教授来信,称赞本刊“办得很活,让人爱读爱看”。并说“总想为她写点什么东西。”适逢他的朋友美国加州肯辛顿教授詹姆斯·C·T·毛博士寄来一篇题为《中国快速经济增长分析》的交流文章。文章不长,也很好读,其中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当前中国经济走势颇有启迪。因而杨欢进教授特将之译出,以飨《上海经济研究》的广大读者。 本文原作者是美国财政学教授,分别执教于美国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加拿大英联邦哥伦比亚大学、瑞士伊梅迪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大连工学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磊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2016年3月16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由于对经济风险程度判断存分歧,即使在通胀、住房市场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的节奏也比其原计划放缓。美联储当天在货币政策例会结束后发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国祝   邹俐爱   黄小玲   钟诗颖   袁薇  
目的:评估东莞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项目的实施效果,对其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为东莞市新生儿遗传缺陷的防控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1月—2021年12月在东莞市出生确诊的PKU患儿为对象,通过东莞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随访、问卷调查等获得相关数据,对东莞市新生儿PKU筛查防治工作进行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东莞市新生儿PKU共筛查1 245 243例,平均筛查率为93.32%,确诊PKU 29例,阳性率为1∶42 939,持续随访23例,除1例患儿智力在临界值外,其余均发育正常;筛查总成本为2 972.87万元,总效益为14 239.90万元,成本-效果比为102.51∶1,成本-效益比1∶4.79。结论:东莞市新生儿PKU筛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全周期持续开展并不断完善筛查工作的管理政策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