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3)
2023(9597)
2022(8580)
2021(8228)
2020(6896)
2019(16081)
2018(16132)
2017(31183)
2016(17099)
2015(19454)
2014(19310)
2013(19193)
2012(17421)
2011(15635)
2010(15328)
2009(13892)
2008(13392)
2007(11427)
2006(9844)
2005(8418)
作者
(50123)
(41370)
(41025)
(39146)
(26395)
(20011)
(18742)
(16412)
(15888)
(14589)
(14394)
(13824)
(13083)
(13076)
(12764)
(12645)
(12580)
(12327)
(11830)
(11760)
(10392)
(10185)
(9960)
(9469)
(9259)
(9216)
(9133)
(9103)
(8291)
(8248)
学科
(65702)
经济(65633)
管理(47194)
(43910)
(37057)
企业(37057)
方法(32908)
数学(28285)
数学方法(27838)
(19740)
(16660)
中国(15276)
(14916)
业经(14051)
地方(12564)
理论(12349)
(11532)
(11324)
贸易(11318)
农业(11029)
(10966)
技术(10422)
环境(10392)
(9929)
财务(9864)
财务管理(9845)
教育(9800)
(9731)
企业财务(9301)
(9051)
机构
大学(242825)
学院(239312)
管理(98093)
(89031)
经济(86958)
理学(85821)
理学院(84859)
管理学(83216)
管理学院(82798)
研究(79071)
中国(56535)
科学(52964)
(52214)
(40951)
(40041)
业大(39341)
(38315)
研究所(37034)
中心(35442)
(33282)
北京(32958)
农业(32370)
(32119)
财经(31821)
师范(31805)
(28982)
(28942)
(27256)
技术(26141)
师范大学(25900)
基金
项目(171619)
科学(133590)
基金(123712)
研究(123035)
(108563)
国家(107700)
科学基金(92008)
社会(74531)
社会科(70486)
社会科学(70465)
(66922)
基金项目(66162)
自然(62348)
自然科(60822)
自然科学(60808)
自然科学基金(59693)
(56855)
教育(56247)
资助(51853)
编号(50667)
成果(40656)
重点(38126)
(37206)
(35636)
(35135)
课题(34205)
科研(33373)
创新(32727)
计划(31805)
大学(31745)
期刊
(93164)
经济(93164)
研究(66595)
学报(42253)
中国(40480)
科学(37433)
(36191)
管理(34327)
大学(31167)
学学(29225)
(27171)
教育(27048)
农业(26119)
技术(20861)
图书(15523)
业经(15271)
(15031)
金融(15031)
财经(14360)
经济研究(14126)
(13158)
理论(12736)
科技(12634)
(12025)
问题(12025)
实践(12017)
(12017)
技术经济(11671)
情报(11652)
(11495)
共检索到33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江峰  戴小杰  王学昉  陈彦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对海洋食物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需求。作者针对食物网动态这一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对其近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食物网拓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食物网拓扑学通过建立一系列拓扑学指标,定量描述食物网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及各个成员对整个食物网的作用。评价渔业对食物网的影响或食物网对外界的响应,开发可持续的捕捞方案,需要建立并运用食物网的动态模型。鱼类生物的重要特点是其捕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大小(体长、体重)决定。而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动力学模型发展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将食物网拓扑学的动态建模、体长结构的渔业种群生物量模型、鱼类个体大小相关的捕捞过程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金显仕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霞   王寅   杨蕊  
针对当前全球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本文归纳了海洋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常用的量化指标,梳理了食物网稳定性不同维度的概念并深入探究其与复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类型,分析了各种类型干扰的发生方式以及食物网在应对干扰时的适应机理,最后总结了海洋生态系统数据获取分析以及食物网构建时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开展初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能更利于解析全球变化对海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会洁  秦传新  黎小国  陈丕茂  莫宝霖  马欢  郑忠明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泽慧  钟太洋  
[目的]食物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研究与国际存在着较大差距,文章旨在对食物保障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食物保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不同时期食物保障概念及其内涵、不同空间尺度下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综述。[结果](1)宏观尺度研究以食物数量安全为主要目标,利用各国研究机构、统计部门专业数据库数据计算食物保障综合得分,食物供需平衡表、全球饥饿指数、食物不足发生率、全球食物安全指数等为典型指标;(2)中观尺度研究从空间可达性和社会均等性两方面识别某一地区、城市是否存在食物沙漠;(3)微观尺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个人食物消费情况以及应对食物不安全状况所采取的措施,美国家庭食物安全调查、家庭食物不安全状况调查、家庭食物多样性调查、食物消费评分、应对策略等为典型方法。[结论]今后我国食物保障研究应有如下转变:(1)研究对象上,由单纯的粮食安全向包括肉、蛋、奶、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所有食物在内的食物保障转变;(2)研究尺度上,由以宏观国家层面食物供给能力为主逐步向宏观和微观研究兼顾转变;(3)研究内容上,除关注食物数量安全,更注重食物质量安全、流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在食物沙漠、食物损失、食物浪费等方面应有更多的关注;(4)研究方法上,结合国际经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微观层面食物保障评价指标与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繁盈  许月卿  
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是我国一切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农业基础资源日益紧缺以及加入WTO的国情下,食物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回顾了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综述了我国在自然基础资源与食物安全、食物安全现状及其评价、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对食物安全的影响以及食物安全预警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今后我国食物安全研究应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在研究内容上,不仅重视食物数量保障,更应注重食物质量安全、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不仅重视宏观食物安全研究,更应重视微观食物安全;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网络技术、空间模拟技术以及3S技术等,进一步加强综合食物安全的定量和动态研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 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尤其是在确定食物来源贡献和构建营养生态位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模型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型的特点以及运行这类模型的条件;同时,对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明慧   徐海泉  
[目的]食物环境与人们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是实现可持续健康膳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旨在对食物环境的定义、分类、评价以及对膳食营养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后续食物环境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食物环境的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结果](1)从人们获取和消费食物的层面来看食物环境包括食物可获得性、食物可及性、食物可负担性以及食物质量4个维度;(2)食物环境的类别划分可从感知评价、可获取食物的健康程度以及获取健康食物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展开;(3)食物环境的评价指标尚不统一,且通常只关注某单一维度,缺少对多维度的综合评价;(4)食物零售场所的数量、密度、距离等与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显著相关,居住地便利店越多,膳食质量越低;住所距健康食品店越近,蔬菜水果的消费越多,维生素A、铁和锌等营养素的摄入量越高,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越低。[结论]加强对食物环境的关注,构建食物环境综合评价指标,探讨食物环境不同维度对膳食营养的影响和对比分析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系统梳理食物环境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食物环境并为优化食物环境、促进健康膳食、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供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玮  朱业培  范巧君  孙月  徐幸莲  周光宏  
高静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非热处理技术,在保持食物的天然风味、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同时,能够对食物起到杀菌、灭酶、改善食物功能活性以及加工保藏特性的作用,也被认为是降低食物致敏性的重要技术。本文综述近年来高静压技术在降低或消除动植物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总结高静压诱导下过敏原致敏性改变的结构变化机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小迪  陈新军  李云凯  
水生生物在食物网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实质是研究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传统的水生食物网研究方法是基于形态学观察的胃含物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稳定同位素技术、特征脂肪酸组成分析和DNA条形码等分子技术的引入有效的弥补了胃含物分析的不足,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水生生物的摄食信息,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水生食物网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分别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特征脂肪酸组成分析和DNA条形码技术与胃含物结合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归纳总结了其在水生生物食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详细地指出了4种水生食物网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适用范畴和对实验样品的需求。胃含物分析作为传统食物网研究方法未来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向我们传递了最为直接的摄食信息。在此基础上,稳定同位素技术、特征脂肪酸组成分析和DNA条形码等分子技术作为胃含物分析方法的补充手段,将更有利于重建复杂的水生食物网结构,进而为渔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帮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俊帆  张子昂  
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食物浪费现象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家庭是产生食物浪费的重要单元之一,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下,家庭食物浪费减量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基于国内家庭食物浪费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系统梳理国内外家庭食物浪费研究进展,对中国食物浪费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借助系统文献综述法,以家庭食物浪费“概念内涵—理论认知—技术方法—主题内容”为逻辑主线,梳理和归纳家庭食物浪费的内涵变迁及方法与理论演进。中国家庭食物浪费具有社会历史、饮食文化以及城乡分异等方面的特殊性,亟待学界开展基于中国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家庭食物浪费本土化机制研究,并提出中国城市—乡村家庭食物浪费分异、饮食文化地理差异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影响、新时代中国家庭特征与家庭食物浪费的关系、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的影响、新环境与新技术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食物浪费研究等议题展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凌爱军   梁园华   赵德辉   范仲琪   赵云鹏  
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是保障我国粮食及食品安全的长远战略,也是缓解近海网箱养殖环境胁迫力、拓展食物生产空间的必然选择。发展深水网箱养殖首先需要面对的突出挑战是养殖设施在外海恶劣海况下的安全性问题。网衣是深水网箱的主体结构,由于其自身具有高柔性、小尺度的特点,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易出现大位移和大变形的极端响应。当前,网衣结构分析技术已成为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工程技术的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制约当前海上养殖网箱向大型化和深水化发展。因此,网衣水动力特性研究对于深远海网箱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介绍了计算网衣水动力荷载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同时,对网衣动态响应数值计算中的主流建模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根据目前网衣水动力特性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网衣流固耦合分析、生物污损分析、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发展方向,为网衣水动力学分析向数字化、精准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大海  韩立民  闫金玲  
我国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近岸海域,水深10米以上的离岸海域总体上处于待开发状态。推动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转移,有利于海洋食物生产空间优化、效率提高和资源环境改善,有利于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通过发展深水设施养殖和建设海洋牧场,能够打造我国海洋食物增长的新空间。本文认为,针对离岸养殖面临的自然、技术和管理等风险,应在财政、规划、技术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发展步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慧  唐启升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 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被长期储存起来;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胡伟  李彬  刘天宝  胡渊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相关文献主要是在海洋经济地理和海洋经济的范畴下去回顾中国海洋产业的研究进展,缺乏从整个海洋产业全局的角度对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海洋产业研究取得的成就、发展过程和特点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基于Cite Space知识图谱和Excel数据统计对31年来我国海洋产业研究总体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论文的发表数量上看,海洋产业相关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同时,海洋产业的研究团队逐渐扩充,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深度也日益加深。海洋产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布局、海洋产业集聚与集群、海洋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海洋产业贡献度、海洋产业安全、海洋产业碳排放测度等正成为新兴研究热点。但国内海洋产业研究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理论体系,注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同时加强对国外海洋产业研究的借鉴与比较,并将海洋环境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