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
- 2023(1601)
- 2022(1365)
- 2021(1214)
- 2020(1008)
- 2019(2181)
- 2018(2080)
- 2017(3699)
- 2016(2183)
- 2015(2433)
- 2014(2246)
- 2013(2218)
- 2012(1839)
- 2011(1677)
- 2010(1619)
- 2009(1489)
- 2008(1360)
- 2007(1247)
- 2006(997)
- 2005(859)
- 学科
- 业(8412)
- 管理(7666)
- 企(7295)
- 企业(7295)
- 济(5356)
- 经济(5352)
- 供销(5203)
- 销(5203)
- 学(3260)
- 方法(2383)
- 农(2216)
- 贸(2206)
- 贸易(2206)
- 易(2188)
- 数学(1999)
- 数学方法(1974)
- 害(1798)
- 业经(1685)
- 虫(1582)
- 中国(1560)
- 生物(1533)
- 虫害(1450)
- 水产(1449)
- 病虫(1368)
- 病虫害(1368)
- 电子(1248)
- 网上(1200)
- 网上贸易(1200)
- 防(1163)
- 防治(1132)
- 机构
- 学院(30626)
- 大学(29757)
- 研究(12101)
- 农(12038)
- 科学(10468)
- 农业(9978)
- 管理(9701)
- 济(9094)
- 经济(8944)
- 理学(8653)
- 理学院(8493)
- 业大(8366)
- 管理学(8283)
- 管理学院(8249)
- 所(7517)
- 中国(7399)
- 研究所(7180)
- 农业大学(6436)
- 室(6373)
- 实验(6132)
- 京(6036)
- 实验室(5994)
- 业(5702)
- 重点(5665)
- 技术(5258)
- 省(5249)
- 中心(5224)
- 江(4549)
- 科学院(4405)
- 工程(4075)
共检索到40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俊夫 宗蜜蜜 徐文平 陶黎明
以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brunneus P10–16为材料,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其代谢物质,利用质谱和核磁等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并以稻瘟病菌为指示菌,研究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海洋链霉菌中首次分离出伊枯草菌素类化合物(伊枯草菌素A–2、A–3、A–4、A–6和A–7)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伊枯草菌素A–2对稻瘟病菌的半抑制浓度和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6.471、62.500μg/mL,DEHP对稻瘟病菌的半抑制浓度和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于志国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咸洪泉 李雅华
为了明确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木霉菌株Td31,过滤除菌制备代谢产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d31的代谢产物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和萌发,其中以代谢产物稀释1倍处理的抑菌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菌率高达87.7%,并可完全抑制菌核的形成,菌核萌发抑制率为56.7%。随着木霉菌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效果也随之下降,差异极显著。经木霉菌株Td31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原生质浓缩、细胞质外溢、空胞化、细胞壁消解、菌丝解体。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衣尧 郑兰红 陈世建 盛军 孙谧
对5株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采用MTT活性跟踪法,以BEL-7402、RKO、A549、U251和MCF-7等细胞系为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菌株S-1和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菌株S-1对MCF-7、U251和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102和82μg/ml;菌株N16对MCF-7和BEL-740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84、133μg/ml。对菌株S-1和N16进行了16S r 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为短芽孢...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宏岐 柳蔚 高星星 郑倩倩 罗菲
从药用植物宜昌蛇菰(Balanophora henryi Hesml.)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SHG-7,通过固体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得浸膏,其浸膏经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HPLC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灰黄霉素(1),麦角甾醇(2),麦角甾-7,22-二烯-3,6-二酮(3),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4),软脂酸-1-甘油酯(5),肉豆蔻酸(6).化合物1对MCF-7、A549及Hela
关键词:
蛇菰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丽萍 龙建友 姬志勤
Ⅰ10菌株是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为了测定Ⅰ10菌珠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以13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双层平板法,对Ⅰ10菌株发酵液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Ⅰ10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的占到76.92%,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8 mm以上;Ⅰ10菌株发酵液原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9.57%和75.53%。稳定性研究发现,Ⅰ10菌株连续转接10代,其培养特征和产生活性物质性能均表现稳定,第10代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湜 刘秋 孙军德 张晓敏
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海泥样品中分离筛选稀有放线菌——游动放线菌。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依据多相分类方法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菌株CN5在多数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橙色,无气生菌丝,可产生红色可溶性色素。根据系统发育、化学分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分析表明,菌株CN5属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依据研究推测认为属其模式菌种Actinoplanes couchii的一个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梅 黄为一 武济民
对从土壤中分离的NND-52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拮抗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吸水链霉菌。该菌表现了对水稻纹枯菌、小麦赤霉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发酵上清液对稗草、马唐等杂草显示除草活性。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经提纯结晶并经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检测及元素分析,证实其结构为除莠霉素A(herbimycinA)。NND-52菌株的菌丝体干粉添加于饲料中喂鸡,表现出抗鸡球虫并使鸡增重的效果。
关键词:
链霉菌 除莠霉素 生物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璐 肖淑琴 关鑫 贺鹏飞 殷志鹏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孜然种子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ZR-003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方法确定其种属。采用平板测定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9种常见农业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ZR-003菌株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和萃取,旋转蒸干之后利用G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ZR-003菌落絮状、白色、具不明显的放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稀少,其菌丝帚状结构明显散开,瓶梗形状和菌落特征应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中颜色较淡的类群;经分子生物学鉴定,ZR-003菌株的ITS序列与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相似性为99%,属微紫青霉菌;同时确定其对香蕉灰纹病菌[Cordana musae (Zimm.)Hohn.]、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y]、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都具有非常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80.00%、81.82%、80.95%、80.00%和80.49%,其中对稻曲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经GC、UV分析可知,ZR-003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在保留时间17.1789min处有明显出峰,其在328nm(λ),20(ε);280nm(λ),1500(ε);244nm(λ),15000(ε)下有明显吸收,与标准样品枯茗醛的色谱光谱特征一致,经计算得到其在发酵液中含量为28.7μg·mL-1,综上可见,孜然内生真菌ZR-003菌株发酵液中含有与孜然相同的药用成分—枯茗醛,从而为枯茗醛的获得开辟了新的微生物来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芬 吴元华 王梦亮
【目的】明确可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cacaoi)182-2的活性代谢产物——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为后续农用抗生素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湿重法和培养皿中萌发法,测定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对细胞膜渗透性、麦角甾醇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KA08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造成菌丝节间缩短、扭曲,芽管顶端膨大,并产生大量囊状膨大物。处理24 h时,对孢子萌发的抑菌中浓度为17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志静 陈锡时 韩士杰 刘灵芝
从大连金州区海湾养虾池底分离获得光合细菌Rx菌株的初筛菌株,并对其纯培养物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DNA中G+C摩尔百分比等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Rx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5~0.7)μm×(1.0~1.2)μm,单极生鞭毛,光合内膜为泡囊状,繁殖方式为二分分裂生殖;Rx菌株的纯培养物含细菌叶绿素a和球状素型类胡萝卜素,光照厌氧和黑暗好氧条件均能生长;Rx菌株生长盐度为5~100g/kg,生长pH为5.8~8.4;Rx菌株不能利用硫化物为电子供体,其生长受高浓度硫化物的抑制;能利用谷氨酸而不能利用柠檬酸钠、酒石酸为有机碳源或电子供体;盐酸硫胺素(t)、生物素(...
关键词:
海洋光合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晓玲 陆亚男 樊成奇 马丽艳 蒋平 俞勇 黄洪亮 陈雪忠 杨桥
从采集自南极FAO 48.1海域海水样品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产吡咯喹啉醌(PQQ)海洋细菌,对其进行了细菌分类学鉴定、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提取及HPLC定量分析,并对纯化的PQQ进行了针对一氧化氮(NO)抑制活性及羟自由基(.OH)清除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内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综合多个分类学指标的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属于副球菌属,命名为Paracoccus sp.PQ-08。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PQQ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CV-304)模式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
关键词:
南极洲 海洋细菌 分离 鉴定 生物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瑶 刘兆普 郑青松 隆小华 王博 蒋和平
从胜利油田29-8#和29-681#油井附近土壤中筛选到13株石油降解菌,并通过重量法测定其石油降解率,再筛选出3株高效降解菌株DH-5、DH-8和DH-9,其降解率均高于40%。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DH-5、DH-8和DH-9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进一步研究3株菌株的底物利用能力,且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原油代谢产物中的脂肪酸含量,发现以常见石油产品和石油中典型烷烃类和芳香烃类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培养时,菌株DH-5在长链烷烃和环...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鉴定 碳源利用 代谢产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彩鸽 刘伟成 刘霆 董丹 张涛涛 刘德文
【目的】明确生防利迪链霉菌A01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其下一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带毒平皿法和凹玻片法测定活性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美蓝染色法分别测定其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存活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其对菌丝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小于或等于31.92和41.04μg.mL-1,抑制中浓度分别为8.69和3.06μg.mL-1;30μg.mL-1以上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90 min后可使菌丝悬浮液电导率明显升高,其作用强度与纳他霉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