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5)
- 2023(11866)
- 2022(10377)
- 2021(9683)
- 2020(8203)
- 2019(18653)
- 2018(18472)
- 2017(35419)
- 2016(19535)
- 2015(21678)
- 2014(21320)
- 2013(21157)
- 2012(19155)
- 2011(17220)
- 2010(16671)
- 2009(15077)
- 2008(14469)
- 2007(12241)
- 2006(10446)
- 2005(8717)
- 学科
- 济(72320)
- 经济(72240)
- 管理(54103)
- 业(51873)
- 企(42717)
- 企业(42717)
- 方法(36217)
- 数学(31658)
- 数学方法(31340)
- 农(19735)
- 学(18523)
- 财(17853)
- 中国(17756)
- 业经(16204)
- 地方(14350)
- 贸(14325)
- 贸易(14321)
- 易(13907)
- 农业(13443)
- 技术(12398)
- 环境(12333)
- 和(11842)
- 理论(11766)
- 务(11676)
- 财务(11617)
- 财务管理(11602)
- 制(11460)
- 企业财务(10982)
- 划(10410)
- 银(9816)
- 机构
- 大学(273885)
- 学院(271687)
- 管理(109724)
- 济(102099)
- 经济(99914)
- 理学(96952)
- 理学院(95849)
- 管理学(94089)
- 管理学院(93635)
- 研究(91224)
- 中国(64072)
- 科学(62247)
- 京(57768)
- 农(53244)
- 业大(48660)
- 所(46809)
- 研究所(43706)
- 财(43245)
- 农业(42572)
- 中心(40739)
- 江(37012)
- 财经(36146)
- 北京(35857)
- 范(34684)
- 师范(34193)
- 院(33141)
- 经(33040)
- 州(30302)
- 经济学(29503)
- 技术(29459)
- 基金
- 项目(200824)
- 科学(155740)
- 基金(145362)
- 研究(138989)
- 家(130147)
- 国家(129103)
- 科学基金(109291)
- 社会(85863)
- 社会科(81343)
- 社会科学(81319)
- 省(79168)
- 基金项目(78832)
- 自然(75062)
- 自然科(73252)
- 自然科学(73228)
- 自然科学基金(71912)
- 划(67600)
- 教育(62950)
- 资助(59083)
- 编号(55540)
- 重点(45107)
- 部(43003)
- 成果(42899)
- 发(42313)
- 创(42127)
- 计划(39614)
- 科研(39504)
- 创新(39304)
- 课题(37737)
- 大学(36421)
- 期刊
- 济(102908)
- 经济(102908)
- 研究(72513)
- 学报(53540)
- 农(47099)
- 科学(45754)
- 中国(44806)
- 大学(38607)
- 管理(36976)
- 学学(36825)
- 农业(32912)
- 财(30429)
- 教育(26040)
- 技术(21034)
- 业经(18047)
- 融(17879)
- 金融(17879)
- 业(16848)
- 经济研究(16739)
- 财经(16369)
- 科技(15646)
- 业大(14952)
- 版(14136)
- 图书(14011)
- 经(13794)
- 问题(13694)
- 理论(13124)
- 林业(12517)
- 技术经济(12421)
- 资源(12389)
共检索到368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兆坤 刘伟茹 许友卿
海洋酸化可通过影响海洋生物脂质储存、脂肪酸氧化酶、RNA/DNA比值、生物矿化、能量代谢和细胞应激基因表达等途径,影响海洋生物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而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与含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生长与发育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由于缺少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大分子影响的研究,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亟待加强用多学科、多层次探索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特别是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核酸、蛋白质及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并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及关键基因等方面,综合探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机理,了解海洋酸化影响的本质,揭示、掌握其规律,从而为预测未来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
关键词:
海洋酸化 核酸 脂肪酸 蛋白质 海洋生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慧 唐启升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 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被长期储存起来;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碳汇 海洋生物 渔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彩娜 张悦 袁骐 蒋玫 郑亮 隋延鸣 穆景利 王云龙 王翠华
塑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医疗等众多领域,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特别是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在海洋中不断累积。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分布广等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其还可沿食物链进行传递,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从海洋微塑料来源和污染现状入手,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浮游生物、甲壳类、贝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参考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金立 陈新军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受到了严重威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其发文量的增长趋势、来源期刊和区域分布以及学科类别等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结果显示,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动态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密切而稳定的合作关系,Miloslavich P、Danovaro R和Mouillot D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詹姆斯库克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主要涉及的学科类别为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淡水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主要有5个方向:(1)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3)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生物多样性研究;(4)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变化的观测及其评价;(5)海洋遗传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变异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有宪 曲克明
海水中痕量金属元素对海洋生物作用研究的进展袁有宪,曲克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ADVANCESOFINVESTIGATIONONTHEACTIONOFTRACEMETALINSEAWATERTOMARINEORGANI...
关键词:
痕量金属,海洋生物,海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玮鸿 张岭 谭露茜 赖洁 李玉霞 颜菲菲 张英 都叶奇
微塑料因其性质稳定,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并能够在风力和洋流的作用下实现远距离输送,已成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从表层海水到深海沉积物中均有微塑料被检出。海洋中的微塑料不仅可被生物摄食,随着食物链的传递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还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并可作为一个新的生态位为微生物提供定殖空间。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微塑料在典型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归纳了微塑料的毒性效应,诸如对生物体生理机能、氧化应激、免疫应答、神经毒性和繁殖遗传等的毒性,阐释了微塑料致毒机理,包括微塑料作为异物入侵生物体后因其颗粒效应所产生的毒性、微塑料产品中添加剂在环境中的释放,以及由于微塑料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吸附而产生的复合毒性。最后探讨了微塑料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成熟完善的微塑料研究系统与标准的重要性,提出未来毒性暴露实验设计需更贴近真实环境,可为今后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燕 霍玉梅 胡晓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慢性增高的代谢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长期的高血糖症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存在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开发高效、安全的天然降血糖活性物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DPP-Ⅳ活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天然食物来源的DPP-Ⅳ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可应用于降血糖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制备DPP-Ⅳ抑制肽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国内外海洋生物蛋白源DPP-Ⅳ抑制肽的来源、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功能活性评价进行了综述,并对下一步研发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发DPP-Ⅳ抑制肽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燕 霍玉梅 胡晓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慢性增高的代谢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长期的高血糖症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西他列汀、利格列汀等存在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开发高效、安全的天然降血糖活性物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DPP-Ⅳ活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天然食物来源的DPP-Ⅳ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可应用于降血糖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制备DPP-Ⅳ抑制肽的重要来源。对国内外海洋生物蛋白源DPP-Ⅳ抑制肽的来源、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功能活性评价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研发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发DPP-Ⅳ抑制肽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伟继 岳志芹 孔杰 王清印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 PCR技术和 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 DNA指纹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 DNA量少,且可以在不需预先知道基因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种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
AFLP 分子标记 海洋生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国平 周梦潇
以生物体在大洋中的扩散为核心,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目前海洋数值模型发展及其在海洋生物扩散模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旨在为深入研究海洋数值模型与生物生态模型的耦合及其在生物生态研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首先从海洋模型的发展历史入手,对比了不同海洋模型的配置方式,并列举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几个模型,包括混合坐标大洋环流模型(HYCOM)、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型(FVCOM)与区域海洋模型系统(ROMS),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应用。此外,针对生物体扩散的3个基本阶段:释放、输送以及沉降,列举目前研究生物体扩散的3种基本研究方法,包括遗传基因法、元素标记法以及模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洋数值模型在生物体扩散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模型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是最优的方法,其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最为适宜,但模型法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题。海洋数值模型在生物体扩散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表明,利用物理模型与生物模型耦合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生物体扩散的成功建模需同时考虑模型自身的适应性以及生物体本身的行为,通过不断调试模拟生物扩散过程,进而择优选择。此外,开发出精度更高、实用性更强、兼容性更优的海洋模型是需要攻克的另一难题。目前,由于气候条件复杂、可获得数据资料较少等因素,大洋区域生物体扩散研究较为有限,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洋区域数据资料的积累、适宜大洋区域海洋模型的开发,对大洋区域的生物体扩散研究必将成为趋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单秀娟 滕广亮 田洪林
海底大型垃圾是海洋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海洋垃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漂浮垃圾,而针对海底大型垃圾的研究较少。海底大型垃圾通常不易分解和迁移,这使其不仅能直接改变海洋环境和底质,还能通过影响海洋生物生存与生长进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本文从定殖、缠绕、围困和摄食等4个角度系统地总结了目前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从生物角度客观、全面地综述海底大型垃圾对底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及海底大型垃圾综合管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底大型垃圾 海洋生物 生态效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波 孙名山 万荣
海洋生物附着一直是世界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渔业装备长期整体或局部与海水接触,生物附着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深入研究生物附着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抑制或降低海洋生物附着,对实现渔业装备的长效使用以及提升海洋渔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附着的危害和附着机理以及中国沿海渔业装备生物附着情况,并对现今世界生物附着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自抛光共聚物及防生物附着涂料在海洋渔业船舶和海洋网箱系统中的应用,为今后生物附着控制技术在海洋渔业装备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枝 陈倩 代琳心 马建锋
木质纤维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具网络结构的木质素交联形成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立体结构,是植物最基本的力学承载单元。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木质纤维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结构大分子的模量、强度等微力学特性,其次就纤维素-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木质素大分子间的交联结构、分子间的有序组装规律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光学显微成像、电子显微成像、原子力显微成像、显微红外光谱、线偏振显微拉曼光谱和频振动光谱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在细胞壁大分子取向研究过程中的异同点。重点讨论通过分子光谱化学成像技术揭示的木质纤维原料不同类型细胞以及同一类型细胞不同亚层中3种结构大分子取向排列规律。最后,展望了木质纤维原料大分子取向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系统表征木质纤维细胞壁纤维素超分子结构、三大组分间连接键类型、纤维素构象对半纤维素糖苷键及木质素芳香环有序组装的影响机制;在纳米尺度揭示木质纤维发育过程中,各类细胞壁中纤维素纤丝聚集体结构、取向及微力学变化规律;在细胞壁水平非破坏性的对木质纤维大分子取向进行三维立体成像和定量研究;基于分子结构表征、分子模拟和三维成像研究结果实现针、阔叶及禾本科植物纤维细胞壁骨架模型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胡伟 李彬 刘天宝 胡渊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相关文献主要是在海洋经济地理和海洋经济的范畴下去回顾中国海洋产业的研究进展,缺乏从整个海洋产业全局的角度对中国海洋产业研究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海洋产业研究取得的成就、发展过程和特点是推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基于Cite Space知识图谱和Excel数据统计对31年来我国海洋产业研究总体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论文的发表数量上看,海洋产业相关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同时,海洋产业的研究团队逐渐扩充,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深度也日益加深。海洋产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布局、海洋产业集聚与集群、海洋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海洋产业贡献度、海洋产业安全、海洋产业碳排放测度等正成为新兴研究热点。但国内海洋产业研究还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理论体系,注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同时加强对国外海洋产业研究的借鉴与比较,并将海洋环境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露露 王晓杰 宋佳坤
以海水青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酸化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将刚受精的受精卵置于对照组(CO_2浓度为480×10(-6))和2个处理组(CO_2浓度分别为1 000×10(-6)和2 000×10(-6))的水体中,直到孵化出膜。将出膜后仔鱼饲养在对照组水体中至性成熟,然后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和遗传学方法,对每一尾实验鱼进行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性别鉴定。经形态学判断,发现酸化处理组的雄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形态学观察其第二性征和遗传学性别判断,对照组的青鳉从孵化到性成熟的个体中并未出现基因型和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