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0)
2023(8174)
2022(6201)
2021(5409)
2020(4324)
2019(9295)
2018(9114)
2017(17104)
2016(9533)
2015(10211)
2014(10064)
2013(9496)
2012(8207)
2011(7190)
2010(6857)
2009(6314)
2008(6061)
2007(5267)
2006(4609)
2005(4071)
作者
(29293)
(24430)
(24397)
(22981)
(15429)
(11907)
(10791)
(9636)
(9345)
(8350)
(8333)
(8030)
(7959)
(7627)
(7606)
(7529)
(7480)
(7354)
(7010)
(6974)
(6298)
(6016)
(5842)
(5589)
(5532)
(5404)
(5372)
(5261)
(4977)
(4883)
学科
(37406)
经济(37361)
(26315)
管理(26045)
(19753)
企业(19753)
方法(14861)
数学(13146)
数学方法(13063)
(12765)
中国(12055)
业经(10089)
(9038)
农业(8851)
(8610)
(8012)
贸易(8010)
(7814)
地方(7344)
产业(6794)
(6621)
(6600)
技术(6353)
环境(6058)
(5654)
银行(5615)
(5566)
财务(5551)
财务管理(5544)
信息(5440)
机构
大学(133631)
学院(133211)
(54188)
经济(53291)
管理(49435)
研究(47305)
理学(43891)
理学院(43405)
管理学(42523)
管理学院(42320)
中国(33993)
(31982)
科学(31897)
(27210)
业大(25817)
农业(25673)
(24597)
研究所(22987)
(22370)
中心(21089)
(19107)
财经(18652)
农业大学(17243)
(17166)
(17114)
经济学(16998)
(16323)
北京(16268)
师范(15993)
经济学院(15574)
基金
项目(98882)
科学(77565)
基金(73246)
(67492)
国家(66949)
研究(65117)
科学基金(56218)
社会(43747)
社会科(41533)
社会科学(41520)
基金项目(39285)
(38727)
自然(37985)
自然科(37151)
自然科学(37136)
自然科学基金(36495)
(33280)
教育(29051)
资助(28003)
编号(23962)
重点(22879)
(21745)
(20964)
(20954)
计划(20365)
创新(19694)
科研(19683)
国家社会(19110)
(18901)
科技(17826)
期刊
(54692)
经济(54692)
研究(33825)
学报(29872)
(29142)
科学(24843)
中国(23711)
大学(21578)
学学(20869)
农业(19608)
管理(16915)
(16166)
(10528)
(10487)
金融(10487)
业经(10198)
经济研究(9875)
教育(9838)
技术(9058)
财经(8909)
业大(8735)
(8173)
问题(8009)
(7641)
农业大学(7569)
科技(7387)
商业(6788)
(6074)
资源(5914)
技术经济(5909)
共检索到183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明亮  邹健  方建光  张继红  杜美荣  李斌  任黎华  
通过"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钙化率和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受酸化影响显著,均随着酸化的加剧出现了明显下降。当pH降低到7.9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会下降33%左右;当pH降到7.3左右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趋近于0,栉孔扇贝无法产生贝壳,而此时栉孔扇贝碳呼吸率(RC)与耗氧率(RO)也分别下降了14%和11%。随着酸化的加剧,栉孔扇贝的能量代谢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栉孔扇贝的生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梁翻鹏  
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 ,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 ,测定 3、5和 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在 3~ 8℃时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 (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时 ,栉孔扇贝虽然能摄食 ,但是生长率却很低 ;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 ,生长、排泄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呼吸、排粪的分配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生长能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为 17.61%~ 5 3 .2 7% ,代谢能为 2 1.4 8%~3 5 .9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李德尚  
对菲律宾蛤仔和栉孔扇贝的呼吸与排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贝体重对两种贝类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都有明显的影响,且两者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Qo,mg/g/h)和氨排泄率(QN,μg/g/h)与温度(T,℃)和湿重(W,g)存在下列关系:Qo=0.307W-0.7381.004T,QN=7.841W-0,9100.990T;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氨排泄率与温度、湿重存在下列关系:Qo=0.040W-0.3491.079T,QN=57.401w-0.5610.992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有宪  曲克明  陈聚法  陈碧鹃  过锋  李秋芬  崔毅  
取体长分别为 3和 5 cm 栉孔扇贝(Chlymys 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 1周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 96 h的半致死温度为 27~28℃,导致其耗氧率突然升高和滤水率急剧下降的温度为 26℃,体内淀粉酶活性下降的温度为27℃。因此确定,栉孔扇贝的适宜极限高温为27℃。在水温27℃持续96 h后,扇贝呼吸量迅速增大,随后减弱,摄食和消化能力逐渐降低;在 27℃持续 5 d,死亡率为 50%, 7 d时全部死亡;在相同温度下,个体小的较个体大的耐高温程度要强一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袁有宪  陈聚法  陈碧娟  曲克明  过锋  李秋芬  崔毅  
取体长分别为 3和 5cm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 1周后 ,进行盐度和pH变化对其存活、呼吸、摄食及消化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 96h的半致死盐度为 2 5。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暴露 2 4h的实验结果为 ,栉孔扇贝随盐度的降低 ,出现耗氧率升高 ,随后逐渐下降 ,到盐度 15时不再耗氧而死亡 ;滤水率和淀粉酶活性随盐度降低而降低 ,盐度为 15时完全不滤水 ,淀粉酶完全失去活性。小个体栉孔扇贝耐低盐能力较大个体的略大些。pH降至 7.8以下时开始对栉孔扇贝的存活产生影响 ,降至7.6时 ,4 8h后死亡率为 35%左右 ;7.2时达 50 %...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唐启升  
在室内实验条件和现场模拟条件下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泄率、摄食率、同化率和能量收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均与温度成正比 ,与体重成幂函数关系 ,体重与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关系式Y=aWb表示。在 8~ 2 8℃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3℃时耗氧率和摄食率达到最高值 ,2 8℃时下降 ,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的趋势 ,其变化幅度分别为 0 4 8~ 9 0 9mg/ g·h、0 0 5~ 1 0 1mg/ g·h和 1 0 7~ 11 6 6mg/ g·h。栉孔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素燕  李加琦  李阳  丁敬坤  徐涵  张雯雯  毛玉泽  方建光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摄食、呼吸代谢及能量收支对短期酸化(pH为8.2、7.9、7.6)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均受pH影响显著(P<0.05),都随pH的降低而减少。魁蚶的耗氧率受pH影响显著(P<0.05),随pH降低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低pH会一定程度地抑制魁蚶的呼吸;排氨率受pH影响差异不显著,随pH降低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O:N值随pH降低而减小。不同pH条件下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能、呼吸能、排粪能和生长余力均随pH的降低而减少。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pH显著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P<0.05),随着pH的降低,魁蚶的呼吸能和排泄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增加,而排粪能和生长能占比减少,说明低pH条件下,魁蚶会做出适当生理调整降低摄食率,增加代谢率,导致能量减少,继而造成生长余力减少。本研究表明,短期酸化条件下魁蚶的摄食和新陈代谢显著降低,可能是细胞能量需求的增加和氮损失的协同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绪  杜美荣  蒋增杰  方建光  赵学伟  张媛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绳秀珍  王德秀  任素莲  范瑞青  高澜  
运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栉孔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唇瓣结构。结果表明 ,2种贝的唇瓣结构都是中间一层结缔组织 ,两侧被覆纤毛柱状上皮 ,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栉孔扇贝唇瓣的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而太平洋牡蛎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性粒分泌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 ,2种贝唇瓣的褶皱面呈现沟和嵴 ,纤毛浓密 ;光滑面纤毛较少。太平洋牡蛎唇瓣褶皱面的游离边缘部分和光滑面有大量的球状突起 ,这是杯状细胞所在处。纤毛和粘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方建光  唐启升  刘毅  杜美荣  
通过室内实验与海区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0℃、18℃及20℃下3种不同规格(壳高:S:2.5cm;M:5.5cm;B:6.8cm)的长牡蛎耗氧率、排氨率及钙化率的日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代谢有一定节律性,其中,呼吸表现为昼夜节律,在水温10℃时为夜高昼低,夜间的耗氧率比白天平均高0.07mg/ind.h;水温20℃时,室内实验的呼吸率无明显节律。而现场实验则表现为昼高夜低,白天比夜间高0.08mg/ind.h。排氨率与耗氧率变化不一致,白天和夜间分别有相近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到潮汐节律的影响;长牡蛎的钙化则表现出复杂的变化,不同时间段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没有明显的节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婧  战文斌  
采用石蜡切片和单克降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栉孔扇贝稚贝血细胞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定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存稚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闭壳肌、肾等处观察到大量血细胞,心脏位于消化腺与闭壳肌之间,闭壳肌、消化肓囊、肾等附近有血窦,血管分布于消化腺、胃、肾、直肠等处,有二个血窦,闭壳肌附近有一膨大突出的囊状组织,外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其内壁血细胞密布层叠,分裂增生,形态多样,腔内充满了基质,靠近闭壳肌一侧有管道相通,并向闭壳肌等器官不断输送成熟的血细胞,该组织结构特点类似血细胞生发中心,并随着扇贝的生长发育逐渐膨大增生,据其结构特点及内部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免疫特性可初步定为栉孔扇贝的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俊  姜祖辉  唐启升  
自青岛近海扇贝养殖区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暂养 2周 ,壳长达 2 5 .0 1~ 73.92mm。实验前停食 2 4h ,实验温度梯度为 8、13、18、2 3、2 8℃ ,其间投喂不同密度的小球藻 (Chlorellaspp .) ,静态实验。结果显示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温度和体重成正比 ,且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滤食率为 1.0 7~ 11.6 6mg/ (ind·h)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随饵料密度的增加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增加 ,同化率下降 ,且同化率与饵料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同化率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不明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甄姣  杨爱国  刘志鸿  戴继勋  董迎辉  任建峰  
测定不同pH(7.0,7.3,7.6,8.5,9.0)环境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等5种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高于正常组(pH 8.0)时,上述5种免疫指标均随pH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在pH低于正常组时情况稍复杂,4种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CP在pH 7.6时酶活性上升至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ALP、SOD和CAT活性均在pH 7.3时达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而胞内活性氧含量则随pH降低持续增加。实验结果表明,pH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海燕  李清云  邴晓菲  郭萌萌  顾海峰  翟毓秀  谭志军  
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s,AZAs)隶属八大类海洋贝类毒素,为一类含氮且具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离子阱质谱,研究了分离自中国近海的1株氮杂螺环酸产毒藻腹孔环胺藻(Azadinium poporum,AZDY06)所产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机制。通过将栉孔扇贝暴露产毒藻的方式,分析扇贝内脏团、裙边、闭壳肌和其他可食组织4个组织部位的AZAs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研究栉孔扇贝对毒素的代谢机理。结果表明,AZDY06主要产生AZA2毒素,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畅  杨祖晶  窦峥  陆维  邢强  黄晓婷  胡景杰  包振民  
为了比较3种扇贝血液中的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氯离子(Cl~(-))浓度,血氧(pO_(2))和血二氧化碳(pCO_(2))气体分压及血液酸碱度(pH)的差异情况,实验利用血气分析仪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的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扇贝的血液生理指标呈现显著的物种差异,其中栉孔扇贝血液的K~(+)浓度[(15.74±1.47) mmol/L]、Na~(+)浓度[(388.07±11.38) mmol/L]、Cl~(-)浓度[(462.43±6.88) mmol/L]和pO_(2)[(140.13±15.35) mmHg]含量最高。此外,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Ca~(2+)浓度和pCO_(2)含量较高,而海湾扇贝的pH最高。对相同月龄不同大小栉孔扇贝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栉孔扇贝的血液pH值与其壳高呈正相关(r = 0.611),而生理指标与壳高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栉孔扇贝血液的Ca~(2+)浓度显著增加而pO_(2)显著下降,K~(+)、Na~(+)和Cl~(-)浓度先升高后恢复到初始水平,而pH和pCO_(2)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结果为贝类血液生理研究提供参考,也为贝类生理状态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