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6)
- 2023(12743)
- 2022(11544)
- 2021(10938)
- 2020(9459)
- 2019(22186)
- 2018(22371)
- 2017(43783)
- 2016(24243)
- 2015(27794)
- 2014(28296)
- 2013(28167)
- 2012(26241)
- 2011(23602)
- 2010(23609)
- 2009(21894)
- 2008(21845)
- 2007(19547)
- 2006(16746)
- 2005(14639)
- 学科
- 济(98485)
- 经济(98376)
- 管理(68663)
- 业(65526)
- 企(54189)
- 企业(54189)
- 方法(49979)
- 数学(43674)
- 数学方法(43160)
- 农(26398)
- 财(24457)
- 中国(23706)
- 学(23078)
- 业经(20146)
- 地方(19777)
- 贸(18423)
- 贸易(18417)
- 易(17846)
- 农业(17390)
- 制(16913)
- 理论(16507)
- 和(15875)
- 务(15813)
- 财务(15737)
- 财务管理(15697)
- 企业财务(14797)
- 环境(14677)
- 技术(14391)
- 银(13915)
- 银行(13859)
- 机构
- 大学(353808)
- 学院(350637)
- 管理(139034)
- 济(135193)
- 经济(131995)
- 理学(120811)
- 理学院(119424)
- 管理学(117183)
- 管理学院(116567)
- 研究(115374)
- 中国(84771)
- 京(75550)
- 科学(75459)
- 农(61103)
- 财(60606)
- 所(59699)
- 业大(55993)
- 研究所(54690)
- 中心(52958)
- 江(51041)
- 财经(49172)
- 农业(48482)
- 北京(47755)
- 范(46958)
- 师范(46503)
- 经(44459)
- 州(41663)
- 院(41372)
- 经济学(39694)
- 技术(37663)
- 基金
- 项目(238599)
- 科学(184853)
- 研究(171833)
- 基金(170827)
- 家(149054)
- 国家(147812)
- 科学基金(125407)
- 社会(104444)
- 社会科(98718)
- 社会科学(98686)
- 省(93912)
- 基金项目(91843)
- 自然(83568)
- 自然科(81531)
- 自然科学(81507)
- 自然科学基金(80020)
- 教育(79325)
- 划(79254)
- 编号(71525)
- 资助(71445)
- 成果(58242)
- 重点(53151)
- 部(52427)
- 发(50289)
- 课题(48684)
- 创(48546)
- 科研(46217)
- 创新(45297)
- 大学(44557)
- 教育部(44275)
- 期刊
- 济(146114)
- 经济(146114)
- 研究(98806)
- 中国(62487)
- 学报(59968)
- 农(55007)
- 科学(53370)
- 管理(47829)
- 财(46204)
- 大学(44177)
- 学学(41481)
- 教育(38500)
- 农业(38080)
- 技术(30598)
- 融(26601)
- 金融(26601)
- 业经(24191)
- 财经(23375)
- 经济研究(22429)
- 图书(19894)
- 经(19775)
- 业(19703)
- 问题(19575)
- 技术经济(17889)
- 理论(17665)
- 版(17369)
- 科技(16983)
- 实践(16354)
- 践(16354)
- 商业(15750)
共检索到500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奎伟 许柳雄 陈新军 朱国平 王学昉
渔场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受到鱼类自身生物特性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海洋遥感能够获取的大范围同步的海洋热力、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地形等海洋环境要素,为人类理解海洋鱼类种群动力机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运用渔场分析和预报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多元数据的集成为渔业的即时管理提供了发展方向。目前运用海洋遥感进行渔场研究存在的问题有:1.海洋遥感手段仅能获得渔场表层的信息,必须结合浮标海洋剖面信息才能更好地解释鱼类栖息环境;2.运用海洋遥感技术获取渔场水色信息的精度不高,给渔场资源的研究带来了困难;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渔场的实时预报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4.如何建立科学的渔场预报模型的评价体系是渔场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晓明 陈新军 周应祺 田思泉
2003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对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渔场进行生产性探捕调查,发现在16°N、61°E附近海域存在中心渔场,平均日产达5t以上,但渔场10d后迅速消失。本文结合本次调查生产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对这一渔场进行了分析。渔场形成内在动力在于上升流的存在,它使深海缺氧、营养丰富的海水上涌到表层,上升流影响区域SST低,表层藻类的繁盛,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值高。溶解氧缺乏,驱使鸢乌贼朝溶解氧比较丰富的区域即向SST高值和Chl-a低值的区域聚集,但鸢乌贼也有朝食物丰富区域即Chl-a高和SST低值区域觅食习性。鱼群易集中在SST梯度较大且Chl-a梯度较大的狭长区域。同时,当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雷林 高峰 官文江 陈新军
针对国内渔业企业对于渔场预报系统的需要,设计和开发基于近实时海洋遥感数据的渔场预报系统。系统分为陆地数据服务和渔情预报软件两个模块,其中:陆地服务模块负责收集全球近实时海洋环境数据,并提供环境数据下载服务;渔情预报软件可以从陆地服务器下载海洋环境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使用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进行渔场预报,为渔业企业和作业渔船的捕捞决策提供辅助。两个模块之间以国际海事卫星船队宽带系统作为数据传输手段。前期的远洋渔船应用试验表明,该系统能稳定下载海洋环境数据并实现渔场预报,预报结果作为捕捞决策的重要辅助信息,可为渔业生产者选择作业地点提供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海洋遥感 渔场预报 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文波 李继龙 罗宗俊
自20世纪70年代始,科研人员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各类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数据对海洋水温、海流、光、盐度、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饵料生物等进行了由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并将所得结果用于指导渔业生产、促进渔业研究、预警海洋灾害等方面,所起作用非传统调查方法能为。因此,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及其相关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预示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生态系统相关要素和渔场变动、大型动植物分布、海况监测、海洋生态污染及灾害监测等方面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海洋遥感信息在我国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海洋渔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效逑 王林海
植物物候现象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其发生时间可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近年来,遥感物候观测因其具有多时相、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时间序列较长等特点,已成为揭示植被动态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的重要手段。文章在介绍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的数据集及其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从植物物候生长季节的划分、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植物物候与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物候与土地覆盖、植物物候与农作物估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遥感物候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近期遥感物候研究的主要方向:(1)发展一种更具普适性的物候生长季节划分方法;(2)通过开展植物群落的物候观测和选择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统一地面与遥感的空间信息;(3)定量分析植物物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4)选择适宜的数学方法和模型,实现各种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融合;(5)通过动态模拟,预测植物物候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华国
林业遥感经历了航片判读、卫片目视解译、蓄积量定量估测阶段后,已经进入参数定量反演阶段。在林业对遥感业务化监测和精度提升的强烈需求下,定量遥感逐步与林业遥感交叉融合,林业遥感定量化研究的人才队伍、理论模型、数据源和应用方法逐渐成熟。本文提出了林业定量遥感的概念和框架,指出了其中关键的科学问题:(1)如何使遥感解译、建模和反演适应复杂的森林状况;(2)如何提高参数反演的准确度;(3)如何丰富林业遥感数据源;(3)如何发展更为智能化的遥感数据自动化算法。在介绍适合林业的定量遥感模型和通用反演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高光谱、热红外、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数据源的林业应用方法。未来林业定量遥感将在全波段数据统一建模和信息融合机制、机理模型反演、大数据融合等方面进行突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毛志华 朱乾坤 潘德炉 龚芳
渔场海温速报是开展渔情分析和确定中心渔场的基础,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提供大面积海洋环境参数分布图,由于大洋渔场超出了陆基卫星地面站的接收范围,发展船载遥感系统是提供远洋渔场海洋环境条件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介绍基于船载的北太平洋渔场海温速报系统、海表温度遥感反演算法和渔场海温速报产品制作等内容。海温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海表温度与船测温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周平均偏差小于0.01℃,RMS平均值为0.7967℃。系统已业务试运行2年,完成北太平洋渔场海温速报产品制作33期,取得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
北太平洋渔场 卫星遥感 海表温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丽丽 徐程扬
遥感技术是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概述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总结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基于遥感技术的风景林景观质量内涵,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信息提取及评价方面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遥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风景林 景观质量评价 遥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茜 周清波 吴文斌 胡琼 余强毅 唐华俊
农作物遥感识别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多源数据在农作遥感识别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从多源数据融合的角度,归纳了2000年后多源数据在农作物遥感识别中应用的总体概况,系统梳理并提炼了当前多源数据融合的主要融合技术和融合模式。围绕与多源数据融合和农作物遥感识别相关的关键词,在Google学术、ISI Web of Knowledge和中国知网中对2000—2014年间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并统计不同传感器的使用频率及结合方式。研究表明,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为目标的多源数据融合和以提高时间分辨率为目标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是当前的两种主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时空尺度的扩展。前者的融合技...
关键词:
农作物 多源数据 融合 遥感 识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官文江 高峰 陈新军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需要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由于卫星遥感能大面积、长时间、近实时地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其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回顾了卫星遥感数据在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渔情预报、鱼类栖息地分类与保护、渔船监测、渔业安全、渔具渔法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在这些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相关学者了解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海洋渔业资源 开发 管理 保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洪涛 罗菊花 曹志刚 薛坤 肖启涛 刘东
卫星遥感作为一种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可以监测现状,掌握现有情况;也可以追溯过去,揭示变化规律;同时还可以结合动力模型,模拟未来。这为人类了解、掌握和管理流域水环境变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10 a已经进入"高分卫星时代",卫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可观测的参数越来越多,反演和估算精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还缺乏从流域角度阐述水环境遥感的相关综述文章。论文围绕"流域水环境遥感"研究主题,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厘清了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卫星数据源、水环境模型、富营养化湖泊藻类富集、水生植被退化、水面积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指出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未来需要研发专门面向流域水环境的天-空-地立体观测体系和系统框架,开展全流域统筹的水环境遥感监测和模拟,同时加强流域水体碳循环遥感研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正 杜军 王超 邱士可 李双权 马玉凤
准确、快速地提取城市水体信息,是对城市水体时空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水污染监测、水环境保护和水环境科学开发利用的基础.该文依据近年来城市水体信息遥感提取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水体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综合评价了常用的城市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的特点;揭示了基于遥感手段提取城市水体信息的最优阈值设定、方法普适性、城市水体遥感提取空间分辨率问题等关键难点和挑战,阐明和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
城市水体信息 遥感 提取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卓琳 黄昌
河流是促进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河流的水体范围、水位/水深、流量、水质和冰情等水情要素在水资源动态监测和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水文站观测河流可获得站点上的水情信息,但该方式在财力、物力方面均耗费巨大。同时,对于日益增长的河流水情信息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捷、准确补充河流实测数据的方法。遥感凭借全方位、多时相的对地观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河流水情信息获取的效率,已广泛应用于多尺度水情监测、无资料流域水文模拟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遥感应用于河流水情要素反演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以期进一步促进遥感数据和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论文以"河流水情要素遥感"为主题,系统归纳了河流水体遥感提取的常用传感器及方法、水位/水深遥感反演方法、河道流量遥感估算、河流水质及河冰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详细归纳了利用光学/微波遥感等不同类型的遥感手段获取河流水体范围、水位、水深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得出了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的数据、方法及应用方面的主要结论:①新型遥感数据在河流水情要素监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或光谱分辨率等方面不断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河流水情要素研究的数据来源;②多数中低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依旧面临混合像元影响水体提取精度的问题,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也存在数据处理算法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细小河流及非开阔水体的提取方法仍需探索;③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尺度、长时序的河流水情要素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监测提供了高效手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放 沈彦俊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使获取大尺度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特征参数成为可能,一系列旨在精确估算地表实际蒸散量的遥感模型由此应运而生,以满足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蒸散发估算的需求。通过分析净辐射通量和地表与近地面大气层湍流热通量交换的方式,将遥感蒸散发模型分为单层模型和双层模型,总结其模型原理,讨论典型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蒸散发反演存在的遥感模型精度的图像范围依赖性和分辨率依赖性、时间尺度扩展及不确定性、模型验证以及地表辐射温度和阻抗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单层模型 双层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达 杨秀春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草原植被长势监测是草原监测的重要领域,它能从宏观上揭示草原的生长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为草原科学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目前长势监测主要利用遥感的方法,即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方法有同期对比法、植被生长过程曲线法、直接监测法。本文在总结草原长势监测进展与方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监测中过分依赖NDVI、不区分草原类型而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监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监测中选用适宜植被指数、监测方法,分区域、分类型的监测长势,提高监测精度,将长势监测与草原产草量、生产力结合,为牧民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草原 长势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