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0)
2023(14387)
2022(12453)
2021(11428)
2020(9632)
2019(21694)
2018(21641)
2017(41518)
2016(22330)
2015(24970)
2014(24733)
2013(24511)
2012(22399)
2011(20305)
2010(20372)
2009(18911)
2008(17813)
2007(15505)
2006(13722)
2005(11949)
作者
(64233)
(53185)
(53013)
(50581)
(33918)
(25339)
(24054)
(20864)
(20221)
(18913)
(18050)
(17919)
(16897)
(16794)
(16460)
(16240)
(15890)
(15558)
(15147)
(15057)
(13199)
(13119)
(12799)
(12108)
(12035)
(11778)
(11735)
(11499)
(10731)
(10300)
学科
(109138)
经济(109045)
管理(62504)
(56948)
(47503)
企业(47503)
方法(41923)
数学(36274)
数学方法(35846)
地方(25645)
(24408)
中国(24253)
业经(22880)
(22214)
(20336)
农业(16192)
(16053)
地方经济(15937)
(15834)
贸易(15824)
理论(15432)
(15276)
(15215)
环境(15178)
产业(14719)
技术(13952)
(12859)
金融(12857)
(12580)
银行(12543)
机构
学院(318605)
大学(317571)
(133979)
经济(131216)
管理(125545)
研究(109341)
理学(108879)
理学院(107697)
管理学(105787)
管理学院(105243)
中国(78631)
科学(67375)
(66928)
(57194)
(54633)
研究所(49840)
中心(48048)
(47748)
财经(46318)
业大(46020)
(45492)
北京(42329)
(42110)
(41935)
师范(41764)
经济学(40435)
(39909)
(37264)
农业(37223)
经济学院(36112)
基金
项目(218024)
科学(171243)
研究(160454)
基金(157097)
(136206)
国家(135123)
科学基金(116139)
社会(101355)
社会科(96099)
社会科学(96073)
(85772)
基金项目(83347)
自然(74726)
自然科(72909)
自然科学(72896)
教育(72595)
自然科学基金(71562)
(71343)
编号(65596)
资助(64826)
成果(52515)
重点(48662)
(48092)
(47164)
(45165)
课题(44980)
创新(42126)
国家社会(41270)
科研(41121)
教育部(40520)
期刊
(153847)
经济(153847)
研究(95925)
中国(55832)
学报(47974)
管理(47231)
科学(45050)
(43684)
(41616)
大学(36294)
学学(34388)
教育(32689)
农业(30685)
技术(28440)
经济研究(25715)
业经(24760)
(24246)
金融(24246)
财经(22534)
(19412)
问题(19313)
技术经济(16988)
图书(15851)
科技(15408)
理论(15297)
(15130)
商业(14915)
现代(14845)
统计(13981)
实践(13770)
共检索到46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杨羽頔  邹玮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进入调整优化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环渤海地区各沿海城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利用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主客观权重结合,对各城市海洋产业发展结构基础进行评价,并引入NRCA模型,计算各海洋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政策导向,参考各地实际情况,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布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南南  陈首丽  
文章用耦合关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两种方法,在对环渤海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深入挖掘两者的数量关系,从计量经济角度分析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因素及影响方式,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规划提出参考性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全昱   安国山   李延林  
吉林省作为全国第九个海洋省份,拥有打造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优势。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下,吉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要依靠长吉珲大通道的谋划和延边州“借港出海”物流通道的建设。打通长吉珲通道与“借港出海”通道不仅可以扩大中俄贸易规模,而且有助于扩大吉林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因此,延边州物流产业优化要侧重衔接长吉珲通道对延边州物流资源的积极影响,在现有产业政策与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海产品加工产业与供应链体系;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扩大对外贸易体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信息平台,降低延边州物流成本,为吉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黎  朱蒙蒙  武亚男  
海洋是生命之源,陆地是生命之本,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对其更为重要。近年来,人们向渤海排放废弃物现象日益频繁而严重,这远远超出渤海海洋自身净化能力,导致渤海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态平衡面临严重威胁,从而阻碍了环渤海的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和天津三省一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海洋倾废的立法发展缓慢、渤海海洋倾废的执法不力、监管失位、收费标准滞后和法律法规不完善,因此,环渤海三省一市应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加快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紧跟海洋科学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完善海洋倾废立法进程;明确海洋倾废执法管理主体,加大海洋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完善海洋倾废收费制度,加强各省市相关部门之间的统一协作,更好地促进辽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玉砚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城镇化是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对山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格局为依托,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升级调整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平稳转型;强化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合理推动力等路径优化山西产业布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胜  李振华  张鑫  
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占全国总量5.26%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国四分之一强的经济总量。本文从环渤海经济圈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并就海洋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了量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海洋产业集群与海洋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最后得出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海江  
对渤海海洋管理的思考国家海洋局杨海江一、渤海之于中国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兼之其便利的对外通道,长期以来为渤海沿岸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区位上看,渤海地处中、日、俄、蒙、韩、朝的中心地带,是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体雁  施晓铭  
在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中,海洋产业园区是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载体。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产业园区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海洋产业园区布局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时期,促进海洋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布局,是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现有海洋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产业园区空间架构及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体雁  施晓铭  
在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中,海洋产业园区是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撑载体。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的海洋产业园区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海洋产业园区布局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时期,促进海洋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布局,是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现有海洋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产业园区空间架构及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国良  王继源  
本文通过构建中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制造业的三个技术类别、两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影响渠道定量测算了制造业外迁对中国GDP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出口以高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受美制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2)制造业外迁通过直接效应、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产生影响,短期内直接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长期内溢出效应是造成部门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将超过低技术制造业,而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更加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减轻产业外迁的冲击,本文建议应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业采取差异化政策,特别要注重强化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曹强  王泽宇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胜  张鑫  
本文立足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全国经济圈中的作用,着重阐释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整体局势与分布状态。论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针对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特征展开论证,分析环渤海区域性的环境、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依据分析结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