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7.7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0)
2023(9751)
2022(8380)
2021(7361)
2020(6375)
2019(14661)
2018(14174)
2017(27380)
2016(14946)
2015(16981)
2014(17210)
2013(17293)
2012(16599)
2011(15312)
2010(15471)
2009(14547)
2008(14262)
2007(13156)
2006(11598)
2005(10622)
作者
(45542)
(38308)
(38300)
(36675)
(24512)
(18517)
(17624)
(15013)
(14274)
(13564)
(13257)
(12718)
(12337)
(12246)
(12030)
(11999)
(11395)
(11356)
(11087)
(11032)
(9579)
(9505)
(9235)
(8847)
(8810)
(8613)
(8343)
(8235)
(7792)
(7654)
学科
(89932)
经济(89872)
管理(38907)
(34792)
方法(34564)
数学(30980)
数学方法(30761)
(26359)
企业(26359)
地方(22413)
中国(19770)
(18637)
(17851)
贸易(17847)
(17338)
(17145)
(16345)
业经(14873)
地方经济(14771)
农业(12629)
(12566)
环境(11968)
(11964)
(11045)
(10777)
金融(10775)
(10010)
银行(9989)
(9606)
(9471)
机构
大学(230244)
学院(229131)
(109895)
经济(107865)
管理(84234)
研究(83645)
理学(72106)
理学院(71215)
管理学(70087)
管理学院(69653)
中国(62544)
科学(50185)
(47871)
(46632)
(43403)
研究所(39386)
(38346)
中心(37635)
财经(37521)
经济学(36495)
(35265)
(33855)
经济学院(32902)
业大(32326)
农业(30231)
北京(30106)
(29736)
(29487)
师范(29485)
财经大学(27504)
基金
项目(148090)
科学(116720)
基金(108239)
研究(107447)
(94212)
国家(93522)
科学基金(79156)
社会(70909)
社会科(67388)
社会科学(67367)
(57371)
基金项目(56688)
自然(48919)
(48253)
教育(48201)
自然科(47739)
自然科学(47725)
自然科学基金(46862)
资助(44760)
编号(42141)
(34376)
成果(34209)
重点(34097)
(33630)
国家社会(30293)
(29964)
课题(29361)
教育部(28689)
科研(28410)
创新(28296)
期刊
(124125)
经济(124125)
研究(70962)
中国(41401)
(35460)
学报(34962)
(34010)
科学(32066)
管理(29089)
大学(25867)
学学(24580)
农业(22784)
经济研究(21429)
(20257)
金融(20257)
技术(19747)
财经(19319)
教育(17648)
业经(17542)
问题(16943)
统计(16827)
(16801)
(15260)
技术经济(13953)
(13939)
决策(13072)
国际(12694)
(12272)
世界(12069)
商业(11209)
共检索到34862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颖博  张效莉  宋维玲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昕  雷亮  彭楠  丁黎黎  
海洋渔业投入产出区域差异的测度对于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文章在渔业投入产出效率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三阶段DEA方法,综合选取CCR、BCC、SBM模型,从技术效率、规模报酬、要素利用率三个角度探索了DEA方法在海洋渔业投入产出中的应用,修正了DEA方法在海洋渔业应用中的不足。并选取海洋渔业代表性省份——山东省,测算出省内不同沿海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祁红梅  
选取201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数字经济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DEA-MI动态指数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各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整体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29个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Malmquist指数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七大区域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差异存在不同程度变化态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应打造“政府+市场”双管齐下的共治模式,发挥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市场组织等的作用,协调好经济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提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泽宇  张震  韩增林  孙才志  林迎瑞  
区域海洋经济作为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测度其实现其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的高低。本文梳理了中国各个时期海洋发展战略的演变趋势,运用以综合赋权法为基础的模糊识别模型、VAR模型及GIS空间技术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海洋经济与国家海洋战略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3年中国海洋经济低值地区发展速度提升较快,高值地区发展有减缓趋势,区域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上升态势;(2)山东、浙江、江苏对国家海洋战略响应程度一直保持高水平,海洋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辽宁、天津、河北早期响应程度较高,2006年以后趋于弱递减平稳状态;上海、广西对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韩立民   姜义颖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伍业锋  
在解析海洋经济核心特征和海洋经济生产函数、明晰海洋经济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套包括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业绩表现3大维度、资源环境等9个方面和62项具体指标的中国海洋经济区域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利用2011—2012年数据对中国沿海11个地区的测度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  王国力  刘锴  杜鹏  刘桂春  许淑婷  
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问题。在分析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时,应用了变差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锡尔(Theil)系数以及三轴图方法,并应用图表反映中国各个海洋产业时空差异特征。在进行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时,根据有关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并应用了主成分分析和丰裕度指数两种方法,确定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的指标,从而划分出Ⅰ级类型:高丰裕度指数、强实力水平具优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Ⅱ级类型:中丰裕度指数、中实力水平具强势海洋经济类型区、Ⅲ级类型:弱丰裕度指数、低实力水平具潜势海洋经济类型区。在各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内,还划分了低一级的海洋经济类型区。论文最后提出第Ⅰ、Ⅱ、Ⅲ级海洋经济类型区具有的主导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于欣  耿雅冬  张洪月  
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间和空间差异的研究,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与状态的重要指标,主要是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一定产业结构的区域内必然有着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论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布局和其空间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21世纪地理学的特点:"从定性、静态到定量、动态研究",从而做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在研究中应用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辽宁海洋经济地区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珍  
文章将环境污染作为经济的非理想性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对海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随时间演化的趋势。结果发现: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绿色Malmquist指数不存在收敛趋势,海洋经济的区域差距将长期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文明  叶阿忠  
文章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利用新经济地理理论对2006—2020年我国283个城市的市场潜能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市场潜能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以及时空收敛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1)在考察期内,我国市场潜能的总体差异呈现逐步缩小态势,但受“订单转移”、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短时间内总体差异较大的现象。(2)区域间差异是市场潜能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其中,大西北与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3)八大综合经济区的σ收敛存在分异,但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中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收敛性。另外,收敛速度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收敛速度领先于其他综合经济区,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收敛速度显著落后于其他综合经济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蕾  张耀光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旧交替、我国沿海经济格局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之际,文章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和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算和分析。一方面在理论上弥补了对我国沿海经济区分析侧重空间差异忽视互动联系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五大经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加速作用、沿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尤其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是其必然趋势。而促进空间作用则主要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蕾  张耀光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旧交替、我国沿海经济格局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之际,文章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和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算和分析。一方面在理论上弥补了对我国沿海经济区分析侧重空间差异忽视互动联系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五大经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加速作用、沿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尤其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是其必然趋势。而促进空间作用则主要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丽  
自20世纪9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凸现出来,为了研究山东区域上经济发展的差异,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静态是借助梯度分析法从经济差异,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水平来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状况,动态角度则是借助竞争要素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明  
研究探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概念出发,以海洋资源分类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环境生态损害造成的损失,以较为合理的方法评估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为199737.16亿~320335.57亿元,平均值为214150.1亿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