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0)
- 2023(14702)
- 2022(12640)
- 2021(11809)
- 2020(9921)
- 2019(22508)
- 2018(22260)
- 2017(42816)
- 2016(23007)
- 2015(25582)
- 2014(24816)
- 2013(24553)
- 2012(22414)
- 2011(20106)
- 2010(19985)
- 2009(18125)
- 2008(17660)
- 2007(15459)
- 2006(13434)
- 2005(11630)
- 学科
- 济(94053)
- 经济(93968)
- 管理(69203)
- 业(68075)
- 企(58309)
- 企业(58309)
- 方法(41515)
- 数学(35455)
- 数学方法(35047)
- 中国(24949)
- 农(24344)
- 业经(22927)
- 财(21843)
- 技术(21687)
- 地方(21624)
- 学(19904)
- 制(16987)
- 农业(16490)
- 理论(16115)
- 贸(16028)
- 贸易(16015)
- 易(15474)
- 和(14851)
- 产业(14455)
- 环境(14151)
- 务(13824)
- 财务(13761)
- 财务管理(13740)
- 技术管理(13712)
- 银(13614)
- 机构
- 大学(319520)
- 学院(318849)
- 管理(130322)
- 济(126789)
- 经济(124106)
- 理学(113885)
- 理学院(112594)
- 管理学(110690)
- 管理学院(110117)
- 研究(106303)
- 中国(77338)
- 京(68064)
- 科学(67192)
- 财(55514)
- 所(52433)
- 农(49213)
- 研究所(48048)
- 业大(47606)
- 中心(47404)
- 江(45983)
- 财经(44925)
- 北京(42852)
- 范(42362)
- 师范(41973)
- 经(40830)
- 院(39400)
- 农业(38404)
- 州(37404)
- 经济学(37193)
- 技术(34306)
- 基金
- 项目(224907)
- 科学(178264)
- 研究(165079)
- 基金(162688)
- 家(141693)
- 国家(140526)
- 科学基金(121739)
- 社会(104162)
- 社会科(98838)
- 社会科学(98815)
- 省(89704)
- 基金项目(87122)
- 自然(79066)
- 自然科(77260)
- 自然科学(77242)
- 自然科学基金(75913)
- 教育(74803)
- 划(74622)
- 编号(66150)
- 资助(65701)
- 成果(52734)
- 创(50757)
- 重点(50406)
- 发(49100)
- 部(48500)
- 创新(46676)
- 课题(46202)
- 国家社会(42539)
- 科研(42464)
- 教育部(41470)
- 期刊
- 济(136764)
- 经济(136764)
- 研究(92421)
- 中国(62686)
- 管理(49720)
- 学报(49304)
- 科学(47157)
- 农(43581)
- 财(40429)
- 大学(37349)
- 教育(36929)
- 学学(35096)
- 农业(30784)
- 技术(28858)
- 融(23975)
- 金融(23975)
- 业经(23734)
- 经济研究(22170)
- 财经(21127)
- 科技(19425)
- 经(18150)
- 问题(17526)
- 技术经济(16740)
- 业(16642)
- 图书(16627)
- 理论(15183)
- 商业(14913)
- 现代(14653)
- 坛(13973)
- 论坛(13973)
共检索到459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春娟 刘大海 王玺茜 赵倩
建立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两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海洋创新绩效和海洋经济潜力分指数,对海洋创新效率及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潜力予以考察。在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法测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而测算2004-2018年我国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协调关系由中度失调衰退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协调程度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4-2006年海洋创新滞后于海洋经济发展;2007-2018年海洋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海洋创新投入与提高海洋创新绩效、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统筹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文晓 沈丽
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力。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向优质阶段迈进的关键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我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均衡格局逐渐完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极化特征;在考虑空间因素和时间跨度的条件下,我国多数省份与相邻省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作用得到显现。研究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建悦 唐若梅 孙筱蔚
基于2006—2015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建立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作用路径主要是技术进步;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和引导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等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田义 常飞 高斯琪
本文以青岛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岛市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动态分析还是从静态分析角度,青岛市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青岛市是我国海洋科技研究与教育和国际交流的一个主要基地,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其强大的海洋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与相对较低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反差。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海洋企业的创新性不够,无法将学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带来实际效益。随后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青岛应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进行遴选,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比较优势强的产业作为海洋优势产业选择的重点方向,目的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打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苟露峰 王海龙 汪艳涛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是海洋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海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对海域利用变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文章试图探寻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造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元素指标,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正趋于转好,逐步体现出两大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应来 赵一帆 肖烯岚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重点话题。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整体上已实现协调发展,但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空间集聚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艾敏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二者间的互动机制,再利用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海洋经济与科技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不显著,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有持续的支撑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海洋科技的进步,二者间存在一定互动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持,而且具有持续性,但是作用效果较弱,且二者的作用力度并不对称。这说明我国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并未发挥出较大的协调能力,目前无法达到理论上二者相互促进的良好结果,可见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实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海洋科技 海洋经济 面板向量自回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俊果
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海洋产业,不同的海洋科技进步速度导致主导海洋产业的更迭,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分析了制约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科技因素,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强第一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海洋油气、深海矿产开采技术,推进潜在高增长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强化海洋共性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
海洋产业 海洋科技 制约因素 战略重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春娟 王琦 刘大海 王玺茜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海洋相关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误差修正(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结合市场资源配置、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进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