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9)
- 2023(8659)
- 2022(7402)
- 2021(6522)
- 2020(5567)
- 2019(12518)
- 2018(12299)
- 2017(24033)
- 2016(12678)
- 2015(14427)
- 2014(14427)
- 2013(14497)
- 2012(13740)
- 2011(12914)
- 2010(13243)
- 2009(12532)
- 2008(12155)
- 2007(10775)
- 2006(9911)
- 2005(8942)
- 学科
- 济(84700)
- 经济(84629)
- 管理(40596)
- 方法(34391)
- 业(33845)
- 数学(30984)
- 数学方法(30772)
- 企(27765)
- 企业(27765)
- 地方(19713)
- 学(16202)
- 中国(16124)
- 农(14461)
- 环境(14232)
- 财(14083)
- 业经(13748)
- 地方经济(13663)
- 融(10562)
- 金融(10561)
- 贸(10501)
- 贸易(10496)
- 制(10454)
- 农业(10186)
- 易(10013)
- 和(9648)
- 划(9499)
- 银(9244)
- 银行(9218)
- 行(8853)
- 发(8801)
- 机构
- 大学(205418)
- 学院(202346)
- 济(96141)
- 经济(94495)
- 管理(76696)
- 研究(72635)
- 理学(66706)
- 理学院(65921)
- 管理学(64801)
- 管理学院(64450)
- 中国(53728)
- 科学(43094)
- 京(42168)
- 财(41609)
- 所(36707)
- 财经(34151)
- 研究所(33438)
- 经济学(31934)
- 中心(31693)
- 农(31202)
- 经(31034)
- 江(29735)
- 经济学院(28567)
- 业大(28276)
- 北京(26614)
- 院(25892)
- 范(25656)
- 财经大学(25467)
- 师范(25381)
- 农业(24267)
- 基金
- 项目(135049)
- 科学(108213)
- 基金(102218)
- 研究(94808)
- 家(89075)
- 国家(88463)
- 科学基金(76370)
- 社会(64985)
- 社会科(61812)
- 社会科学(61798)
- 基金项目(53555)
- 省(50971)
- 自然(48972)
- 自然科(47768)
- 自然科学(47754)
- 自然科学基金(46930)
- 划(43310)
- 教育(43196)
- 资助(42945)
- 编号(34139)
- 重点(30894)
- 部(30814)
- 发(29862)
- 国家社会(28011)
- 成果(27873)
- 创(27473)
- 教育部(26820)
- 创新(25899)
- 人文(25832)
- 科研(25710)
共检索到301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的规模化推进,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状况愈加恶劣。以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演变规律为出发点,综合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度量法,在构建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0年-2009年海洋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发展状态的时空动态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基于交互胁迫论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证实了构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的交互胁迫关系,并应用耦合模型对三个子系统的时空协调度进行测算,判别出沿海11省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大多处于"S"型发展机制的拮抗或磨合阶段,且由于海洋生态子系统的恶化,部分省市协调类型为生态脆弱型,可持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陈青青
探究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对破解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转型升级瓶颈制约和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至关重要。在构建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交互胁迫模型验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交互胁迫关系,进而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998年以来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及空间联系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区域间非均衡性逐渐减弱;(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多个"S"型曲线组合的节律性发展特征;(3)长江经济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轻度失调(1998~2006年)—濒临失调(2007~2015年)—勉强协调(2016~2017年)的演变历程,耦合协调类型由旅游经济滞后型逐渐转变为系统均衡发展型;(4)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联系格局渐趋紧密,联系势能稳步提升,整体呈"东部突出-中部隆起-西部塌陷"的阶梯式递减格局,三大分区内部也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史磊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在海洋生态状况加速恶化、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运行凸显的背景下,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剖析,确定其协调发展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并构建出用以促进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主导型、海洋生态主导型、海洋社会节约型三种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李静怡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探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客观赋权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协调、交互胁迫模型,基于黄河流域特征建立指标体系探究2008~2017年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和交互胁迫关系。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上,黄河流域整体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水平较高(>0.8)且波动不明显,耦合协调度在小范围内呈“W”型波动上升,但旅游综合发展评价指数相对滞后致使其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状态;(2)空间演变上,上、中、下游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由下游的中级协调、中游的初级协调过渡到上游的濒临失调;相对发展类型空间分异明显,下游多为生态环境滞后型,上游多为旅游发展滞后型,协调型省份最少且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呈递增趋势;(3)基于双指数函数模型,黄河流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多个“S”型曲线组合的发展特征。可通过健全黄河流域旅游生态保护合作框架、完善相关制度等推动黄河流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律认识尚不统一、不全面,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无论是相关概念界定还是运行机理探究都存在滞后性,为此,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重新进行界定,并对构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三个子系统运行机理与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弥补当前研究不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运用交互胁迫、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主观均方差分析法和客观结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研究2000—2014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状态符合双指数函数;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后者对前者有显著的胁迫作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社会与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生态环境压力、状态与响应。2000—2014年浙江省综合协调耦合类型分为磨合协调阶段(2000—2003年)、基本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运用交互胁迫、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主观均方差分析法和客观结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研究2000—2014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状态符合双指数函数;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后者对前者有显著的胁迫作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社会与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生态环境压力、状态与响应。2000—2014年浙江省综合协调耦合类型分为磨合协调阶段(2000—2003年)、基本协调阶段(2003—2005年)、拮抗协调阶段(2005—2010年)和良好协调阶段(2010—2014)4个阶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晓旭 赵军 魏伟 颉斌斌
以中国2853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1990、2000和2012年的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数据和全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GDP的变化率,构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模型,分析了EEH的空间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统计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评价EEH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自1980年以来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呈现东南沿海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的特征;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和北部地区较高,南部和中东部地区较低;3中国县域EEH 1980-2012年间逐步得到改善,EEH空间关联度总体相对稳定,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总体来看,确保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光南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展是基础,协调是关键。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人口-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寻求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文章建立了人口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人口-经济协调度分析,并对人口-经济协调度定量评估的步骤、方法及数学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狄乾斌 王小娟 耿雅冬 张洪月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关键词:
海洋经济系统 协调 辽宁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跃明 郎东锋 张子珩 张翼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建立了新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三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系统指标体系。
关键词:
协调度 环境经济系统 功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军华 景琪
文章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包含海洋经济支持系统、海洋社会支持系统、海洋生态支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将其应用到我国沿海城市。结果表明:(1)近7年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支持系统健康质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逐渐朝着优化的方向推进;(2)沿海省市经济质量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存在海洋科技滞后的因素;(3)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恶劣对海洋生态经济水平的破坏是多角度的,社会发展、海洋经济、生态水平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融合,进而对尚不明确的海洋生态经济质量健康状况进行复合评价。
关键词:
海洋生态经济 健康评价 综合指数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冉 关洪军
文章梳理了海洋生态安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分析了2009—2020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生态安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了PVAR模型并模拟了其动态交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海洋生态安全指数高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两者发展水平较低且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径向空间分异明显;海洋生态安全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处于拮抗和磨合阶段,无协调阶段;两个子系统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长效互动机制及双向推动力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瑞娜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研究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问题。首先介绍了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计算系统之间协调度的模型,并建立了防洪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鞍山为例,计算1993年到2003年鞍山地区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得出了鞍山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度较高的结论,并验证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郭小红 王钺 刘琼 王海强
以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为例,将广元市的7个区县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在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GDP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对广元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率进行计算,建立适合当地局势发展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模型,以形成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2005—2010年间EEH的评价准则和方法。2005年至今ESV变化趋势显示: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GDP增长整体上呈现出中、东部高,西、南、北低的趋势;EEH空间特征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区在中、东部区域,生态经济冲突区在西、南、北部区域。虽然利州区、昭化区、旺苍县、苍溪县的生态经济关系存在潜在的危机,但大体还是处于协调状态,通过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