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2)
2023(10947)
2022(9143)
2021(8463)
2020(6906)
2019(15924)
2018(15855)
2017(29723)
2016(16351)
2015(18453)
2014(18244)
2013(17975)
2012(16781)
2011(15514)
2010(15910)
2009(14525)
2008(14172)
2007(12756)
2006(11618)
2005(10817)
作者
(52042)
(43031)
(42932)
(40639)
(27520)
(20907)
(19218)
(16775)
(16692)
(15549)
(14823)
(14643)
(14298)
(14033)
(13920)
(13434)
(12929)
(12703)
(12616)
(12489)
(11085)
(10911)
(10812)
(10067)
(9755)
(9701)
(9665)
(9544)
(9062)
(8668)
学科
(71272)
经济(71199)
管理(42742)
(39437)
(30266)
企业(30266)
方法(27546)
数学(23969)
数学方法(23422)
中国(21455)
(21185)
地方(20332)
(18246)
业经(16495)
环境(14447)
农业(14215)
(12158)
(12036)
(11759)
贸易(11745)
理论(11727)
(11631)
金融(11630)
(11532)
银行(11489)
(11374)
(11296)
(11213)
地方经济(11181)
(11003)
机构
学院(236252)
大学(232778)
(91005)
研究(90239)
经济(88940)
管理(85145)
理学(72584)
理学院(71641)
管理学(69852)
管理学院(69462)
中国(67631)
科学(60734)
(52355)
(52188)
(48908)
研究所(44784)
农业(41189)
业大(41060)
中心(40129)
(39375)
(38335)
北京(33492)
(33164)
(32435)
师范(31915)
(30754)
(30454)
财经(30423)
技术(29242)
科学院(27994)
基金
项目(158938)
科学(123056)
基金(112134)
研究(110100)
(101878)
国家(101054)
科学基金(84073)
社会(66754)
(65174)
社会科(63166)
社会科学(63148)
基金项目(58363)
自然(57258)
自然科(55817)
自然科学(55802)
(55421)
自然科学基金(54769)
教育(50297)
资助(47520)
编号(43830)
(40075)
重点(37445)
成果(34909)
(33042)
(32978)
课题(32459)
计划(32242)
创新(30993)
科研(30870)
发展(30721)
期刊
(109142)
经济(109142)
研究(67863)
中国(54862)
(48287)
学报(45460)
科学(40607)
管理(33997)
农业(33638)
大学(33159)
学学(31554)
教育(29474)
(28047)
(22128)
金融(22128)
技术(22038)
业经(20110)
(18396)
经济研究(17111)
财经(14629)
问题(13559)
业大(12815)
科技(12678)
(12613)
(12463)
资源(12128)
统计(11897)
技术经济(11523)
(11027)
图书(10778)
共检索到367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剑明  陈雅飞  徐永健  宁燕  戴铃灵  
针对海洋青鳉实验室养殖成活率低的问题,对其摄食行为发育进行研究,了解其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发育状况,为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摄像机结合镜面成像的方法,对海洋青鳉胚后发育阶段90 d摄食的观察与分析,研究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海洋青鳉的生长特征和摄食行为发育。结果显示,幼体体长的平均生长率为2.579%/d,体长与日龄间的关系为y=3.132+0.383x-0.004x~2+0.00003x~3,R~2=0.98。通过各项摄食行为指标将其幼体生长发育分为3期6个阶段:仔鱼期(0~10 d)分为前仔鱼期(0~4 d)和后仔鱼期(5~10 d),稚鱼期(11~30 d)分为前稚鱼期(11~18 d)、中稚鱼期(19~24 d)和后稚鱼期(25~30 d),幼鱼期(31~65 d)。青鳉幼体出膜4 d后开始投喂初孵卤虫,至10 d所有鱼苗均能捕食。青鳉仔鱼期幼体死亡率较高,但摄食能力稳步提升,至该期末,摄食成功率提升至45%~55%,摄食效率达0.5~0.6个/min;稚鱼期幼体的各项摄食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对饵料的响应时间不断缩短,摄食速率提高,响应距离也逐渐增长,摄食量增大,摄食成功率已提升至90%~95%;幼鱼期各项摄食指标已接近成鱼,摄食效率达9个/min以上,摄食功能已趋于完善。研究表明,海洋青鳉在仔鱼期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响应距离短、摄食速率低下,摄食成功率与摄食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其自身的发育以及摄食能力的稳定提升,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逐步提高,成活率趋于稳定。养殖期间,通过密切注意海洋青鳉的摄食行为变化,改变投喂的数量和频次,使更多的仔鱼尽快过渡到稚鱼期,可能是提高养殖的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剑明  陈雅飞  徐永健  宁燕  戴铃灵  
针对黑点青鳉实验室养殖成活率低的问题,对其摄食行为发育进行研究,了解其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发育状况,为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摄像机结合镜面成像的方法,对黑点青鳉胚后发育阶段90 d摄食行为的观察与分析,研究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黑点青鳉的生长特征和摄食行为发育。结果显示,幼体体长平均生长率为2.579%/d,体长与日龄间关系为y=3.132+0.383x-0.004x~2+0.000 03x~3,R~2=0.98。通过各项摄食行为指标将其幼体生长发育分为3期6个阶段:仔鱼期(0~10 d)分为前仔鱼期(0~4 d)和后仔鱼期(5~10 d),稚鱼期(11~30 d)分为前稚鱼期(11~18 d)、中稚鱼期(19~24 d)和后稚鱼期(25~30 d),幼鱼期(31~65 d)。黑点青鳉幼体出膜4 d后开始投喂初孵卤虫,至10 d所有鱼苗均能捕食。黑点青鳉仔鱼期幼体死亡率较高,但摄食能力稳步提升,至该期末,摄食成功率提升至45%~55%,摄食效率达0.5~0.6个/min;稚鱼期幼体的各项摄食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对饵料的响应时间不断缩短,摄食速率提高,响应距离也逐渐增长,摄食量增大,摄食成功率已提升至90%~95%;幼鱼期各项摄食指标已接近成鱼,摄食效率达9个/min以上,摄食功能已趋于完善。研究表明,黑点青鳉在仔鱼期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响应距离短、摄食速率低下,摄食成功率与摄食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其自身的发育以及摄食能力的稳定提升,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逐步提高,成活率趋于稳定。养殖期间,通过密切注意黑点青鳉的摄食行为变化,改变投喂的数量和频次,使更多的仔鱼尽快过渡到稚鱼期,可能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耀  张波  陈超  唐启升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法测定了摄食水平与饵料生物种类对真鲷.黑鲷、黑鲪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的影响。3种实验鱼类的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增大显减速增长趋势,二者间的定量关系可用对数曲线描述;而其生长效率则均随摄食水平增大呈倒“U”形变化趋势,二者间的定量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描述。曲线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其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与摄自水平之间均是显著相关关系。依据上述定量关系,分别求得3种鱼的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其中黑鲪的维持摄食量最低。以玉筋鱼为饵料时,3种鱼类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湿重均显著高于摄食鹰爪糙对虾,但用能值计算的生长效率则没有这种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金显仕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露露  王晓杰  宋佳坤  
以海水青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酸化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将刚受精的受精卵置于对照组(CO_2浓度为480×10(-6))和2个处理组(CO_2浓度分别为1 000×10(-6)和2 000×10(-6))的水体中,直到孵化出膜。将出膜后仔鱼饲养在对照组水体中至性成熟,然后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和遗传学方法,对每一尾实验鱼进行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性别鉴定。经形态学判断,发现酸化处理组的雄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形态学观察其第二性征和遗传学性别判断,对照组的青鳉从孵化到性成熟的个体中并未出现基因型和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艳苓  李雪梅  李志伟  安鑫龙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齿状纹石藻整个细胞同时被裹入纵沟。海洋尖尾藻接种6 h后,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率均为100%。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双色藻培养液中分别为0.8×104、2.4×103和0.8×103个/mL,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分别为3.9×103、2.4×103和1.7×103个/mL)降低,其种群在初始密度为3.4×107个/mL的双色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姚建平  单秀娟  陈云龙  魏秀锦  
以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为研究对象,根据IPCC 2013典型浓度排放路径(RCP)对2100年海洋温度和p H的预测值,分别选择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 2.6)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8.5),设置温度和p H两个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气候变化,探究海洋暖化和酸化对黄姑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温度24.0℃条件下,黄姑鱼进入稚鱼期的时间为25 d,高温处理(26.0℃~28.0℃)生长加快,仅为22 d,同时,随着温度升高(26.0℃、26.6℃和28.0℃),生长率逐渐增加(0.73、0.74和0.78 mm/d),并且各处理组之间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逻辑斯蒂生长方程拟合,结合IPCC对2100年温度和p H的预测,到2100年,在RCP 2.6情景下,黄姑鱼早期生长率为0.71 mm/d,死亡率为31.1%;在RCP 8.5情景下,黄姑鱼生长率最高达到0.76 mm/d,死亡率为23.9%。在海洋酸化和暖化的共同作用下,黄姑鱼的早期补充将会受到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姚建平  单秀娟  陈云龙  魏秀锦  
以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为研究对象,根据IPCC 2013典型浓度排放路径(RCP)对2100年海洋温度和p H的预测值,分别选择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 2.6)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8.5),设置温度和p H两个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气候变化,探究海洋暖化和酸化对黄姑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温度24.0℃条件下,黄姑鱼进入稚鱼期的时间为25 d,高温处理(26.0℃28.0℃)生长加快,仅为22 d,同时,随着温度升高(26.0℃、26.6℃和28.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蒋日进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礁生境斑头六线鱼的摄食习性,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多网目组合刺网调查获取的252尾斑头六线鱼样本,研究了斑头六线鱼的饵料组成和摄食策略。结果表明斑头六线鱼主要摄食端足类的麦秆虫,是以麦秆虫为主食的狭食性鱼类。斑头六线鱼摄食种类随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端足类,表现为狭食性的摄食特性,冬季主要摄食蟹类、腹足类和其他类,表现为广食性的摄食特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祥玲  林小涛  夏新建  许忠能  孙军  
在室内(27.5±0.5)℃水温下设高、中和低3个摄食水平,研究雌性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幼鱼至初次性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和能量收支,为探讨食蚊鱼的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入侵机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初次性成熟雌性食蚊鱼的体长、体质量、丰满度、特定生长率、肝指数、性腺系数、成熟卵子数量和鱼体能量密度均随摄食水平增加显著增加;低水平摄食组雌性食蚊鱼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最小,体长为(17.98±0.98)mm,体质量为(104.41±3.31)mg,但成熟卵子干重和卵径均不受摄食水平显著影响。实验期间,干、湿物质饵料转换效率均随摄食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水平摄食组饵料转换效率显著高于高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鸿飞  孙谧  王跃军  郝建华  高强  
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和α-乙酸萘酯为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酯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并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酯酶活力和稳定性较高的菌株EB-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模式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79%;又根据其产黑色素这一特性,最终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其16S rDNA序列在GenBank的注册号为EU01652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启升  孙耀  张波  
根据室内流水实验法,定量研究了黄、渤海生态系统7种鱼类能量收支组分,并建立了相应的生物能量学模式。7种海洋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模式显著不同,并可分为3类:(1)较低代谢和较高生长,如黑、矛尾虎鱼;(2)较高代谢和较低生长,如欧氏六线鱼和黑鲷;(3)代谢和生长均处于中等水平,如真鲷、红鳍东方和鲐。其差异原因可能与这7种海洋鱼类的生态习性不同相关。与淡水肉食性鱼类比较,7种海洋鱼类的代谢能明显偏高,表明海洋鱼类属于高代谢消耗、低生长效率型鱼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晓华  苏锦祥  殷名称  
鳜(Sinipercachuatsi)又称季花鱼、桂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anidae)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肉嫩味美,为淡水鱼类中珍品,鉴于鳜本身的价值以及在人工养殖中尤其是鱼苗繁育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对鳜的研究也陆续见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乐华  高强  史磊  
近年来,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陆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相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理论研究仍较薄弱。在海洋生态状况加速恶化、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运行凸显的背景下,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剖析,确定其协调发展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并构建出用以促进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主导型、海洋生态主导型、海洋社会节约型三种基本模式,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