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3)
2023(8232)
2022(6775)
2021(6608)
2020(5234)
2019(11988)
2018(12207)
2017(20592)
2016(13135)
2015(14984)
2014(15069)
2013(13580)
2012(12685)
2011(11742)
2010(12453)
2009(11001)
2008(10958)
2007(10602)
2006(9768)
2005(8661)
作者
(33092)
(27347)
(27346)
(26294)
(17882)
(13034)
(12521)
(10621)
(10555)
(10415)
(9228)
(9218)
(9100)
(8812)
(8781)
(8573)
(8475)
(8237)
(8009)
(7982)
(7348)
(6968)
(6738)
(6705)
(6396)
(6237)
(6230)
(6173)
(5632)
(5599)
学科
(33323)
经济(33297)
管理(32171)
(25517)
教育(23763)
(20478)
企业(20478)
中国(18674)
(14027)
理论(12941)
教学(11621)
(10921)
地方(10816)
(10258)
环境(10002)
(9338)
(9124)
业经(9016)
农业(8892)
方法(8768)
(7737)
技术(7622)
(7396)
及其(7270)
(7162)
发展(6981)
(6858)
研究(6849)
数学(6749)
政策(6689)
机构
大学(165571)
学院(163741)
研究(62197)
(54294)
管理(53306)
经济(52446)
理学(43802)
理学院(43173)
管理学(42169)
管理学院(41823)
中国(40284)
(37872)
科学(36001)
教育(35479)
(35220)
师范(35052)
(30485)
(29954)
(27965)
师范大学(27804)
研究所(27342)
中心(27303)
北京(25467)
技术(24918)
(23713)
(23640)
职业(23542)
(23294)
业大(20709)
财经(20068)
基金
项目(98788)
研究(86551)
科学(77305)
基金(61968)
(51829)
国家(51138)
教育(49752)
社会(47817)
社会科(44773)
社会科学(44761)
(42920)
科学基金(42589)
编号(40683)
成果(37835)
(37272)
课题(33626)
基金项目(31069)
(29056)
资助(25281)
重点(24439)
自然(24394)
规划(24266)
(23912)
自然科(23622)
自然科学(23617)
项目编号(23553)
自然科学基金(23154)
(23092)
(22929)
(20902)
期刊
(70812)
经济(70812)
教育(67335)
研究(62922)
中国(52344)
(21792)
管理(21203)
(20814)
学报(20307)
技术(20152)
科学(18652)
职业(18148)
大学(17305)
农业(15346)
(14754)
金融(14754)
学学(13352)
图书(12969)
业经(12071)
(11914)
论坛(11914)
技术教育(11202)
职业技术(11202)
职业技术教育(11202)
高等(9980)
书馆(9843)
图书馆(9843)
财经(9516)
(9435)
经济研究(9318)
共检索到281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雪梅  孙祥山  于旭蓉  
海洋意识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灵魂作用,是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历史要求、战略需要和核心动力。海洋意识是人类海洋事业发展、构建海洋策略、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海洋意识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是海洋意识在客观实践领域对认知的基本反映,是海洋意识优化与提升的基础。文章对高校海洋意识培养教育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在对海洋意识培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涉海高校应充当海洋意识培育的主力军。针对当前国民海洋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从海洋自然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等方面研究海洋意识培养与教育策略。因此,建立完善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体系并服务于海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彩华  赵志远  游奎  
当今世界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然而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较低,这些都影响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影响了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公众参与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导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迟滞的主因,也是导致在碳减排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海洋碳汇功能的幕后推手。本文认为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并完善其运作的外部环境可以有效化解这一矛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霞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论述了增强国民海洋意识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在培养国民海洋意识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进而提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具体路径:编写海洋意识教育通识教材;海洋意识教育进课堂;对教师进行海洋意识专项培训;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海洋意识教育;联合社区和社会团体共建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配合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学生社团中增加海洋意识主题活动,以期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雪梅  于旭蓉  马雪菲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略高于男性,男性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积极认知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伦理认知理性度、责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认同感等高于女性,且更愿意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知识来源,并付诸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因此,研究性别对海洋文明建设的主要影响,尤其是加强女性在海洋意识方面培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女性在生态保护中具有较为母性的认同感,但其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较之男性仍显不足,沿海地区人们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黎静  钱宏林  李宁  
在海洋强省战略背景下,广东正积极开创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跨越的局面,但也面临着海洋资源环境、科技、经济、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挑战,为抢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机遇,谋求发展先机,文章提出了运用政策优势促进海洋经济稳增长、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统筹产业竞争与区域合作、坚持海陆联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等发展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译匀  邵凤  金云亮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把国民海洋意识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让国民重视海洋,意识到发展海洋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洋事业迅速发展,但淡薄的国民海洋意识与之发展相矛盾,成为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只有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才能起到效果显著的推动作用。在现代背景下,科技的进步促进一系列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的及时通知与反馈进行古今海洋意识反思、中外海洋意识对比、未来海洋文化展望,立志达到加速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理想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管筱牧  李震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石。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和配套措施。我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新视角,而海洋保护区管理作为海洋环境的综合管理工具也正逐渐被接受。通过归纳现阶段东营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主要发展模式与路径,在黄蓝国家战略规划部署下为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希  唐建业  
欧盟海洋综合战略框架指令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以实现其海洋环境良好状况,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红线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文章分析了该指令的构成及其实施指标等,比较其与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异同点。最后,文章认为欧盟指令的协调机制值得借鉴,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管理制度整合起来,形成综合有机的框架体系;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对于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娟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重要的场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海洋法专业人才势在必行。海洋法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构建广义上的"大海洋法"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复合型、特色型、应用型涉海法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强基础、显特色、宽学科、重实践"课程体系为中心,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性地建设海洋法治实验室、开展"校地共建"产学研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涉海法律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丽华  王俊业  
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的做法,构建了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5—2020年间11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广东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借助Python 3.6软件,运用核密度和重心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广东城际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广东省海洋生态效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之后两年有轻微下滑;由2005年的0.35上升为2018年的0.73,实现了由低效率向中高效率的跃升,尤其是2017年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湛江市和茂名市均已迈入高效率区间。结合核密度所做的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分析表明:2005年期初11个样本城市的海洋生态效率值呈窄峰分布、且峰值高,说明各市海洋生态效率值较平均、城际差异不明显;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生态效率值呈宽峰分布,尤其是2015年以后出现双峰,说明生态效率的城际差异逐年增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结合重心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16个统计年份中海洋生态效率的重心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迹象,但海洋生态效率的重心依然在珠三角地区,最后形成了珠三角核心地区和粤西地区的两极局面。最后提出了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治理等响应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丽华  王俊业  
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的做法,构建了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5—2020年间11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广东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借助Python 3.6软件,运用核密度和重心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广东城际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广东省海洋生态效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之后两年有轻微下滑;由2005年的0.35上升为2018年的0.73,实现了由低效率向中高效率的跃升,尤其是2017年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湛江市和茂名市均已迈入高效率区间。结合核密度所做的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分析表明:2005年期初11个样本城市的海洋生态效率值呈窄峰分布、且峰值高,说明各市海洋生态效率值较平均、城际差异不明显;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生态效率值呈宽峰分布,尤其是2015年以后出现双峰,说明生态效率的城际差异逐年增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结合重心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16个统计年份中海洋生态效率的重心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迹象,但海洋生态效率的重心依然在珠三角地区,最后形成了珠三角核心地区和粤西地区的两极局面。最后提出了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治理等响应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贵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发展全局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部署。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到强国的新高度,由此进入大战略引领的新阶段,这对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靖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教学评估常态化,对地方高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东海洋大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多层次教学评估体系,包括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学环节评估和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对院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常态化评估,为地方高校自我评估制度的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示范和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燕华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旅游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数字景区建设,是提高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数字景区概念、功能、建设意义、建设目标进行了分析,并以舟山海洋旅游数字景区建设为例,阐述了其数字景区的总体架构,认为舟山海洋旅游数字景区的整体系统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三个层面。文章深入论述了舟山海洋数字景区平台建设的方略,最后构建了数字景区建设的保障体系,旨在为全面推行数字景区建设提供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