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29)
- 2023(2878)
- 2022(2461)
- 2021(2194)
- 2020(1800)
- 2019(3926)
- 2018(3849)
- 2017(7420)
- 2016(4066)
- 2015(4461)
- 2014(4268)
- 2013(4320)
- 2012(3901)
- 2011(3652)
- 2010(3823)
- 2009(3809)
- 2008(3748)
- 2007(3341)
- 2006(3063)
- 2005(2771)
- 学科
- 济(15301)
- 经济(15290)
- 管理(15126)
- 业(11362)
- 企(9922)
- 企业(9922)
- 环境(8070)
- 学(5688)
- 生态(5502)
- 方法(5351)
- 资源(4930)
- 农(4783)
- 划(4454)
- 财(4128)
- 数学(4093)
- 数学方法(4051)
- 业经(4016)
- 和(3894)
- 地方(3810)
- 中国(3586)
- 发(3430)
- 农业(3224)
- 务(3190)
- 财务(3186)
- 财务管理(3184)
- 企业财务(3055)
- 规划(3029)
- 理论(2992)
- 环境规划(2963)
- 制(2745)
- 机构
- 学院(61610)
- 大学(60471)
- 济(22632)
- 管理(22493)
- 经济(22117)
- 研究(21508)
- 理学(19451)
- 理学院(19187)
- 管理学(18887)
- 管理学院(18781)
- 中国(15442)
- 科学(14683)
- 京(13005)
- 农(11109)
- 所(11071)
- 财(10588)
- 研究所(10209)
- 业大(10137)
- 中心(9666)
- 江(9339)
- 范(8745)
- 师范(8658)
- 农业(8654)
- 财经(8619)
- 北京(8210)
- 院(7988)
- 经(7722)
- 州(7326)
- 师范大学(6928)
- 科学院(6771)
- 基金
- 项目(42493)
- 科学(33554)
- 基金(30816)
- 研究(30547)
- 家(27504)
- 国家(27292)
- 科学基金(23035)
- 社会(19712)
- 社会科(18594)
- 社会科学(18589)
- 省(16968)
- 基金项目(16281)
- 自然(15185)
- 自然科(14596)
- 自然科学(14591)
- 划(14511)
- 自然科学基金(14320)
- 教育(13398)
- 编号(11886)
- 资助(11868)
- 重点(10232)
- 发(9768)
- 成果(9507)
- 部(9177)
- 创(8786)
- 课题(8407)
- 国家社会(8131)
- 创新(8107)
- 计划(8020)
- 科研(7969)
共检索到87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戈华清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确立,为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与兜底性条款。该制度在渤海区经历四年的实践后再通过《海洋环境保护法》确定,不仅呈现了海洋保护中生态功能修复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海洋保护中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重要性。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功能是海域生态安全维护与生态秩序维持的核心,也是海域使用权有效行使的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权公平行使的前提。为了真正体现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制性作用,将具体功能定位为强制、纠正、兜底,在该制度的实施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路文海 向先全 刘捷 刘书明 许艳 付瑞全
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区划,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应从法律地位、空间布局和管控制度等方面,研究探讨海洋生态红线区和海洋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应从构建完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与选划技术方法、提升海洋生态红线区的管控能力、加强涉海多部门沟通、推进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海洋生态红线区与海洋功能区制度的衔接。
关键词:
海洋生态红线区 海洋功能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洪华 郑伟 陈尚 吕吉斌 丁德文
本文在系统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根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初步构建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研究了海洋生态系统典型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展望分析,提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双建 杨潇
我国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成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首要任务。红线管理成效需评估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保护性质是否改变,二是管理要求是否充分执行,三是保护对象是否受到不利影响。综合来看,指标选取应符合科学性、主要因素、动态性和简易性四个原则。指标体系框架应同时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方面,其中,过程评价指标按照基础条件、政策执行、管护保障和监测科研四个维度共选取16个指标;结果评价指标按常规指标和特征指标进行分类,常规指标包括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特征指标按照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个方面入手选取指标,并以珊瑚礁生态红线为例构...
关键词:
海洋 生态红线 成效评价 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丰爱平 刘建辉
健康、富有活力的海洋是海洋强国的标志之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形成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开发利用空间格局;通过实施重大工程进而修复海洋生态功能,提高海洋保护利用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美丽海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是国土生态统一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面临的内涵不明、目标定位不清和实践总结不足等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 赵桂慎 蔡文博 梁颖祺 姜珊 田杰 付敏 周冰 孙晓宇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海洋管理和生态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揭示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提供了可量化参考依据。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分别从价值评估、评估模型和海洋管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今后应重点加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标准化、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开发和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滨勇 黄小露 王斌斌 马红伟
厘清海洋生态环境与海域使用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是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推进渤海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研究了中国莱州湾9个沿海区县生态环境与海域利用的协调关系。依据模型得出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及海域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了研究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及海域利用现状的空间差异。根据生态环境与海域使用耦合协调指数,将9个区县划分为4类,提出了各类型区县在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开发关系上的发展路径和对策,为莱州湾及渤海生态保护与海域使用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为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海域使用 耦合关系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华梅 谢健 陈绵润 贾后磊 郑淑娴
文章回顾了生态红线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结了我国海洋生态红线顶层设计框架,即从国家战略定位、红线制度设计和管理实施三个层面来展开。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下,提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的构建设想,共分为四个阶段:(1)技术标准体系,是红线制度确定的基础;(2)海洋生态红线基本管理办法,确立海洋生态红线的施行程序及行政地位;(3)海洋生态红线配套制度,主要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来确保海洋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4)海洋生态红线后评估,包括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从行政体制上保证制度的有效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华梅 谢健 陈绵润 贾后磊 郑淑娴
文章回顾了生态红线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结了我国海洋生态红线顶层设计框架,即从国家战略定位、红线制度设计和管理实施三个层面来展开。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下,提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的构建设想,共分为四个阶段:(1)技术标准体系,是红线制度确定的基础;(2)海洋生态红线基本管理办法,确立海洋生态红线的施行程序及行政地位;(3)海洋生态红线配套制度,主要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来确保海洋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4)海洋生态红线后评估,包括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从行政体制上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伟 周渝 张勇 孙荣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分析了该区域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森林为主,占比达到了75%以上;时段内森林、湿地和人工表面面积呈增加趋势,农田和裸土持续减少;(2)15年间,研究区ESV增加了87.09亿元,增幅为6.63%,但增速呈逐渐减弱趋势;各类ESV中森林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湿地和草地;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主要是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服务,且水文调节服务ESV在时段内增加趋势最为显著;(3)ESV价值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巴山、方斗山、川河盖、四面山、金佛山等中低山区;时段内主城区"四山"、金佛山、黑山,以及中部川东平行岭谷的精华山、黄草山、雪宝山区ESV呈明显增加趋势,城口县和巫溪县交界地区、巫山县北部、奉节县中部、彭水县北部、黔江区南部、以及江津区、綦江区南部ESV呈轻微减少趋势,全市有36个区县ESV呈增加趋势,3个区县ESV有所减少;(4)湿地面积虽小,但其ESV总量仅次于森林,且单位面积ESV较其他类型更高,应更加注重对湿地的有效保护;(5)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研究区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说明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耦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虞阳 申立 武祥琦
海洋功能区划是现代海洋治理的基本构成,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其重要旨归,但当前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正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空间分析方法,选取11类(二级类)共110个主要的国家级海洋功能区,结合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质量数据发现,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大量分布于生态环境较差海域,以开发为主的海洋功能区基本满足水质要求,而以保护为主的海洋功能区则超标严重。难局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空间与体制双重维度影响,毗邻功能区相互掣肘、功能区管理尺度错位等影响显著。鉴于此,促进海洋功能区划与城市规划等的衔接、强化海洋功能区的规范引导与协同治理、加强海洋功能区的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设是破解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向鲜花 石意如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