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4)
2023(11218)
2022(9447)
2021(8085)
2020(6575)
2019(14810)
2018(14245)
2017(26946)
2016(14504)
2015(15791)
2014(15297)
2013(15171)
2012(14139)
2011(12900)
2010(12607)
2009(11196)
2008(10349)
2007(8994)
2006(8085)
2005(6991)
作者
(43925)
(36953)
(36616)
(34695)
(23256)
(17774)
(16421)
(14375)
(13981)
(12764)
(12639)
(12180)
(11890)
(11306)
(11299)
(11213)
(10963)
(10893)
(10620)
(10434)
(9289)
(8961)
(8755)
(8440)
(8389)
(8042)
(7829)
(7719)
(7345)
(7270)
学科
(81890)
经济(81833)
管理(40952)
(34308)
方法(28024)
(26148)
企业(26148)
数学(25442)
数学方法(25292)
地方(20924)
(17259)
(17188)
环境(16498)
中国(16365)
业经(15038)
(13680)
地方经济(13462)
农业(12303)
(11297)
贸易(11292)
(10847)
(10095)
(9888)
经济学(9563)
(9463)
产业(9456)
资源(9284)
(9122)
(8981)
金融(8979)
机构
学院(210001)
大学(209807)
(97182)
经济(95588)
管理(77534)
研究(76634)
理学(67985)
理学院(67133)
管理学(66094)
管理学院(65726)
中国(55334)
科学(48625)
(42812)
(41311)
(38858)
(38478)
研究所(35985)
业大(35351)
中心(34209)
农业(32858)
财经(31777)
经济学(31346)
(30206)
(28903)
经济学院(28127)
(27633)
(26613)
师范(26260)
北京(26027)
科学院(24385)
基金
项目(148861)
科学(117256)
基金(109935)
研究(101999)
(98654)
国家(97893)
科学基金(83052)
社会(68858)
社会科(65464)
社会科学(65446)
基金项目(59492)
(58703)
自然(54553)
自然科(53239)
自然科学(53223)
自然科学基金(52286)
(49615)
教育(44912)
资助(42742)
编号(37702)
重点(34274)
(34135)
(32002)
(31132)
国家社会(29575)
创新(29348)
计划(28943)
科研(28895)
成果(27694)
教育部(26965)
期刊
(107354)
经济(107354)
研究(60154)
学报(38298)
中国(36540)
(35774)
科学(34311)
(28553)
大学(28106)
学学(27108)
管理(26685)
农业(24369)
经济研究(18959)
技术(16325)
财经(16129)
业经(15836)
(15808)
金融(15808)
问题(14202)
(14115)
(13183)
教育(13140)
资源(11923)
技术经济(11746)
(10245)
(10147)
科技(9841)
商业(9830)
业大(9790)
统计(9723)
共检索到302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苏子晓   孙康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模型分析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较大;海洋渔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缓慢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态势;各项效率指数均具有一定波动性;分地区看,山东整体明显高于河北、辽宁和天津。(3)海洋渔业科技水平是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渔业规模、海洋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产业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苏子晓   孙康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模型分析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较大;海洋渔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缓慢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态势;各项效率指数均具有一定波动性;分地区看,山东整体明显高于河北、辽宁和天津。(3)海洋渔业科技水平是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渔业规模、海洋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产业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于谨凯  李晨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62、-1.131、-0.274和1.3万吨;综合考虑逐年和累积效应,产业规模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负向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驱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控制海洋捕捞业的比重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率,能够使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因素稳定为负向驱动因素;降低海洋捕捞业比重、促进海洋捕捞渔船改造及作业方式转型、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昕  彭勇  丁黎黎  
在采用投影寻踪法构造"海洋资源环境损耗指数"基础上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省市2003—2013年期间的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在分析其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模型着重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两方面识别其空间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并相对稳定,以中值区居多"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MorAn’S I具有"先负后正、波动上升"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受空间地理距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海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海洋专业技术水平对海洋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陆域工业规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军  苏小玲  鄢波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来分析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南部海洋经济圈4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有所差异,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社会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广东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最高,广西和海南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来自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军  苏小玲  鄢波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来分析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南部海洋经济圈4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有所差异,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社会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广东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最高,广西和海南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来自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康  季建文  李丽丹  张超  刘峻峰  付敏  
鉴于污染指标的不易测度,前人研究海洋渔业经济时极少从定量角度关注非期望产出。本文以海洋天然渔业水域污染所造成的负效应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SBM(Slacks Based Measure)模型,对2004—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渔业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和Tobit模型分析各省市区海洋渔业经济效率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序列视角,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值持续低迷,说明近年来中国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规制尚未发挥预期的效果;(2)基于时空视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良仕  杨旭敏  张耀光  
美国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最早、开发程度最高,可以为中国海洋渔业经济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借鉴。本文利用1986—2018年美国沿海24个州的海洋渔业面板数据,运用SBM-DEA模型测度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等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86—2018年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波动中上升,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的核密度曲线逐渐右移,且从“瘦高”变为“矮胖”,效率值上涨的同时区域差异逐渐增大。空间差异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导致美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差异大的主要原因。(3)空间格局上,美国海洋渔业高效型、中高效型地区分布较为分散,空间集聚效应较弱。(4)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推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渔业科技水平发展;依托地区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的渔业产业政策;强化地区间和地区内部资源、技术共享,促进渔业知识技术外溢。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福秀  
日本的海洋渔业包括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和沿岸渔业三部分。 1.远洋渔业 日本的远洋渔业是指在公海和在世界各沿海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使用高效率渔船进行捕捞作业的渔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捕捞方式是底拖网、金枪鱼延绳钓、鱿鱼钓、鲣竿钓和流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鹏  汪浩瀚  李加林  刘永超  张海涛  钟捷  龚虹波  
【目的】准确评估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中国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数据,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综合测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以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揭示海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海洋渔业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研究表明:(1)2006—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年碳排放量波动下降65.35万t。碳源量趋于下降且以海洋捕捞占主导,碳汇量快速增长且以贝类养殖为主。碳排放和碳源高值区集中于浙江,碳汇高值区集中于山东和福建。碳源、碳汇和碳排放重心分别向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移动。(2)碳汇、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的驱动效应降低海洋渔业碳排放总量,而产业规模和从业人口效应加剧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增长。(3)未来不同情景下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均表现为增长趋势,其中碳排放量呈现快速经济发展情景>现状利用发展情景>能源效率调整情景>碳汇提升发展情景>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论】研究表明中国未来海洋渔业碳减排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为推动中国海洋渔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快调整与升级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加大海洋渔业科技投入和积极发展碳汇渔业、休闲渔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蔡文媚  
本文以舟山为例 ,构建了人口变化、海洋消费需求与海洋生产的系统模拟框架 ,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 ,选择海水养殖、价格指数以及旅游人口三个对人口、海洋消费与生产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了仿真政策分析。结果表明 ,对海水养殖生产投入的增加不但可以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海洋水产品的需求 ,而且可以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 ,海产品价格指数的高低以及旅游人口的增加同样影响着海洋渔业消费品市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龚群  
一上海市郊区海洋渔业连续几年来产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1991年的海水品总产量达到3.82万吨,比1990年的3.4万吨增长了12.4%。渔业总产值11235万元,比1990年的9200万元增长22%。1992年1~10月海水品产量为25431吨,比1991年同期的24358吨增长4.4%。自从1985年水产品价格放开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波  倪国江  韩立民  
结构调整与经济波动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厘清结构调整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波动的引发动力,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判断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进是熨平还是放大了海洋渔业经济波动。结果显示:(1)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进能引起海洋渔业经济波动,不同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形态影响海洋渔业经济波动的差异明显;(2)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工系数影响海洋渔业经济波动的"杠杆效应"明显,且高级化的放大效果更加显著;(3)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软化与养捕结构对海洋渔业经济波动影响的"熨平效应"显著,且合理化的抑制效果要高于养捕结构,但低于产业结构软化。为平稳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结构合理化、软化对海洋渔业经济波动的熨平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伟   梁贝贝  
[目的]识别海洋渔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为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界定海洋渔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指标综合测度法、障碍度模型探究其时空差异及障碍因素。[结果]研究表明:(1)海洋渔业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要包括资源投入、生产能力、经营成效和绿色发展四个方面。(2)海洋渔业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逐年上升,经营成效上升趋势明显。(3)沿海地区空间格局分布较稳定,大部分省市海洋渔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较稳定。(4)海洋渔业生产能力和资源投入是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产业结构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结论]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海水产品加工技术,优化加工工艺和流程,提升海水产品附加值;提高海水苗种创制水平,降低鱼苗养殖成本;深化沿海地区海洋渔业交流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旭辉  何金玉  严晗  
考察中国海洋三大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探究其分布动态演进规律,识别其空间非均衡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为“十四五”期间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协同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区域相对差异的程度、来源及演变态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其绝对差异的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并将空间效应纳入研究框架,应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识别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衡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但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分级现象;三大海洋经济圈空间非均衡程度显著,超变密度是造成三大海洋经济圈整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极化效应”显著,呈现不同极化特征和分布延展性;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总体表现为空间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