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7)
- 2023(7632)
- 2022(6303)
- 2021(5786)
- 2020(4453)
- 2019(10375)
- 2018(10072)
- 2017(18914)
- 2016(9925)
- 2015(11461)
- 2014(11313)
- 2013(11491)
- 2012(11219)
- 2011(10596)
- 2010(10412)
- 2009(9503)
- 2008(9462)
- 2007(8246)
- 2006(7538)
- 2005(7290)
- 学科
- 济(55679)
- 经济(55636)
- 中国(22228)
- 业(21108)
- 管理(20695)
- 方法(18233)
- 地方(16426)
- 数学(15458)
- 数学方法(15397)
- 农(14730)
- 企(14450)
- 企业(14450)
- 贸(13005)
- 贸易(12994)
- 易(12643)
- 业经(12597)
- 发(10402)
- 银(10060)
- 银行(10059)
- 农业(9952)
- 行(9935)
- 融(9926)
- 金融(9925)
- 地方经济(9335)
- 制(9083)
- 环境(8918)
- 发展(8065)
- 展(8043)
- 和(7903)
- 产业(7733)
- 机构
- 大学(146931)
- 学院(146884)
- 济(74147)
- 经济(73013)
- 研究(61095)
- 管理(51120)
- 中国(48034)
- 理学(42693)
- 理学院(42099)
- 管理学(41632)
- 管理学院(41325)
- 京(33028)
- 科学(32434)
- 财(31293)
- 所(30194)
- 研究所(27201)
- 中心(26042)
- 经济学(24935)
- 财经(24560)
- 经(22515)
- 经济学院(22405)
- 北京(22304)
- 范(21843)
- 院(21742)
- 师范(21741)
- 江(21011)
- 农(20254)
- 科学院(18743)
- 财经大学(18102)
- 师范大学(17787)
- 基金
- 项目(91059)
- 科学(73385)
- 研究(72072)
- 基金(67028)
- 家(57504)
- 国家(57010)
- 社会(49375)
- 科学基金(48201)
- 社会科(46939)
- 社会科学(46933)
- 基金项目(33969)
- 省(32677)
- 教育(31838)
- 划(28409)
- 编号(28053)
- 资助(27562)
- 自然(26321)
- 自然科(25702)
- 自然科学(25697)
- 发(25658)
- 自然科学基金(25257)
- 成果(24005)
- 发展(22788)
- 展(22457)
- 部(21830)
- 国家社会(21587)
- 中国(21543)
- 重点(21207)
- 课题(20598)
- 教育部(19122)
共检索到242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尔升 明旭 徐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陆域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海洋文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国的崛起同样得益于海洋文化的扩展,文章通过建立文化—语言—制度—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构造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静态与动态两种面板数据模型,将海洋文化扩展从三重维度纳入一个经济系统。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提高了海洋文化的地位,带来海洋文化全方位扩展,并改变全社会语言生态,促成全新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并通过梯度效应、层次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中国崛起。文章希冀在海洋世纪到来的新时期,中国快速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海洋文化 制度变迁 沿海地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兴勇 孙建松
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的热点问题,文化所蕴含的经济功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能、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被誉为当今社会的"朝阳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在价值。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其自身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既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又能发扬传统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上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所有的海洋文化类型。同时,上海还拥有很多具有上海特色的海洋文化资源,例如上海的海塘文化、海洋制盐文化、渔村民俗信仰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
关键词:
文化 海洋文化资源 产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晓燕 项晓梅
21世纪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海洋世纪",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围绕海洋展开的竞争和斗争更为激烈。《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海上安全环境》在回顾和分析世界大国海上安全环境与发展进程之间关系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海防危机到当下存在的海上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探讨了塑造和平稳定的海上安全环境的总体思路,从海上安全环境的概念与内容等方面构筑国家海上安全环境战略,从中华民族的兴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优化国家海上安全环境任重道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从深度和广度上日益加速扩展,这要求中国必须关注自己崛起的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与海外利益密切相关的海洋战略环境。由近及远,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边缘海环境、岛链的封锁与突破、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海军强国的态度。总的来说,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边缘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岛链的封锁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等海军强国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迫切地需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龙桂杰 潘娜
一、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区位优势。广西南邻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苧萱
山东沿海居民世世代代靠海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丰厚的海洋物质和精神文明。但当前,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人类和海洋的未来发展无疑依赖于两者的和谐共处,海洋文化的生态学走向将更加明晰,也更加需要用新型的海洋文化来阐释新海洋世纪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观。文章梳理了山东海洋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把握了山东海洋文化的生态学走向,提出加快山东省海洋文化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期指导未来区域和国家海洋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建设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吴雁萍
海洋文化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为全面把握国内海洋文化研究的现状及热点,以1998—2019年CSSCI、中文核心期刊、国内海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期刊、《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收录的594篇海洋文化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增长趋势、期刊分布、发文机构、研究内容和主题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数量较少,总体上呈平稳发展态势;相关高质量文献主要发表于海洋学、水产学、人文社会学等学术期刊上;主要研究学者来自于国内海洋高校和海洋相关科研院所。当前海洋文化研究主要关注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意识、海洋经济等热点问题,并形成了五大研究主题:(1)培养海洋意识,构建和谐海洋文化;(2)以海洋资源为依托,推动海洋产业发展;(3)综合海洋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4)依据地方特色,建立区域性海洋文化;(5)保护与传承海洋文化遗产,实现海洋文化复兴。今后应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展开多学科互动和交流,拓展研究方法,使海洋文化研究成为海洋强国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斯巧倍 马丽卿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舟山市作为海岛城市,不仅区位优势明显,并且兼具自然资源丰富与历史文化悠久的双重特色,在发展海洋产业上特色鲜明。文化是影响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舟山被确立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海洋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舟山为例,通过对海洋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探究未来发展方向,以加快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文章选取1990-201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关联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和谐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翀 蔡雪雄
以福建省2004-2013年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福建省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对海洋文化产业的需求,对海洋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海洋文化产业中的环境质量因子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因此,目前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对于海洋文化资源的利用途径和转换效率仍有限,未来需进一步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营造有利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文章选取1990-201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关联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和谐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智良 李玉铭
杨国桢教授团队的新作《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从中国自有的海洋文明史的思维出发,对海洋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了修正和重构。同时,在海洋史的研究中主张打破传统以陆地为本位的思维惯式,建立以海洋为本位的新的思维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以海洋为本位划分中国海洋文明史的历史分期问题,这对于中国海洋文明以及海洋史学的研究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智良 李玉铭
杨国桢教授团队的新作《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从中国自有的海洋文明史的思维出发,对海洋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了修正和重构。同时,在海洋史的研究中主张打破传统以陆地为本位的思维惯式,建立以海洋为本位的新的思维模式,并首次提出了以海洋为本位划分中国海洋文明史的历史分期问题,这对于中国海洋文明以及海洋史学的研究具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重大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燕华 李文忠 申光龙
天津海洋文化产业应依据自身资源,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优势做强的发展路线。为此,本文构建的产业发展战略体系是:核心层主打海防爱国旅游品牌,水陆统筹做强有特色的滨海游;辅助层打造一批在一定范围内有标杆意义的其它海洋文化行业业态与活动;基础层以人们的广泛参与与文化消费为主线,打造日常海边休闲与精品文化作品及演出等活动。
关键词:
海洋文化 天津 文化产业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