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1)
- 2023(5937)
- 2022(5015)
- 2021(4493)
- 2020(3804)
- 2019(8398)
- 2018(8026)
- 2017(15400)
- 2016(8187)
- 2015(8506)
- 2014(7854)
- 2013(7647)
- 2012(6963)
- 2011(6253)
- 2010(5975)
- 2009(5457)
- 2008(5052)
- 2007(4188)
- 2006(3556)
- 2005(2979)
- 学科
- 济(32963)
- 经济(32930)
- 管理(20531)
- 业(20007)
- 企(14633)
- 企业(14633)
- 方法(13088)
- 数学(12035)
- 数学方法(11953)
- 学(10087)
- 农(9302)
- 土地(8341)
- 贸(7632)
- 贸易(7632)
- 财(7493)
- 易(7356)
- 中国(7061)
- 农业(6474)
- 业经(6202)
- 环境(5833)
- 地方(5746)
- 关系(5177)
- 技术(4942)
- 问题(4584)
- 制(4581)
- 发(4494)
- 务(4477)
- 财务(4474)
- 财务管理(4470)
- 产业(4317)
- 机构
- 大学(112737)
- 学院(111977)
- 济(45084)
- 经济(44379)
- 研究(42420)
- 管理(42134)
- 理学(37695)
- 理学院(37154)
- 管理学(36479)
- 管理学院(36293)
- 中国(30828)
- 农(30716)
- 科学(30271)
- 农业(25033)
- 业大(24494)
- 京(23839)
- 所(22902)
- 研究所(21682)
- 中心(18996)
- 财(17536)
- 农业大学(17155)
- 院(15808)
- 江(15598)
- 财经(15053)
- 科学院(14403)
- 北京(14197)
- 省(14080)
- 室(13926)
- 经(13921)
- 经济学(13761)
- 基金
- 项目(87512)
- 科学(67943)
- 基金(65438)
- 家(61909)
- 国家(61449)
- 研究(54046)
- 科学基金(50805)
- 自然(36103)
- 社会(35997)
- 基金项目(35673)
- 自然科(35239)
- 自然科学(35226)
- 自然科学基金(34609)
- 社会科(34235)
- 社会科学(34224)
- 省(33313)
- 划(29662)
- 资助(25107)
- 教育(23074)
- 重点(20386)
- 计划(19528)
- 编号(19102)
- 发(18846)
- 部(18667)
- 创(18368)
- 科研(17879)
- 科技(17657)
- 创新(17351)
- 业(16289)
- 国家社会(15863)
共检索到150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继武 周永章 蒋勇
海岸带是海陆交接过渡带,也是陆海相互作用剧烈地带,陆海相互作用通过土地利用变化(LUCC)表现出来,研究LUCC有益于深入认识人地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借助地形图及TM影像资料,运用GIS方法,研究海南西部海岸带LUCC,并探讨出海洋与陆表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结果显示,海岸带LUCC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越近海岸线越高;各地类变化分持续增长型与波动变化型2大类,与海洋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多为持续增长型;海洋通过对海岸带地形、土壤、气候、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作用于土地利用,表现为出现新的与海洋相关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原有类型面积的增加;海洋强大的作用力使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海洋功能发挥的方向演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万栋 张渊智 施平 邢前国
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陆地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区域,其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海陆交互作用(LOICZ)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海岸带LUCC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海岸带LUCC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海岸带LUCC研究的进展,指出目前在海岸带LUCC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即驱动力模型和机制研究相对欠缺;对气候、水环境等的影响机理不明确;对环境脆弱地区的LUCC研究甚少等。今后应该加强海岸带地区LUCC物质通量研究、海岸带地区环境之间的影响模式以及与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于兴修 李恒鹏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不断加剧,耕地和水域是其变化的2个核心。文章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分析表明,滩涂在合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可使土壤达到淋盐增肥的效果;入海河道污染负荷成倍增加,居民工矿用地扩展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滩涂开发利用使生境压力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威胁盐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玉 贾晓波 张文广 方淑波 姚懿函 安树青
通过对江苏海岸带近13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分析,得出:连云港海岸带以耕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占81%,海岸带开发程度高;斑块个数增加,景观破碎化增大。盐城以耕地、草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为主,占77.45%,开发程度中等;耕地、水库坑塘等人工景观面积增大,适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面积减少。南通海岸带以耕地和滩涂为主,占88.93%,但两者的面积都在下降;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人口增长的压力、政府政策的导向与社会经济的驱动是江苏沿海三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连云港海岸带人口密度增加了13.8%,第二产业产值增加了7.7倍,人类活动的干扰使海岸带破碎明显;盐城海岸带人均GDP增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海岸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霞 庄大昌 娄全胜
利用2000、2006年东莞市ETM和SPOT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土地利用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东莞市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点和结构演变,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结果表明:东莞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是围垦养殖用地的急剧减少和居住用地、工矿用地的大量扩张导致对景观的控制作用增强。在人类活动对土地的扰动作用日益加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趋同性的双重影响下,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增加,斑块在空间上的连接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大,土地生态风险程度增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剑 许鑫 隋艳晖
明确海洋经济发展对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对于科学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转移矩阵和CA-Markov模型构建并模拟预测了2003-2031年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带核心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发展时期海洋经济对研究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存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十三五"至"十四五"末期,海洋经济将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海洋经济全面转入内涵式发展以后,其驱动效应将逐渐减弱。未来海岸带景观格局逐步向良性发展模式转变,但耕地资源的保护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应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海洋经济产业集聚与结构升级,以优化景观空间格局,全面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平 常学礼 宋彦华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烟台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不断加剧,研究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RS,GIS手段研究分析了烟台市套子湾沿岸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对1986,1992,2000和2004年4个时期的TM影像进行了解译。结果表明:套子湾沿岸耕地和林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居民地、果园呈明显增加趋势,水体和滩涂变化不明显。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景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均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反映出土地利用首先逐渐趋于多样化和均...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动态 景观指数 套子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华春 周汝佳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其中耕地是盐城海岸带的优势类型,虽然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区域景观基质类型,均占总面积的78%以上;海岸带景观水平趋于破碎化,区域景观格局更加复杂化、分散化和多样化;研究区北部景观水平特征指数较中部、南部为高。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异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盐城海岸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盛舒童 刘艳芳 刘耀林
从土地利用演变视角揭示山东省海岸带生境质量的时空异质性并比较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或转移方式变化对生境质量高低的影响,对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配置有重要参考价值。利用InVEST模型测度山东海岸带生境质量,构建栖息地质量变化指数(HQC)和土地利用变化贡献指数(CI)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剖析生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5—2018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总数变化甚微,减少了58.42 km~2,水域、建设用地增幅大,草地、未利用地减幅大,始终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总和占比超过70%。(2)1995—2018年,研究区内耕地多向莱州湾、烟台、威海海岸带转变为建设用地,向外转化比例为26.16%;建设用地向外分散式扩张,近三年多转为水域;水域和林地成为两大主要生态源地。(3)1995—2018年,研究区栖息地质量上升了0.075,均值为0.34,处于中等水平,由内陆向沿海提升。单位面积水域转为建设用地对生境质量影响的贡献程度最大,生境质量下降显著;94.82%的未利用地转为水域,大面积土地转移提高了生境质量。(4)环渤海地区及岸带北部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增加引发显著的生境质量正响应;青岛、日照、威海及海岸带东南部建设用地的增加引发显著的生境质量负响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张润森 朱明
海岸带是陆海生态系统交错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其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特征。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使其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取1980、2000、2005、2008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多样性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析江苏省1980年以来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揭示地域差异与梯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生态用地占比高,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占比低的特征。1980年以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数量不断变化而结构相对稳定;类型趋于多样化且利用强度增加。(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学儒 王卫 P.H.Verburg 徐中春
本文以唐山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运用3S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提取了精度较高的两期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以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选取距农村居民点距离、距城镇距离、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海岸线距离、地下水埋深、土壤类型、成因地貌、工程地质条件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作为驱动因素,运用CLUE-S模型模拟了200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并用2005年的实际解译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正确模拟比例达88.95%,Kappa指数为0.8711。说明CLUE-S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小尺度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模拟了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邸向红 侯西勇 吴莉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提。鉴于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显著而分类系统研究相对不足的现实,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适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制图精度,并从陆海耦合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优化方案,包含8个一级类型和24个二级类型,较全面地涵盖了全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类型,并从海岸带区域的特征出发,强调了湿地资源的细分;应用该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 TM影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对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制图,表明该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全国尺度海岸带...
关键词:
海岸带 土地利用 分类系统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彩艳 王瑷玲 王介勇 王瑞燕 姜峥嵘
针对海岸带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运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1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结合,提取出乳山市海岸带12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地区分了盐田和养殖水面、林地和园地,可提取出主要的道路和河流等细长线状地物;2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对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2.50%,Kappa系数为0.8091,分别比最大似然法提高了11.44%和0.1055,很好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欧维新,杨桂山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着重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温室气体释放、入海物质通量、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海岸特有自然覆被的生态环境效应角度评述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分析指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将朝更宏观综合(全球环境影响)与更微观深入(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两个趋向发展。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与调整、海岸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拟、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海岸带 环境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滩涂围垦与开发是海岸带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滩涂已开发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能够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一个标尺。论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指数两部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围垦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东县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从围垦时间序列来看,农用地占比在30 a围垦区最高,其变化呈现"S"型特征;建设用地呈现间歇性增长,周期为20 a,其中村庄用地在围垦10 a逐步出现;未利用地一直下降,在40 a围垦区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